作者 | zephyrsun1982(孔網店鋪:zephyrsun1982的書攤)
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周末孔網推送了南京唯楚書店,仔細的拜讀了全文,最佩服的是店主踏實做事的風格,難怪可以在實體書店經營如此困難的今天仍舊保持了一方文化天地。另一方面,也很佩服店主的兢兢業業,每天營業12小時,全年只休15天,十幾年下來,真的是賺的每一分都是辛苦錢。正好看到評論中有提到武昌紅樓舊書店,記得有一次去的時候正好碰到報紙的記者在店中採訪店主,選書之餘聽到隻言片語,也是說到開書店這麼多年,常因收書賣書來不及吃午飯,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一日兩餐倒也無妨身體康健。
由此想到這些年來在其他國家看到過的那些書店和結識的那些書商,一個疑問再次浮上心頭:為什麼同是開書店,他們的style怎麼就那麼不緊不慢呢?比如常去喝下午茶的那家,最近一個月多都閉門休假,上周發去消息問問是否開門了,直接一張鄉村風景照片發來(圖1),告知9月再見——夏假悠長,不必着急~如果說歐洲生活節奏慢也就罷了,又想起在號稱節奏快、壓力大的日本見到的一家電車高架橋下的舊書店(圖2),當時正好在所住小旅館的對面,於是就想着去拜訪一下,不料幾天下來,就沒見開門過,難道是停業了嗎?仔細一看招牌,人家的營業時間只從中午12點到晚上6點;所以我們白天出去遊玩,吃過晚飯回來,其實是已經開過門又已經打烊了!至於上篇提及的中東那家舊書店,更是有趣,上午11點營業到下午1點,接着就是午休,一般到傍晚5、6點才會再開門,開門之後三兩朋友陸續到來,擺上紅茶、甜品,或看球賽或談新聞,一派休閑,倒是我每次前往顯得有些打擾了。對了,這些書店一般周末還都至少歇業一天,即使周六開門,也會縮短營業時間,或需要提前預約。總體的感覺就是,只有我們好像是全世界最最勤奮最最忙碌的一群人了。
在注意到這種現象之後,也曾和朋友討論過背後的原因。刨開確實窮到揭不開鍋、為生活所迫這個因素(這種情況下還從事書業可能也不太現實?),國內的小夥伴大多認為,是上述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因而國民普遍不太焦慮所致。這個說法一直都有,但在看到了他們社保運作的邊邊角角後,感覺似乎也沒有傳的那麼神乎其神;何況就算有“從搖籃到墳墓”的社保,也不見得就能一直躺在床上啥事不做吧?所謂“閑不下來”呀!另外一方面,那些“悠哉游哉”的外國小夥伴是怎麼想的呢?其中還真有個觀點讓人眼前一亮:我們是吃米為主的,種植文明,這個就是要按着四季來春耕秋收,才有收穫;他們吃肉為主的,狩獵文明,本來就是強者為王,適者生存,所以不會特別講究勤勞。順便還引申了一下,說是疫情來了,我們才會全員皆兵,不放棄一人;他們乾脆自生自滅,群體免疫。
好吧,也許這就是文化基因Meme的力量,還說啥呢,繼續努力~
註:關於Meme可以參考《自私的基因》一書,非常優秀的著作(居然在1981年就已有中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