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热浪滚烫》:一个女导演对小品演员的正式告别?

伴随着《热浪滚烫》的热映,似乎可以说,“导演贾玲”正坚定地向我们走来,那个过去的“喜剧小品演员贾玲”正渐行渐远。

谈到“转型”,人们熟悉的往往是经济转型发展,但人本身的转型发展也屡见不鲜。经济转型发展常常经受阵痛,人的转型发展又何尝不是,你叫一个打铁的去绣花,总是有若干不适应。

从小品演员到电影导演,跨度似乎小一些,以前是别人告诉自己怎么演,现在是自己告诉别人怎么演,仿佛是掉了一个向,从a面转到b面,但难度不见得小。

导演影片不但得懂艺术,要协调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件耗钱未必见效的事。君不见,有的演员转型导演,一次试水就折戟沉沙,毕竟观众的胃口不是那么好满足的。

贾玲是努力的,也是幸运的,2021年第一次导演《你好,李焕英》就获得成功。这部影片收获54亿票房,进入全球票房榜前100,总票房折合达到8亿美元以上。

如果说,《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的转型实验并有幸打响,本次《热浪滚烫》则是贾玲全身心投入导演工作的“决战”,展现了矢志不移的决绝之态。

第一,贾玲为了《热浪滚烫》成为一个“瘦身狠人”,这不是“身体管理”那么简单,而是在告别过去的生活。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于演员来说,身体就是形象,形象就是工作和饭碗。《热浪滚烫》后,有人说“贾玲瘦了、老了、不好笑了”,天增岁月人增寿,人的年龄总是渐长的,但“瘦了、不好笑了”是确凿的,可这是贾玲想要的选择。

中医认为,瘦人火气大,而胖人多温和。胖瘦影响性格,也影响演员的路数。过去贾玲是一种比较讨喜的形象,适合演喜剧小品。在贾玲和张小斐的小品配戏中,一胖一瘦,成为笑点的“引燃物”,胖成为她的小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今为了《热浪滚烫》,贾玲减肥100斤,这种“断崖式”减肥,医生认为不适合所有人,而且容易引发心脏病等疾病,但贾玲决绝地做到了。对自己够狠的背后,是理性的,在电影处女作《你好,李焕英》试水成功的基础之上,她是铁了心要转行了。

干导演,不需要惹人发笑的体态,而是更需要周旋处理各种事务的干练和充沛的体力。贾玲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我拿一张纸都在想,它为什么没个轱辘自己过来。”

第二,为了《热浪滚烫》,贾玲,包括贾玲的亲人和周边一圈人,都表现出“全力以赴”的干劲。

在《热辣滚烫》这部作品中,贾玲饰演的主角“乐莹”分享了这样的观点:“人生没有如果,命运没有假设,不要尽力而为,而是全力以赴,想要不可代替,必须与众不同。”“全力以赴”,这是贾玲内心的声音。贾玲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而且这次是带着父亲,再度闯关春节档,影片主出品方之一为大碗娱乐,由贾玲持股65%,其父贾文田担任董事长、法人,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全家人都在其中“奔赴”。

第三,新片《热浪滚烫》还在热映中,第三个贾玲导演的影片《转念花开》已经续上了,这也是她矢志转型的明证。豆瓣平台信息显示,这部作品是贾玲与张小斐的“二搭”之作,之前备案的片名叫《光明之战》,贾玲担任导演的同时,与张小斐一同领衔主演。此外杨紫也出演了本片,将在今年年内上映。

最新消息显示,截止到2024年2月12日9时21分,《热辣滚烫》又获得成功:2024年春节档(2月10日-2月17日)总票房破27.33亿,《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分列春节档票房榜前三,其中《热辣滚烫》票房已破9亿排在第一。

“导演贾玲”转型,不单是意志坚定,而且是能力已至。一个人的水平,往往从选题的时候就显现出来了。从已经导演的两部影片来看,贾玲善于选题并破题。尼采说“所有哲学都是自传”,这一说法同样适用于文学场域和电影艺术。《你好,李焕英》和《热辣滚烫》,其实都是带有“自传”性质的影片。

2001年9月,贾玲的母亲意外从拖拉机上摔下不幸去世,让她伤痛不已,《你好,李焕英》就是一部用来纪念自己母亲的影片。而且贾玲的影片完成了从写实到艺术的转换,从“个体”走向“共情”。影片中,19岁的贾晓玲穿越,试图让母亲更幸福。贾玲说:“电影不单单是给大家介绍我乐观爱笑的妈妈,也希望观众们都能跟妈妈继续幸福快乐的生活。”

新片《热辣滚烫》也有现实生活的基础。贾玲年岁渐长,多次被父亲催婚。影片中有“乐莹”和暗恋的昊坤约会,偷拍恋人的背影,自卑地偷瞄心上人,默默跟走的剧情。很多人观看影片,为贾玲的坚持精神打动,为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奋斗,这是有社会意义的。

鲁迅在《呐喊》说:“我在解剖自己,不是在解剖别人。”善于解剖自己,是一位艺术家成功不可或缺的路径。贾玲基于自身的生活经历,用艺术的手法提升到众人相似或相同的感受,让影片获得广泛的共鸣,这说明贾玲已经深谙艺术成功之道。 

有人戏谑地说,一部《热浪滚烫》,失去了“半个贾玲”,但这种失去,是贾玲个人的成长晋级,是一件喜事。电影比小品更宏大,制作更加复杂。从小品演员转型为电影导演,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必不可少。贾玲转型“全力以赴”的背后,是贾玲已经找到一个“全新的自我”。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