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4 07:19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
李叔同作詞的這一首《送別》經歷近百年時光,依然經典,幾乎人人會唱。
昨天(8月23日),農曆七月十三。100年前的這一天,李叔同在虎跑寺剃度出家,號“弘一”。
昨天一大早,就有很多人專程從世界各地趕到杭州,在虎跑寺參加“紀念李叔同弘一法師出家一百周年活動”,一起紀念弘一法師。
百年紀念活動
為什麼在杭州舉行?
在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史中,李叔同是學術界公認的通才和奇才。
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是最早將西方油畫、鋼琴、話劇等引入中國的人,擅長書法、詩詞、丹青、音律、金石,是整個學術界神一般的存在。
李叔同,祖籍平湖,生在天津,杭州、上海、上虞、泉州……都有他的生活痕迹。
出家百年的紀念活動,為什麼在杭州舉行?
1902年7月,李叔同第一次到杭州,小住了一個月,涌金門外喝了一回茶,賞了西湖景緻。
1912年7月,第二次來,就留了下來,一住就住了十年。
這十年里,他先是在浙江兩級師範學堂(現杭州高級中學)當了6年老師,豐子愷、劉質平、吳孟非、潘天壽……在課堂上,他們都曾認認真真喊李叔同一聲“老師”。
1916年12月25日至1917年1月11日,李叔同在虎跑斷食18天,寫下了《斷食日誌》。
接着,他下了決心,“像我們這種人,出家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於是,就在虎跑寺出家,靈隱寺受戒,就在他賞過風景的西湖邊,成了一位僧人。
(虎跑寺舊照)
(虎跑舊影)
之後,他雲遊各地,1942年在泉州,留下“悲欣交集”四個字後圓寂。
圓寂後,他的部分遺骨葬於虎跑。在虎跑後山的半山腰上有一個弘一法師舍利塔。
(弘一法師舍利塔)
每一年的紀念活動,就在這裡。
吳孟非、豐子愷等
籌資建了
弘一大師舍利塔
昨天,弘一法師舍利塔前,李叔同生前摯友、學生的後代,還有敬仰大師的學者,站了一圈。
李叔同的孫女李莉娟,昨天從天津趕過來,杭州每年的祭奠她都來,“祖父很喜歡杭州,在這裡當過老師,出家也是在虎跑,因緣太深。”
今年90歲的吳嘉平,定居澳洲,趕回杭州,說一定要來看看“爸爸的老師”。
吳嘉平的爸爸,叫吳孟非,李叔同的學生,“爸爸是第一屆學生,班裡一共23人,他成績最好,是班長。”
畢業後,經李叔同介紹,吳孟非去了上海當老師,後來一手創辦了第一所上海專科師範學校。
弘一法師圓寂後,部分遺骨葬於虎跑。因為沒有碑記,吳嘉平說,是她的爸爸吳孟非,還有豐子愷、錢君匋等,好多學生一起籌資,建了弘一大師舍利塔,還請馬一浮寫了塔銘。
《斷食日誌》手稿
是李叔同紀念館鎮館之寶
昨天現場,還有一位老人——朱德天,他的父親朱孔陽和李叔同既不是朋友,也不是師生,但每一年,他都會來。
虎跑里有個李叔同紀念館,鎮館之寶是李叔同《斷食日誌》的手稿,捐贈人就是朱德天。
《斷食日誌》是李叔同1916年在虎跑斷食時寫的日記手稿,記載了他從1916年12月25日至1917年1月11日,共18天的斷食經歷。每一天的斷食進程、日常活動、身體反應都一一記錄了下來,在斷食結束後,整理裝訂成了一冊手稿。
在李叔同所寫的《我在西湖出家的經過》一文里,是這樣描述的:“這一次我到虎跑斷食,可以說是我出家的近因了。”
手稿,怎麼會在朱德天手裡呢?
出家前,弘一法師當老師時,有位同事叫堵申甫,倆人很親,哪怕不見面的時候都還要書信來往。
李叔同出家前把《斷食日誌》交給了堵申甫。
堵申甫很靠譜,很寶貝地收了起來。只是,後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生活困難,他的後人轉手把手稿賣了。
賣給了誰?章太炎杭州人都熟悉,他有個堂弟叫章勁宇,是個有名的收藏大家,讓他收了去。
據說,章勁宇當時收了很多弘一法師的作品,在文物界很有名。再後來,章勁宇家道沒落,為了吃飽飯,只好把手稿拿了出來。
朱孔陽,在之江大學讀過書,和郁達夫睡上下鋪。當時,已經在上海醫史博物館工作的他,聽說《斷食日誌》要轉手,毫不猶豫地掏了300元買了下來。
那時,300塊錢是什麼概念?朱德天說爸爸享受三級教授待遇,一個月的工資是90塊。
2007年,杭州市園文局發出徵集,想給李叔同紀念館找一件鎮館之寶,輾轉幾年,找到了朱德天家裡。
朱德天也很乾脆,2010年,把手稿捐贈給了李叔同紀念館,他說,這是父親的遺願,“這是一件寶貝,是我最寶貴的收藏之一,有朝一日,它要回到杭州。”
昨天,站在弘一法師舍利塔前,朱德天說,再也沒有比虎跑更適合存放《斷食日誌》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