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以魏若来的一句台词,作为开头。
"中国有句古话,乘长风破万里浪,你们所看到的贫瘠土地,只要给予时间和耐心,一定会长成足以支撑世界的经济良田。"
《追风者》这部剧,和它的续集,可以说是完美将这句话的意境给演绎了出来,让人拍手称赞。
这个续集,当然就是今日中国的盛世。
《追风者》38集大结局,我看完了。
当看到全剧最后一个镜头,劫后余生的魏若来沈图南师徒,在七七事变后的上海交易所相逢一笑,我真的是感慨万千,难掩激动。
不知道大家看完这部剧什么感觉,我反正是心潮澎湃,感慨国产谍战剧,终于一战翻身,乘长风,破了万里浪。
说实话,这部剧大结局给我带来的感动,甚至比4年前的高分谍战剧《叛逆者》大结局,还要多。
而剧集的质感,在我心中,也是开年以来的国剧最佳。
实际上,该剧的成绩也证明了这点,收视平开高走,收官阶段屡次破2,大结局酷云收视率均值2.1783,峰值2.6642,双双新高。
还在播放平台站内热度破万,创下谍战剧全网有史以来最高热度。
《人民日报》《文汇报》撰文夸赞,两个字道出剧集成功关键:创新。
在我看来,《追风者》的本质,其实是一部带有历史感的年代剧。但从金融视角进入一个谍战故事里,可以说前所未见。
艺高人胆大往往有两个后果,要么大获全胜,要么满盘皆输。
看完《追风者》大结局,再回望之前的剧情,一个赢字,已经不足以概括剧集的成功,最精准的概括,其实就是剧集的原剧名:乘风破浪。
1:关于大结局
实事求是说一句,除了《风筝》《悬崖》这样的谍战剧神作,大部分国产谍战剧佳作,收尾收得并不好。
但不夸张,第37集的前10分钟,《追风者》就已经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
两集下来,90分钟,有如一部精彩的谍战大片。
最后2集,其实可以分成三场大戏。
第一场大戏:草船借“钨”。
草船借箭的,是魏若来,借到手的,是沈图南林樵松缴获的10多顿钨砂。
沈图南,的确是好手段。
一头,抓住粤军走私钨矿的人员,严刑逼供。
另一头,直奔海关,逮捕为粤军走势打开方便之门的外国人,顺藤摸瓜,拿到我方和粤军交易的钨矿。
原本,已经胜券在握,只需要和外国商人谈妥价格,就能按照南京指示,不但打断我方的钨矿供应链,还顺势建立国民党的钨矿供应链,连消带打,好生厉害。
可惜他遇到的的对手,是他昔日的上海学徒,魏若来。
此时的魏若来,原本要什么没什么,败局已定。
但就一条:他预判了师傅的预判。
当沈图南和外国客商谈妥价格,准备完成交易,聪明了一整季的黄秘书在他耳边一阵耳语:货已经上船了。
“上什么船?”沈图南林樵松同时反应过来,上当了。
当他们赶到码头,看到的是带着钨矿杨帆而去的货轮,和魏若来他们留下的熊熊大火。
火光照亮海面,沈图南这一次,完败给了自己的徒弟。
但第二场好戏,刚刚开始:暗渡陈仓。
拿到钨矿不算结局,能运出去才算。
而沈图南早已预判,上次火车运输出了问题,这次我方一定会走水路。
很快,三路人马,再次在火车上相逢。
沈图南预判出了问题?沈图南的判断,没有任何问题。
钨矿,正沿着水路完成运输,魏若来他们上火车,就是要给林樵松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从林带重兵布控火车,被魏若来他们死死牵制住开始,这一局,其实已经输了。
故事到这里,导演姚晓峰,完全抓到了谍战剧的“致胜法宝”!
谍战剧看什么?看的是你来我往的博弈,看的是紧张刺激的氛围。
这些,在《追风者》大结局里都有很好的呈现。
故事,剪辑,切换,氛围把握得刚刚好,紧张感吊得观众喘不过气。
但若只是如此,大结局只算佳作,不算神作。
令大结局封神的,是第三场大戏:生死对决。
三个主要角色的命运,该见分晓了。
沈近真已经牺牲下线,这三个角色就是,沈图南,魏若来师徒,和全剧最大反派、民国第一癫公林樵松。
林樵松是癫,但不傻。
那边我方和粤军刚打起来,沈图南悠然对林说了一句:我们看戏。
林樵松就直接掏枪对准沈图南:沈图南,你累不累呀。从上车开始,你就一直在给魏若来争取时间。
一番羞辱后,直接开枪。想给南京一个先斩后奏。
沈图南中了一弹,生死时刻,又是黄秘书奋不顾身挡在沈图南前面,扛下了所有子弹。
这些年来,他已经和先生多次遇险,几次死里逃生,但这一次,他不能再继续保护先生了,而沈图南也在他死前,对他说出了所有的真相:他曾经坚定不移的理想,已经改变。
虽然,黄秘从未改变自己的立场,但观众对这位士为知己者死的民国金融精英,却实在讨厌不起来。
其实不管先生去向何方,他都会誓死跟随,中国古老的义字,在他身上不能再明显。
而林樵松最大错误,就是低估了沈图南身边这位书生,没有彻底打死沈图南。
他打不死沈图南,接下来,就该沈图南,为黄秘和妹妹报仇了。
就在林队冲出车厢和魏若来肉搏,打得魏若来无力还击命悬一线的时候,跌跌撞撞的沈图南打开车门,没有半点犹豫,连发数弹,手刃了林樵松。
不得不说,这真是全剧最解气的时刻了。
但就在沈图南将枪口对准魏若来之时,却缓缓放下了枪。
在这里,剧中给了这对师徒最后一场有台词的对手戏。
火车轰鸣向前,两人唏嘘感慨,命运曲折婉转。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切都已经大变,两个人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
青年魏若来,曾经年少,满怀壮志雄心,闯大上海。
如今,他目光如炬,高瞻远瞩,已经成为了新一代红色金融家。
而曾经奋力充当国民党剿共马前卒,甚至带着一家老小从上海来到江西,跟林樵松一起,想要封锁苏区经济,给我方造成重创的沈图南,也终于彻底觉醒。
先是亲手粉碎了林的毒米计划,接着又亲自为魏若来拖延时间,即使没有加入我方,这位国民党曾经的顶级金融精英,也早已在内心变换了方向。
至此,师徒二人,劫后余生。
魏若来成功完成任务,为苏区突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线。
沈图南则在为妹妹黄秘报仇后,手持专员证,坦坦荡荡走出火车。
而亲手杀死了爱人哥哥宋寿田的林樵松,则最终众叛亲离,连兄弟彪子给他老娘寄点钱的嘱咐都没完成,就迎来了最后的命运和结局。
而最终沈图南师徒的结局,在我看来,是完全开放式的。
两人在七七事变后的上海重逢,沈依然是举足轻重的金融大鳄,魏若来则已经蜕变为成熟的金融谍战高手。
从剧情设定看,完全可以将这个大结局,作为《追风者2》的开头。
即使没有续集。
这段剧情一出来,我依然是无比满足,感慨万千,度尽劫波师徒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2:关于《追风者》
初看《追风者》,我虽然看好但内心存疑,因为金融+谍战,创新也有风险,如果讲不好故事,再好的噱头也只是噱头。
没想到,《追风者》做到了。
整部剧,没有一集是废笔,从头到尾都是奇峰崛起,如果江河浩荡,一浪连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每一次波澜都是点睛之笔。
尤其是看完几集之后,你就会真正入戏,越看越上瘾,越看越觉得好看。
回头看,《追风者》尽管有谍战元素,但并非是一部典型的谍战剧。
不是典型的谍战剧,但在谍战元素的表现上,又高于近几年几乎所有的谍战剧。
从魏若来师徒联手,在阴沉压抑、令人窒息的上海滩金融反腐与改革中,几番跌宕,险中求胜,最终,却败给了国民党烂到根子里的腐败。
到魏若来出走江西,双方碟中谍,计中计,你来我往,惊险不断。
谍战部分,已经被剧集做到了几近满分。
可说实话,剧中谍战线只是副线。
真正的主线,其实是魏若来与沈图南这对师徒在金融领域的博弈与信仰转变的心路历程。
另一条主线,则是魏若来与沈图南这对师徒公开对决背后,国民党对苏区的经济“围剿”与反经济“围剿”。
对于许多观众来说,大概是透过这部剧,才知道原来那时候的炒股是这样的,股价是这么更新的,原来30年代的上海,金融战也打得如此刺激。
也是透过这部剧,观众才一步步看到,国民党是如何在金融领域失尽民心,背后的“大姐”又是如何窃国者富,彻底帮国民党毁掉民心的。
还是透过这部剧,观众才了解当年的红色根据地的经济活动,是怎么样。
红军打仗用的“钱从哪儿来”。我们在经济战线上的人做了什么?苏区扁担上的银行,又是怎么一回事?
青年魏若来,可以说跟随着苏区金融一步步成长。
从迷茫探索,决定加入,到一朝闻道,找到毕生所求之目标,所走的每一步都被细腻且真实的展现了出来。
最令人叫绝的,则是男女主的命运走向,两人并未开始真正的爱情,但恰是沈近真的死,换来了魏若来信仰的彻底坚固。
虽然,这段剧情不过1集,但却成功点题,将之前所有的剧情铺垫,彻底升华。
当魏若来随着红军大部队转移,音乐响起来的一瞬间,我内心澎湃,难掩激动,无语凝噎,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一时间,各种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在脑海中翻涌。
人们常说,好的影视剧,能让观众瞬间共情,《追风者》做到了。
3:关于演员演技
《追风者》看完,剧中演员选角,在该剧前期虽然有过不少讨论。
但是,随着剧情推进,演员们用他们的优秀表现征服了观众。
尤其是王阳和王一博,表现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王阳演的好,理所当然,但我没想到这么好。
他饰演的沈图南,开场果断干练,心有青云,波澜不惊。
中段屡被这个烂透的党国出卖,苦闷彷徨。
最后则隐忍待变,涅槃重生。
对妻儿、妹妹和魏若来,他永远万般温情,妹妹背叛他的信仰,徒弟背叛他的信仰,令他在国府深陷泥泞,他也不过骂几句意思意思。
但面对恶人,那般怒火,雷霆万钧,又给人一种与生俱来,舍我其谁的霸气。
谍战剧中,少有如此立体复杂的人物,在我看来,角色深度,甚至比《叛逆者》更胜一筹。
沈图南不是不知民生疾苦高高在上的精英,一开始他就对魏若来说:
“现在中国很多老百姓还在吃树皮和草根,哪怕是在上海,还有几十万人住在贫民窟。”
但真正完成信仰转变,却用了一整季,我甚至都觉得就为了沈图南这个人物,拍一季实在太浪费了,起码再来一季,抗战期间的金融谍战,那才过瘾。
还有王一博,让我刮目相看。
王一博好就好在,演出了一个普通人,面对自己不能掌握的世界时的真实反应,刚来上海的时候,魏若来就像有几分小聪明的傻小子,但越往后,越让观众看到角色的血性,人物的骨气。
尤其是,对于当代的年轻观众来说,或许老一辈坚定不移的信仰难以理解,但正是透过这个角色,那种至死不渝的革命式信仰何以建立,又如何坚定不移,才闪耀出人性的弧光。
还有,勤劳而命运悲凉的车夫阿文,精明而善良的房东周姨,以及魏若来的娃娃亲、咋咋呼呼的农村女孩牛春苗,王学圻的上海地下党负责人徐诺等,个个形象鲜明无比,令人难忘。
王学圻虽然大部分时间,并未彻底发挥演技,但只用结局一场戏,就演出了地下党员的风彩,生死间,谈笑自若,那段牺牲前的入党誓言,催人泪下——“愿以此生,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永不叛党。 ”
每一句话,徐诺都做到。
甚至于,过往形象片面的大反派,也被张天阳演出了民国第一癫公的范儿,有型有款,为人狠厉十恶不赦,但又有自己的信仰和情义,让观众恨他恨得牙痒痒,又忍不住跟他共情。
尤其是,这一次,谍战剧直到最后,也没有弱化甚至是丑化对手,输给魏若来不是他蠢,而是魏的确棋高一着。
这才对,如果敌人都是酒囊饭袋,先烈们何须付出如此惨烈的牺牲!
正因为要面对林樵松这样的硬手,最后的胜利,才更加壮烈伟大。
如果要我给全剧表演打个分,我认为超出期待,满分十分都不为过。
4:关于谍战剧未来
当然,剧集最后阶段,也不能说没有丝毫瑕疵,尤其是收官前的剧情,沈图南说抓就抓,说逃就逃走,前因后果,交代得不是很明朗。
林樵松像开了挂似的,在苏区无恶不作,想炸哪就炸哪,未免过于逆天。
但,综合全剧来看,依然足以证明:并不是只有传统谍战剧有受众,无论金融谍战,或是更新的谍战类型,拍得好,都会有观众买账。
《追风者》到底好在哪里?
首先是创新。
不仅是题材,金融为壳,以师徒两人位核心,然后顺着两人的经历,去展现那个年代的故事。而是在剧情上,跳出过往民国谍战剧的柳云龙模式,创造新的空间。
其次,是扎实的服化道。
真正的谍战剧制作,并不是要多华丽,最重要的,是真实。
多的不说,就说七宝街,我是真的能感受到,这是一群上海边缘的穷苦打工人的居所,杂乱无章,拥挤不堪,但又有生活气息,有令人信服的老街烟火气。
还有,七宝街上人们的衣服,是真的“破”。
王一博穿上个破棉袄,冻得畏畏缩缩地洗漱,那种真实感,就出来了。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在动荡的上海,有了真实感,才有血雨腥风的残酷感,故事的影调非常冷静,但冷静里又带着人情的温暖。
最后,是有真人。
全剧最大的主题是什么?
在我看,十个字: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谁是小人?
康爷、虞世清,还有电话里遥控指挥的南京的那些头面人物,他们眼睛里,只有利。
谁是君子?
徐诺,魏若来,沈图南,甚至,还有阿文、魏若来监狱里认识的车夫兄弟们,他们眼中,有利,更有义。
故事讲到最后,其实最吸引我的,已经不是谍战,而是这段历史中,随着这个国家命运的起起伏伏的,其中随波逐流与逆流而上的人们。
他们为何而生,为何而死?
阿文竟然不是为了俗套地为了魏若来而死,而是被国民党的证劵敛财逼死。
女主沈近真也是不是为了男主而死,而是为了救孩子们牺牲在苏区。
徐诺是为党的信仰而死。
黄秘是为先生而死。
他们死得其所。
活着的魏若来沈图南呢,为何而生?非为自己,为的是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未来。
为的是沈图南口中的,希望下一代,能活在一个盛世。
故事始于上海,又终于上海,交易所南来北往,一茬又一茬,唯一不变的,是滚滚的时代洪流,一直在路上。
我追剧一直在想,到底什么是风?我想,风,就是这个国家。美好的未来。
时代,终究是往好里去的。
盛世,终会到来。
这才是一部金融谍战爆款,应有的精神内核。
国产谍战萎靡多时,终于等到了风回路转。
好的谍战剧是风。
观众,是追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