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愛觸手可及
(橫批)傑師千古
(上聯)愛有執着獨忘髮膚,
(下聯)心無掛礙唯系桃李。
這副輓聯懸掛在北京昌平殯儀館久安廳,十一月二十六日七點三十分,北京市仁愛慈善基金會優秀志願者、北京市工業大學優秀教育工作者魯傑老師追思會,在這裡舉行。
魯傑老師家屬、北京工業大學領導、同事及學生和仁愛慈善基金會300餘人參加追思會,送這位“心無掛礙唯系桃李”的老師和志願者最後一程。
作為仁愛慈善基金會的一名志願者,魯傑老師用她的言與行,踐行着仁愛慈善“無我利他”的精神,把“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作為一生的準則。
魯傑老師說:是仁愛慈善給了我從未有過的自在。“自在”的實現與成就,都是源自於“愛有執着獨忘髮膚”的奉獻。
2008年,魯傑因為一次給仁愛助學所做的心理培訓,與仁愛慈善基金會結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十年的慈善路。
十年里,她從助學項目出發,身影出現在心棧,出現在孝德、傾聽熱線、救援隊、生命關懷、啟明書院等項目中。在2013年查出疾病並做了大手術後,她身體稍稍恢復,便北上內蒙古,南下福建,又奔走在安徽、河北等地……
病後的魯傑老師白細胞值極低,身體幾乎沒有免疫力,所以,冬日來臨,稍有風寒,她就會感冒。但去年年底,在北京暢茜園門診部,她跟大夫說:“月底我要去仙游,那裡有一場傳統文化和家庭教育的講座需要我去,求您把我的身體調理好了,讓我能夠成行!”
魯傑老師說:“我來不及疲勞,因為,有很多人需要我!”
在去福建做培訓的幾天里,她每天只能睡4個小時左右。所以,有時候隨行的志願者不得不做“惡人”,硬生生打斷她與諮詢者的交談,她就說:人家有需求,我們不能不管啊!
在追思會仁愛慈善基金會的悼詞中這樣寫到:直至今日,太湖的孩子們還在惦念這位知性而溫暖的老師媽媽;作為第一批仁愛助學培訓師,她用心進行着每一場助學培訓,她為仁愛助學志願者心理培訓打下了最初的模版。
她個人在生病以後,依然不顧自己的身體和大家的奉勸,拖着病體參與各項慈善活動,在講課的時候,經常是,聲音已經非常虛弱,但精神還是那樣的矍鑠。從她身上,人們看到了無私大愛和強大的內心。
當魯傑老師彌留之際為自己葬禮選擇的曲子《送別》響起,儘管組織者幾次勸大家不要哭泣(這是魯傑老師不願看到的),但人們依然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流下眼淚。
長亭外
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
魯傑老師生於1968年,享年50歲。她用“大愛無疆”詮釋了仁愛理念,也向人們展現了,一個人的生命要有什麼樣的深度。
問君此去幾時來
來時莫徘徊
“我們不哭泣,因為我們知道,您已經到了那個一生嚮往並為之努力的地方,並且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還會相逢在那蓮花盛開的地方。”
如果您也想成為志願者,歡迎您關注仁愛慈善!
讓|善 |良 |的 |人 |更 |有 |力 |量
讓|有|力|量|的|人|更|善|良
掃描下載仁愛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