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春晚小品《开不了口》,百分百地还原了具有浓烈中国特色的父爱,那就是:哪怕孩子特别优秀,哪怕心里对他揣满了爱意,但当父亲的,就是开不了口夸奖孩子。
小品里,父亲对着外人,把孩子夸成了花,满意得不得了。可一旦孩子出现,立马就变成了指责,不是指责孩子磨叽,就是指责他乱花钱。
观察我们身边的父亲们,对子女们的态度也如出一辙:平时相处那是沉默到底,只要一开口,那不是指责,就是批评。
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下,孩子和父亲之间仿佛有一道屏障,即使孩子想给父亲送礼物,也是别别扭扭,开不了口。
为什么中国的父亲们总是开不了口呢?
01.看透了他们为何指责的真相,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曾经也很怪这样的父亲?
你希望你能和他好好地说会儿话,期待他对你的优秀表现能够竖起大拇指,可是你似乎永远都得不到想要的回应。
于是你会生气,会试图说服他,会努力想要改变他,想让他跟上时代,可是你会徒劳无功的。
我们父辈一代因为生存难题,或许没时间没精力去关注感情;或许他们总担心我们骄傲,希望我们学会低调做人;或许他们秉承着“打是亲,骂是爱”的朴素的情感观;或许他们觉得父亲就该是这样子的,他们要维持住他们的威严。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中国家长往往在意孩子的失败点,在意他不如别人的地方,却没有在意他在哪些地方做得比原来更好。”
说得很在理。
我曾经在成人之后,问过我的父亲:“为什么我已经做得如此好了,却还是换不来你的一句好?”
他严肃地对我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好哪有顶点?你有一点好就知足了?”
我当时就语塞,不是我说不过他,而是明白了,说得再多也是无益。
因为他对我的打压源于他的认知,而他的认知已经形成了,在他的认知里,唯有打压式的教育,漠视我的进步与努力,才能够让我不自满,不断向前,我还和他理论什么呢?
他听不进去的。
父亲对待我们的方式,有着我们难以理解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个性的根源,是这些根源构成了他坚不可摧的认知,这都是很难被撼动的,所以,不要试图去救赎你的父亲,去改变他们的认知,我们唯一能做的努力就是:努力改变我们自己。
小品中的父亲在儿子出门前,终于把夸奖儿子优秀的话说出了口,是因为什么?
因为儿子的行动。
我们不傻,我们早就成年,我们已经感受到了他们藏在指责背后的爱,与其去讲道理,不如采取行动。
当我们用我们崭新的,直接的,属于我们的方式向他们表达出了爱,他们也就变柔软了。
他们看到了,也感受到了:原来直接表达爱,心情是那么的畅快,原来,不指责的亲子之间的互动竟会这么的和谐美好,于是,他们就真的改变了!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觉得,爱也是。
02.作为想要得到爱的父亲,我们又能做什么呢?
看春晚的时候,父亲也是和我一起看的,看到《开不了口》的时候,他竟然也泪眼婆娑。
我想,这个小品应该也戳中了他的心吧,让他也有了很多的反思。
过年时候,是我们和父母的距离最近的时候,然而,阖家团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很开心。
对已经到了中年的我们来说,我们自己已经是为人父母,然而我们的父母还依然把我们当孩子。
尤其是我的父亲,他总会让我饱尝到一种中国特色的父爱,那就是:不表扬,尽指责,他的爱,总是藏在说教和指责里。
就像我现在,好不容易过年休息几天,前几天我早起,他说我假积极,我晚起,他说我太懒了,我做了一道拿手菜,我的大宝二宝赞不绝口,我的父亲却只是一味地闷头吃,我问他:“爸,这菜好吃吗?”结果他说:“盐大了!”
我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前也不是,后也不是。
我多么希望,我的父亲能够适度积极一点儿地待我,最好实事求是一点儿,如果夸我怕我骄傲,那至少也别贬我吧!
可是生活中,有多少父亲,对待孩子的优秀,总是开不了口?我们只要和他在一起,总是如坐针毡?
到了我们这一代,物质生活已经得到满足,对精神的需求骤增,我们需要来自父母的肯定与支持,这是非常重要的情绪价值。
当我们了解了父母那一代人这么做的根源,我呼吁更多的子女,努力主动表达爱,期待能够得到父亲的回应,然而,好的爱,都是双向奔赴的,我也很想对父亲们说:
“当我们老了,社交圈子变窄,生活空虚,再沉默和指责下去,只会把独立的成年孩子越推越远,会让自己更加孤独。”
那迫于形势,也迫于真的爱孩子,咱就只能想尽办法,主动突破舒适区,去迈出那艰难却又可贵的第一步吧。
人的可塑性很强,迈出第一步,那接下来的第二步和无数步,就容易得多。
心理学家丛飞从曾说:
“你小时候父母怎么对你,你长大后,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自己,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和你亲近的人。”
我大胆做个猜测,如果孩子将来成为一名父亲后,也会把和父亲的相处模式,延续到与下一代的相处中。
这就是代际关系,一代一代重复着同样的相处模式,很难改变。
如果我们想长长久久地拥有“父慈子孝”的和谐关系,那我们身为父亲的改变就责无旁贷。
小品中,父亲在确认孩子在给他礼物之后,终于也说出了夸赞,那接下来的父子关系升温,指日可待。
希望看到这个小品的家人们都能有所感触和行动,毕竟和谐而亲密的家庭氛围,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
03.梅娘说
哲学家詹姆士说:
“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是的,被肯定会让孩子觉得那就是被爱,而一个真正被真爱过的孩子,实在是具备了太多的自信与勇气了。
我们进入成年应该也能够明白:自信和勇气,对一个人成长实在是太重要了!
所以,那些从小被正确肯定和赞美的孩子,往往并不会真的长成容易骄傲和自满的孩子,相反他们自信、豁达、耐挫力极高,反弹力极强,他们往往能够成为人生中的成功者。
想到一个男读者的留言:
我儿子从小学一直到考研考博,经历过的考试数不胜数。但是,在他失利的时候,我永远只给予鼓励,从不责备他;而他一路顺风,飘飘然的时候,我一定会在他旁边敲敲小木鱼,给他撒一点点“冷水”。
孩子一路走来,有笑声也有泪水,我始终陪伴着孩子,倾听他的心声,倾听他的委屈,分享他的快乐。
儿子读书22年间,我和儿子成了最好的朋友,我们之间无话不谈,我们之间同喜同乐,这感觉真好!
这个男读者真的是一个很有智慧的父亲。
人在得意时,的确要给些敲打,但在失意时,再去打击,那可能会是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万万不能这么做。
小品中父亲的改变,非常容易,现实中其实很难。
对孩子来说,遭遇严重的指责型父母,真的是一场灾难。
那作为孩子,我们究竟该怎么办?
其实除了用行动,去带动父母之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给自己内心的小孩,找到一个会肯定与赞美你的内在的父母。
心理师黄仕明说:
“不要疗愈你的原生家庭,而是疗愈你的内在父母。”
深以为然,我们虽然是父母所生,但是我们自从被生出来之后,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有自己的身体、手脚和独立的头脑,在独立生存能力越来越强了之后,我们就可以离开自己的父母,独自去谋生活了。
所以,如果你已经有了经济上独立的能力,那么就一定要在情感上独立,给自己找一个内在的父母。
当你做了一件很厉害的事情,没有被父母肯定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内在父母对自己说:“你真棒,孩子!”
当你平白无故被父母无端指责的时候,你可以让你的内在父母对自己说:“孩子,你没错,放轻松!”
当你面对父母的故意刁难和恶意诋毁时,你可以很情绪稳定地对自己说:“我根本没有你们说得那么不堪,我要坚持做我自己!”
亲爱的,你要活成一道光,一道可以为自己点亮的光,不怨怼父母,也不要为父母左右,那你才能够真正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