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電視劇快訊 1953℃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沈東方

編者按:75年前,中國人民經過長達14年艱苦卓絕的鬥爭,取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徹底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殖民奴役中國的圖謀,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推出“抗戰·民族記憶”專欄,通過一個個生動故事,一件件珍貴文物,追憶中華兒女抵禦外侮、救亡圖存的崢嶸歲月,傳承弘揚偉大的抗戰精神。

1937年10月,淞滬會戰後期,一支湖北馳援上海的軍隊抵達上海郊區,他們穿過雜草叢生的荒野,看到的不是高樓林立的摩登都市,而是一片斷瓦殘垣……這是電影《八佰》的開頭。這部兩個半小時的影片講述了:“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的故事。

“捨生取義、慷慨赴死,陣地不會丟、國家不會亡……”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怎樣一場悲壯的生死阻擊?

誓死抵抗:“與最後陣地共存亡”

“上面大大小小的炮彈彈洞和密密麻麻的子彈彈孔,是83年前留下的。”2020年8月19日,上海閘北晉元紀念廣場,今年68歲的原四行倉庫黨委書記、總經理呂傳良,指着眼前四行倉庫的西牆告訴記者,“這面牆是最悲壯的見證。”

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 陸劇吧

留在四行倉庫外牆上的彈洞和彈孔

1937年10月27日清晨,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響起一陣槍聲。這座六層樓的鋼筋水泥建築,是當時上海四大銀行聯合設立的營業所的倉庫。

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後,日軍陸續攻佔大場、江灣、閘北、廟行地區,企圖切斷中國軍隊後路。為避免被圍殲,中國主力部隊退撤至蘇州河以南地區。

10月26日,第88師262旅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臨危受命,率1營官兵420餘人留守閘北四行倉庫,對外宣稱“八百”餘人,掩護大部隊撤離。

為什麼會選擇四行倉庫?“作為當時上海金城、大陸,鹽業、中南四大銀行的倉庫,這裡不僅牆厚樓高,而且非常堅固、易守難攻。”呂傳良說。

他至今還記得——1983年,剛剛調到這裡工作時,老師傅王燮范講述“八百壯士”的情景。王燮范的父親是當年留守倉庫的員工,也是“八百壯士”最後的接應者。

淞滬會戰後期,四行倉庫已是一座城中“孤島”——西北面被日軍佔領,東面和南岸是各國租界,這裡也是上海最後一處由中國軍隊駐守之地。

10月27日凌晨,謝晉元率隊進駐,指揮各連排利用倉庫物資和沙包修築防禦工事,準備應戰。

“死守四行倉庫,與最後陣地共存亡。”謝晉元下達命令,“只要還有一個人,就要同敵人拼到底!四行倉庫就是我們的埋骨之處!”王燮范的父親目睹了這場慷慨激昂的動員。全體官兵怒吼:“誓與四行倉庫共存亡!”

浴血奮戰: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面是殘暴的侵略,一面是英勇的抵抗。

10月27日清晨,第一股日軍開始向四行倉庫進攻。“八百壯士”早有準備,掩體內埋伏的步槍、樓頂上架設的機槍一齊開火。短短十幾分鐘,二十多名日本士兵就被全部消滅。

日軍決不罷休,發起一次次喪心病狂的進攻。重型機槍、迫擊炮、坦克、炸藥……火力不斷升級。

“下一個,跳,下一個,跳...”電影《八佰》有這樣一個情節,戳中無數人的淚點——為阻止日軍工程兵爆破牆體,守軍戰士們身捆炸藥,一個接一個,慷慨赴死。

“湖北通城李滿倉……”“湖南瀏陽王金斗……”“娘,孩兒不孝了!”他們操着不同的口音,喊出最後的遺言,義無反顧、縱身一躍……和敵人同歸於盡。

歷史的真相同樣慘烈。

10月28日黎明前,十幾個日軍偷偷潛至四行倉庫牆下,企圖用炸藥炸毀鐵門和牆壁。四行守軍發覺後立即投擲手榴彈和迫擊炮彈,狡猾的日軍用兩塊大鐵板護住頭部和身體,繼續埋設炸藥。

千鈞一髮之際,年僅21歲的敢死隊隊員、二連四班副班長陳樹生身捆數枚手榴彈,從五樓縱身跳下,拉開導火索,與敵人同歸於盡。

上海作家沈寂在回憶文章中寫道:“1937年,我14歲。家住新閘路口,隔蘇州河就是四行倉庫。我登高樓,用望遠鏡觀望,親眼目睹,一位戰士全身掛滿手榴彈,從空中跳下,炸死日軍。這些慘烈的戰鬥場景,我終生難忘,應永載抗戰史冊。”

10月30日,激戰進入第四天。日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長谷川清等人宣稱,將不顧一切後果,採取極端手段,對付中國守軍。日軍封鎖四行倉庫對外的交通線,在國慶路上架炮向倉庫猛烈轟擊,步兵則從兩翼進攻。謝晉元率部居高臨下英勇還擊,打退日軍一浪又一浪的進攻。敵人在中國守軍面前始終無法前進一步。

浴血之戰,必死之心。武器裝備原本佔盡優勢的日軍,此時圍着四行倉庫徒呼奈何。

短短四天時間,“八百壯士以”陣亡10餘人、傷20餘人的代價,擊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斃敵200多人,表現出視死如歸的軍人氣概。

壯士許國:“餘一槍一彈,必與敵軍周旋到底”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這是陳樹生在縱身一躍、慷慨赴死之前,寫給四川大巴山老母親的一行悲愴的血書。

戰鬥間隙,謝晉元下令壯士們給家人寫封簡短的遺書,介紹這次戰鬥的情況和捨生取義的決心。

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 陸劇吧

謝晉元和戰士們在四行倉庫留下的遺書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為國殺敵是革命軍人素志也。”

“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

“為父報仇,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侮辱!”

……

為國盡忠,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據統計,這樣的遺書在四行倉庫共留下298封,它們中有的寫給父母、有的寫給妻兒,字字血淚,飽含忠勇剛烈之情。

“餘一槍一彈,亦必與敵周旋到底!”謝晉元在這份親筆遺書中,表達了願為國捐軀、慷慨赴死的志向。“晉元決心殉國,誓不輕易撤退,亦不作片刻偷生之計……”

駐守在對岸租界的英軍,曾多次勸說孤軍卸下武裝、退入租界,承諾保證部隊將士們的人身安全。“我們是中國軍人,寧願戰死在閘北這塊領土之內,也決不放棄殺敵的責任。”謝晉元堅決拒絕,“魂可以離開我們的身,槍不能離開我們的手。沒有命令,死也不退。”

犧牲與覺醒:北岸硝煙 南岸熱血

“當年為什麼選擇四行倉庫?還有一個原因”,呂傳良告訴記者,“這裡位置特殊——背靠蘇州河,南面是當時公共租界,隔着一條河就能看到對岸的戰鬥,拿着望遠鏡就能看清楚戰士們的一舉一動。”將保衛戰選在此地,有意向世界表明——面對日軍的侵略,中國軍隊英勇抵抗,以此來爭取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在激戰的四天里,數十萬群眾彙集在岸邊觀看。壯士們的英勇不屈極大地鼓舞着他們……來自蘇州河南岸的慰問品和慰問信被一次又一次悄悄送進倉庫。

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 陸劇吧

四行倉庫抗日紀念館內塑像:楊惠敏將旗交到謝晉元手中

1937年10月29日,戰鬥進行到第三天,市民們突然看到四行倉庫樓頂上飄揚着一面國旗,旗杆是用6根竹竿捆綁連接而成的。這是家住在租界、一名16歲的上海女童子軍楊惠敏,冒死為四行守軍送來的。謝晉元命人將國旗升在倉庫頂層,此舉極大地鼓舞了將士們的士氣。

據當時華東社記者報道:“民眾仰首視之,亦顯興奮,對八百壯士忠勇奮發之精神,毅然起敬。”

眾多外國記者也隔岸目睹了中國將士的壯舉,連續發出戰地報道:“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中國軍隊正在堅決抵抗侵略。”《泰晤士報》刊文稱:“八百壯士是為人道而戰,為文明而戰,為和平而戰。”向世界發出“中國不會亡”的聲音。

10月30日,抱着必死決心,孤軍奮戰四天後,謝晉元收到上級命令——率部撤退到英租界。

英雄壯歌:“中國有你們不會亡”

“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寧願死,不退讓。寧願死,不投降。”

曾經身為四行“八百壯士”一員的老兵王文川回想起當年,依然心潮澎湃。已經在輪椅上度過了30多個春秋的他,90多歲時依舊能用口琴吹奏出這首《歌八百壯士》。這琴聲也曾經回蕩在抗日戰場,悲壯激越、血性昂揚!

“以身報國,誓不生還!”——在上海,70餘萬來自川、湘、桂、豫、黔、浙等地的中國軍人,在血與火交織的戰場上,用生命壘起戰壕,以傷亡25萬餘人的巨大代價,先後斃傷日軍4萬餘人,徹底粉碎了日軍企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企圖。

今天,隨着當年戰爭的史料不斷被披露,我們可以更多了解到“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悲壯歷史。

1937年11月,正值九國公約會議將在布魯塞爾召開。中國代表團原本希望憑藉這支孤軍最後的抵抗,贏得西方支持,以此抵抗和制約日本侵略者。但是最終換來的,卻是西方要求中國代表團從會議退席的“建議”。中國的利益,再一次被無視和出賣。

被出賣的,還有退守英租界的“八百壯士”。他們被繳械後關入形同監獄的“孤軍營”中。1941年4月24日,日軍收買4名叛徒,密謀將謝晉元殺害。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全面接管“孤軍營”,“八百壯士”被押送到國內各地做苦工。為瓦解這支中國軍民引以為傲的抗日隊伍,日軍還將其中數十人押送到太平洋島國巴布亞新幾內亞,充當勞工,很多人被折磨至死。

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 陸劇吧

毛澤東稱讚“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

“八百壯士”用生命寫下悲壯一筆!這犧牲喚起了中華民族同胞團結起來抵抗侵略的覺醒。無數熱血青年受到感召,義無反顧地加入抗日戰爭的滾滾洪流之中。

1938年10月12日,毛澤東在《論新階段》一文中,稱讚“八百壯士”是英勇抗戰、為國捐軀的民族革命典型。

薪火相傳:硝煙散盡 英魂永存

上海閘北,蘇州河畔。昔日“八百壯士”激戰之地,如今已建成“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蠶食,亡國滅種之禍,發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孫無噍類矣。”走進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83年前,謝晉元寫給妻子的絕筆家書。

任憑歲月流轉,生死記憶難忘。“20世紀80年代,當時很多人已經不知道四行倉庫‘八百壯士’的抗戰故事。我受師傅王燮范的影響,關注到那段歷史。”呂傳良向記者講述,在此地建立紀念的初衷。“歷史不應該被遺忘,他們以苦難而壯烈的一生為民族榮光而戰、為國家興亡捨身的故事應該被保留下來”

多年來,已經是上海市閘北區政協委員的呂傳良,積極奔走、強烈呼籲在戰鬥遺址建立“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讓市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2015年8月13日,紀念館建成正式對外開放。

抗戰·民族記憶④“八百壯士”:孤軍血戰守四行 - 陸劇吧

1937年“四行孤軍留滬同志總會”(左)和1941年“孤軍營敬贈謝團長紀念像”章(右),現存於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各類展品也是我們四處募集而來,熱心員工義務為參觀者講解。在這期間,抗戰老兵們也是鼎力支持,他們不斷地提供各種珍藏的照片、書信、遺物等等,還經常來為參觀者講述親身經歷的這段歷史。就是希望人們都能記住——以史為鑒,為民族未來而奮鬥。”呂傳良說。

硝煙盡,隔岸顧,再無喧囂。

八十三年過去了,蘇州河畔已是高樓林立、綠樹成蔭,唯有四行倉庫紀念館的西牆上,依舊彈孔密布,彷彿在提醒着後人:吾輩當自強。(欄目統稿: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肖羽)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