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头条
>
掐指一算!2024年,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
掐指一算!2024年,再不努力就只能开BBA了
日前,社交平台上一个热门话题#再不努力工作就只能开bba了,引发汽车行业的激烈讨论,而其之所以能够带来共鸣,是当前国产车的价格越来越难以让普通消费者接受。有网友表示,“以前没钱买国产,现在没钱买国产!”一边是电动车市场价格战的持续进行,一边是高价格电动车的密集发布。
在2023年12月的最后两周,包括蔚来et9、问界m9、小米su7等国产电动车陆续发布,这些电动车的价格极为昂贵,其中蔚来et9新车预售80万元起,问界m9官方指导售价46.98万-56.98万元,就连此前被称为“年轻人第一辆车”的小米su7恐怕也要落空了,在发布会现场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公开喊话“不要再说9.9万了,14.9万也不可能,但凡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在40万元以上”,直接打消了消费者对于小米su7低售价的预期,而保守预估,小米su7的起售价恐怕会在30万元以上,因为按照电池成本费用在整车成本中占一半的公式估计,小米汽车制造成本可能超过20万元。当然,正如雷军所言,贵也有贵的道理,三四十万的国产电动车在产品体验上几乎可以媲美当下主流的bba车型,只不过大部分消费者还能以从品牌认知终跳出来,购买bba车型的消费者更关注的是身份,而购买三四十万元电动车的消费者则更注重产品配置、体验以及企业文化等。为什么国产电动车越卖越贵?其实这也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无奈之举!2022年之前,中国汽车大部分市场份额被合资品牌所占据,以大众、奔驰、宝马、奥迪为主的德系品牌、以丰田、日产、本田为主的日系品牌合计占据中国市场近45%的份额,一汽-大众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市场最畅销的乘用车制造商。2022年开始,以比亚迪率先宣布停产燃油车为开端,开始蚕食传统合资市场份额,最终成为2022年销量第一乘用车车企,结束了20年中国汽车市场被合资品牌“霸榜”的局面。进入2023年后,自主品牌一方面通过价格战持续挤压传统合资品牌的市场地位,一方面则通过推出高端车型蚕食传统豪华品牌的市场份额。当然,任何品牌发展路径都是从上往下易,从下往上难。以理想汽车为例,在理想l9月销量上万后,其后推出的l8、l7很容易就达到月销万辆,售价30万元以上的理想l6甚至还未上市就已经预示爆款,而定价60万元的理想mega则充满未知。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国产车越卖越贵,但大部分品牌想要超越bba更是一条长期主义的发展路线,更重要的是品牌认知的打破。现在卖得贵,是为了将来卖得便宜。这个解释起来并不复杂,从上往下布局也是很多车企的发展路线,不管是特斯拉还是蔚来。以小米汽车为例,其首款车型su7预计售价30万元起,作为一款中大型轿车,作为一款“7”字辈的车型,不排除未来推出中型车,推出“5”、“3”字辈的产品,这些车型预计通过降低产品配置从而实现低售价的目标。车企推出高售价车企,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家车企想要成为瞩目,就必须走向高端市场,在价格战的背景下,中低端车型或许更受到市场的青睐,但是企业销售中低端车型基本处于“赔本赚吆喝”的状态,企业形象也无法得到提升,这也是越来越多车企不断推出高端品牌的原因。重回本文的话题,“再不努力工作就只能开bba了”其实也有一种市场焦虑的味道,因为当下市场低售价的电动车并不少,比亚迪秦plus、广汽aion y、吉利银河l6、长安深蓝sl07,以及合资生产的大众id系列,售价基本都在20万元以下,这些车型显然更符合现有中国消费者中资产阶层的需求。只不过,对于众多中国车企而言,品牌高端化、企业高端化是一条必须走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摆脱海外品牌主导中国市场,如此看来对标保时捷、劳斯莱斯、迈巴赫更像是目标,更像是一种挑战。仔细想想,为什么海外二三十万的mpv,进入中国就要加价几十万才能买,为什么海外品牌就可以卖得这么贵,中国品牌就不行?也甭管中国车企定价如何,至少当技术和产品足够强大后,也才有底气卖出高价格,至于消费者是否认可,是否掏开口袋支持,是另一回事了。国产电动车的持续增长,是打破传统汽车市场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走向全球市场的必然,这意味着国内汽车制造业的新突破。当然,我们更希望的是,车企造好车的同时,也能够更多考虑中国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为电动车市场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