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毕媛媛 宋美璐 每经编辑:梁枭
随着4月帷幕落下,中国影视行业2023年度成绩单逐一揭晓。20家影视上市公司中12家实现盈利,其中8家扭亏为盈,显示出行业逐步复苏的态势。其中,万达电影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显著增长,成为行业领头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电视剧公司业绩承压,“电视剧一哥”华策影视2023年度与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均下滑。这也显示出,电视剧板块正步入转型期,短剧的兴起与ai技术的应用成为了各公司探索新赛道的重要方向。
2023年,中国影视行业经历了从低谷向上爬升的过程,而ai技术的崛起为整个行业的发展路径增添了新的变量。
电影行业复苏,万达电影重回龙头地位
4月进入尾声,影视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陆续发布。
截至4月30日午间,choice数据显示,共有20家影视上市公司发布年报。从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两项指标看,影视公司的分化进一步拉大。
2023年度,20家影视上市公司中12家实现盈利,其中8家扭亏为盈。光线传媒(300251.sz,股价9.36元,市值274.59亿元)、中国电影(600977.sh,股价11.9元,市值222.17亿元)、上海电影(601595.sh,股价31.12元,市值139.48亿元)等业绩恢复较为明显。
光线传媒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4.18亿元,2022年亏损7.13亿元;中国电影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63亿元,2022年亏损2.15亿元;上海电影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1.27亿元,2022年亏损3.28亿元。
万达电影(002739.sz,股价14.63元,市值318.84亿元)是2023年影视上市公司中的业绩“王者”:营业收入为146.2亿元,同比增长50.8%;归母净利润为9.12亿元,2022年则亏损19.23亿元。
万达电影表示,2023年,优质影片带动观影需求不断增长,观众重新回到影院,电影市场整体表现超出行业预期,全国电影票房549.15亿元,同比增长83.4%,观影人次12.99亿,同比增长82.5%,单银幕产出、上座率等指标均有所提升,但较2019年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春节档和暑期档的强势助力下,年度累计票房一度接近2019年同期,特别是暑期档206.2亿元票房创中国影史新高。市场供给和观影习惯使观众仍集中在节假日观影,档期票房占比依然较高,而3—4月、9—11月票房相对疲软,市场冷热不均的现象仍然存在。
2023年,万达电影国内直营影院实现票房75.6亿元(不含服务费),恢复至2019年的96.4%,高于大盘12.5个百分点;观影人次1.86亿,恢复至2019年的92.7%,高于大盘17.5个百分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尽管电影端业务复苏明显,但是万达电影的电影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减少,从2022年的3.8亿元减少至2023年的3.34亿元;电视剧制作发行及相关业务收入则从2022年的1.52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7.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8.51%。
万达电影2023年最大的变化当属控制权变更。2023年12月12日,万达电影间接控股股东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珩润企业管理发展有限公司、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王健林与上海儒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意投资)签署《关于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拟将其合计持有的北京万达投资有限公司51%股权转让予儒意投资。此次控制权转让已于2024年4月15日完成,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柯利明,新任董事长则为陈曦。据了解,陈曦曾参与投资出品《泰囧》《煎饼侠》《热烈》《保你平安》《你好,李焕英》等多部热门影片。
电视剧公司寻找新赛道,聚焦短剧、ai赛道
回顾2022年,盈利的6家影视上市公司分别为捷成股份(300182.sz,股价5.14元,市值136.92亿元)、华策影视(300133.sz,股价8.5元,市值161.59亿元)、慈文传媒(002343.sz,股价8.3元,市值39.42亿元)、唐德影视(300426.sz,股价8.73元,市值35.34亿元)、百纳千成(300291.sz,股价5.53元,市值52.09亿元)和欢瑞世纪(000892.sz,股价3元,市值29.43亿元)。可以看出,2022年,主营业务为电视剧的公司尚有盈利空间,电影公司则全面亏损。
不过,2023年,电视剧公司迎来挑战。4月25日,“电视剧一哥”华策影视交出了两份成绩单,2023年度与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净利同比均下滑。
2023年,华策影视实现营业收入22.67亿元,同比下降8.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82亿元,同比下降5.08%。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亿元,同比下降81.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01.38万元,同比下降79.58%。
华策影视表示,短剧快速兴起,成为电视剧、电影后的又一重要细分赛道。《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在2023年上半年热播微短剧的用户画像中,有64.8%的用户为z世代,有73.04%的用户是女性用户。短剧以其短时长、高频次、快节奏的特点,满足了观众碎片时间观看需求,成为长剧ip的有益补充;以小程序为代表的新兴渠道,大幅降低了内容制作公司直接触达终端观众的门槛。
2024年,华策影视拟开机制作《留住时间的人》《我的归途有风2》等精品短剧,并加大短剧方向的资本投入力度。
此外,华策影视大力也在发展aigc。公司表示,2023年,公司研发人员较2022年增长21.21%,研发投入为2509.32万元,较2022年增长70.84%,投入增长部分主要用于ai人才引进、设备采购和相关人工智能项目的研发投入。公司还将围绕“影视+ai”下的专业影视工作流,建立文生文、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音频的实用型ai应用/工具矩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ai浪潮袭来,影视公司均在积极布局ai业务。
光线传媒董事长兼总经理王长田在4月24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市面上所有跟影视制作有关的ai技术软件,光线传媒几乎都在尝试,尤其在动画制作方面,公司已经把动画制作的各个环节都跟ai进行了结合,尤其是在动画的前期制作,比如形象设计、场景设计、分镜头剧本等方面,应用很广泛。但是,目前ai还处在快速迭代阶段,不够完善。光线传媒期待随着ai功能的提升、效果的改进,再跟具体的影片制作相结合,希望未来ai能使工作效率有30%以上的提高,同时使制作成本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制作成本能有20%以上的降低。
万达电影也在年报中披露,2023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ai)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各行业领域,也对影视文化行业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中长期来看,ai技术有利于全行业的提效降本,实现优质作品产能释放,同时有利于ip价值的深化。随着ai向多模态发展和应用到内容生产的多个场景,视频技术将更加成熟,行业影视制作效率有望得到较大提升。
万达电影表示,近期,全球视频生成模型和应用产品陆续推出,驱动ai影视逐渐落地。全球首部ai长篇电影《our t2 remake》、国内《西游记》ai影视动画短片系列等影视作品引起行业较大关注。预计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和迭代,ai应用落地有望提速并重塑影视行业制作流程,进一步推动影视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广告设计等业务拓展创意思路,提高生产制作效率。而ai助力上游内容的大幅产出也将为终端影院产生积极影响。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