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陸軍少校彼卓夫,一個拯救全世界的人,用了25分鐘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如果不是他最初的冷靜判斷,在冷戰期間,美蘇也許會擦槍走火,導致核戰,甚至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
據《紐約時報》報道,1983年9月26日凌晨,44歲的蘇聯中校彼卓夫正在莫斯科郊區的秘密指揮中心塞普科夫15號值勤,監視着美國上空的蘇聯預警衛星。
突然,計算機警報響起,5枚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從美國基地發射。彼卓夫後來回憶道:“有15秒的時間,我們都處於恐慌中。”“我們必須做出判斷,‘接下來呢?
在冷戰爆發後的三周前,蘇聯才擊落飛越領空的大韓航空客機,機上269人全部遇難。當時的美國總統雷根沒有聽到任何呼籲,拒絕凍結軍備競賽,並稱蘇聯為“邪惡帝國”。而蘇聯領導人安德羅波夫則每天都在擔心美國的進攻。
在決策鏈中,彼卓夫是非常關鍵的環節。按照決策次序,他向上級報告預警系統總部,上級報告軍事參謀本部,然後參謀本部再與安德羅波夫討論,是否要以牙還牙。
他一隻手拿着電話,另一隻手拿着對講機,盯着閃爍的電子地圖和屏幕,以接收不斷湧入的信息。經過5分鐘的思考,他斷定系統顯示的可能是假警報。
後來彼卓夫解釋說,當時有“50-50”機會,但由於他對預警系統不信任,所以以相對較少的飛行彈數來判斷,得出了大膽的結論。歷史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多虧了彼卓夫的冷靜分析,才避免了一場大難。望着眼前的電腦警報從“發射”轉變為“飛彈攻擊”,還強調了警報的可靠性“最高水平”,彼卓夫必須當機立斷。從射擊到飛彈引爆,他只有大約25分鐘的決斷時間。
隨後,他告訴英國廣播公司:“並沒有規定說,在我們通知有襲擊發生之前,我們可以有多少時間來判斷,但是我們知道,每一秒鐘的延誤都會減少一秒鐘的寶貴時間,而蘇聯軍方和政界高層首先需要知道這一點。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拿起電話,打到高級指揮官的專線上,但我一點也動不了,彷彿坐在熱油鍋上。"指揮所的氣氛越來越緊張,看到兩百多人的眼睛都在盯着彼卓夫,彼卓夫最後下結論,說這是一個系統故障,誤報警報。彼卓夫說,他用過去的訓練和直覺來作出這種判斷。他所接受的訓練告訴他,如果美國人開始了核戰爭,第一波進攻,就一定會展開。
當人類發動戰爭的時候,不會只有5顆飛彈。彼卓夫說,當時蘇聯為了對美國的類似系統做出反應,匆匆啟動了預警系統,他知道該系統不會100%可靠。而且衛星顯然錯誤地認為太陽在雲層上的反射是飛彈發射,只是觸動了警報,電腦程式理應過濾這類信息卻沒有起作用,程式後來還要改寫。
證實是假警報後,上級先是稱讚彼卓夫冷靜,但調查後卻又說他沒有把工作日誌記錄下來,反而記他申誡。
佩德羅·彼卓夫1939年出生於海參崴,父親是二戰時期的戰鬥機師,母親是護士。他在1984年退休後,一直默默無聞,直到退休的蘇聯防禦飛彈總司令沃丁斯夫在其1998年出版的回憶錄中提到了彼卓夫的角色。
彼卓夫的貢獻並未得到同胞的認可,卻贏得了敵人的認可,2006年他前往美國接受世界公民總會獎項,並於2013年獲得頒德勒斯登和平獎。儘管如此,彼卓夫還是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無足輕重,正如他在描述這段歷史的2014年紀錄片中所說的那樣:“我只是在對的時間裡,出現在對的地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