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電視劇快訊 1199℃

我永遠都忘不了北京時間2020年2月10日。

在兢兢業業守在屏幕前一上午,第一次完整看完奧斯卡直播之後,本齊喑姑娘自閉了。那天早上,我還專門發了朋友圈: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後來的結果告訴我,怎一個慘字了得!

我足足花了將近一周的時間來消化這個結果,甚至還跑去給人各種安利其他提名BP(Best Picture 最佳影片)的影片。頒獎剛結束的那段時間,豆瓣腥風血雨,微博更是如此,吹上天的彩虹屁,下地獄的拉踩大戰,幾個影響頗大的影評公眾號更是為了恰飯也只敢小心翼翼地發表着對本屆奧斯卡的意見。

有人說,最佳影片《寄生蟲》,實至名歸。

我說:nonono,“實至名歸”這個詞,放在這個獎項上,不行。

我心中那個最佳影片的位置,要留給《1917》。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不過話說回來,比起隔壁實慘,全程陪跑的《愛爾蘭人》,《1917》還是拿了幾個獎項,算是寬慰了一下我幼小的心靈。

最佳攝影  Cinematography

最佳視覺效果  Visual Effects

(復聯四和獅子王哭暈在廁所)

最佳音響效果  Sound Mixing

還是那句話,不是說《寄生蟲》不好,而是有其他影片比它更值得。

一部極其精彩的電影,無論有多麼主觀的描述,它的藝術價值也會成為一個無法磨滅的客觀事實。下面聽本人來淺顯地嘮一嘮,這個我心中最好的《1917》。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1917》是個戰爭片。

說實話,好萊塢戰爭片這麼長時間以來,一直拍的不錯。有《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敦刻爾克》這樣的好片珠玉在前,《1917》也毫不遜色。好萊塢導演總能在拍戰爭片的時候,挖掘出一種新的視角帶你去體驗戰爭,感悟歷史。許多影片,尤其是現實主義的片子,經常在感慨大時代下小人物的無力,但這次,《1917》的導演薩姆·門德斯卻用同樣以小見大的手法,將大時代究竟會如何走向的壓力,壓到了兩個小到不能再不起眼不過了的士兵身上。

用一鏡到底的方式。

2017年,《敦刻爾克》海、陸、空三條時間線交叉剪輯的方式讓所有人驚艷並讚歎。人們一邊感慨着諾蘭(《敦刻爾克》導演)在戰爭題材電影中建造了一座高山,一邊又暗自期待後來者可以創新手段,再造精品。果然,兩年後,薩姆·門德斯帶着他一鏡到底的《1917》,闖入了觀眾的視線。

什麼是一鏡到底?簡單來說就是全片一個鏡頭下來,沒有剪輯的痕迹。

早在1948年,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就在自己的電影《奪魂索》里使用了一鏡到底的拍攝手法;2014年,《鳥人》更是憑藉一鏡到底拿下了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等多個大獎;2018年,日本的一部小成本喜劇電影《攝影機不要停》更是靠講述一鏡到底的拍攝故事,以高出成本近十倍的收入成為年度黑馬;今年,《1917》首次在戰爭題材中挑戰一鏡到底,在被譽為“奧斯卡前瞻”的金球獎上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配樂。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我一直在思考,一鏡到底對電影藝術的意義是什麼。

眾所周知,剪輯是電影藝術的一個重要分支,是電影拍攝完畢後的一次再創作。法國新浪潮電影導演戈達爾曾經說過:“剪輯才是電影創作的正式開始。”畢竟通過剪輯,在一部電影從開始到結束的客觀有限時間中,故事的發展順序可以顛倒,發生時間可以模糊,蒙太奇手法可以不斷使用,敘事空間可以重構。我可以修改結局,掩蓋真相,眼見不一定為實。

真正的造夢空間。就像電影《誤殺》中的父親一樣,用蒙太奇的手法完美脫罪。

那一鏡到底,就是所謂的拍攝過程中不能喊cut的意義在哪裡?像隔壁戲劇一樣?

眾所周知,隔壁戲劇和我們電影藝術之間有壁。

不是內涵,是兩大藝術門類之間真的有着巨大的差別。舞台是個三維的立體空間,電影不是,所以電影可以顛倒時空;一部戲劇的每一次上演都會因無法重來而產生無限種可能,因而也就有了無數種版本的精彩,而電影一旦定剪,基本不會因演員表演、觀眾反應而產生較大的改動;戲劇舞台,觀眾可以選擇用自己的視角(當然也可能是根據貧富程度而決定的座位差異)來欣賞一部戲劇,電影則是攝影師用精心設計的鏡頭語言,用機位代替觀眾的視角,引領觀眾去走進影片。

所以,既要有如戲劇般提前排好,一絲不苟的走位和調度,一氣呵成的精彩表演,還要找好機位找好角度,設計好攝影機的運動軌跡,讓畫面充滿美感,傳遞信息。

太難了。

但《1917》的攝影師羅傑·狄金斯說,最初他翻開劇本第一頁,看到上面寫着“這部電影設想為一鏡到底”的時候,還以為是個噱頭。直到他讀完劇本,才明白導演之所以選擇一鏡到底,是希望影片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通過一路追隨兩位士兵的腳步,來感受行程的緊迫性。

所以我想,一鏡到底大概是電影人對極高藝術水準的挑戰和追求吧。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最佳攝影給了《1917》,實至名歸。整部電影看下來,太舒服了。行雲流水一般的運鏡,堪稱神仙。由於我懶得做動圖,而且好的運鏡怎麼能靠動圖來展示?所以還請各位去電影中感受這場視覺盛宴。

視聽本身就是一種語言,用文字這種語言去二次描述鏡頭畫面以及音響音效給大家帶來的感官體驗,本身就是匱乏且無力的。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開篇從一個空鏡開始,第一眼,我媽就直呼:太美了!畫面很乾凈,很漂亮,真的很治癒。2.35:1的畫幅,更符合人眼的視覺習慣。(這句話聽起來為什麼那麼像廣告詞?)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鏡頭開始向後拉,片中的兩位主人公出現了。這個構圖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很巧妙,處理得很漂亮。我一開始以為這是一部雙男主電影,但其實在一開始導演就將二人的主次關係告訴我們了,看一下演員的位置,明顯我們的男主坐的離鏡頭更近。像這樣帶有暗示的鏡頭,或者故意給觀眾干擾信息的設計在本片中還有很多。

影片中所有二人關係的鏡頭,構圖都非常棒,精心設計過,畫面非常耐看。

談談奧斯卡|最好的《1917》 - 陸劇吧

比如這一張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