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醒第一件事:看看英王室版《消失的她》进展到哪一出了。
我码字这会儿,已经是凯特王妃不见身影的第二个月了。
虽据《太阳报》称,今日凯特王妃在温莎农场现身,但仍旧给不出半张照片的凭证。
大数据给我推的揣测(也即各种阴谋论)也愈发惊悚,从凯特王妃疑患罕见病到被小三捅刀,甚至升级到了威廉食子(有流言称威廉的孩子也因保护妈妈遇害),是《王冠》可以连拍三集的程度。
不过反观暴风眼中心的英王室成员,倒是主打一个不动声色。
对媒体与民众的贴脸追问永远官方脸,(非常难得地)贯彻着“never complain, never explain”的家训。
猜疑自然愈演愈烈。
不过。
我倒没有很相信小三捅刀论。
原因嘛,按下不表,先给没关注此事的小伙伴做点背景介绍。
时间拨回今年年初。
1月18日,英王室发布了一则官方文件,宣称凯特王妃于前一日进行了一场腹部手术,现在医院中。
其中几条关键信息:
1.前一日进行腹部手术,手术过程顺利,预计留院观察10-14天;
2.依照王妃意愿,对具体医疗信息将会保密;
3.根据医嘱,王妃将休息至复活节,之前不再进行任何公共事务的工作;
这每一条,都在后续事态发展中逐渐失控,引发猜疑。
先是出院时间。
根据官方消息,1月29号时凯特王妃已经出院回家,并恢复良好。
可在英媒与部分民众的层层围守下,竟无一人拍到凯特出院的照片。
而与此同时,前后脚被官宣入院治疗“前列腺肿大”的查尔斯国王,即凯特的公公,也在同时段出院,并同妻子卡米拉一起现身。
由此,“凯特去哪了”大型悬疑剧,埋下种子。
很快,英王室又发布了一则大消息,查尔斯确诊患癌。
据称是在此前的前列腺治疗中发现的,但具体什么癌,王室并未透露。
但吊诡的是,在患癌消息下,查尔斯一如既往地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且在镜头前显得并无太大异样。
别误会,我不是说查尔斯假患癌。
癌症本就种类繁多,也分阶段,许多早期癌症定期治疗并不影响日常,这没什么问题。
这件事的吊诡,在于两个事实的叠加。
这件事不可思议在于,若要评选世上最热衷强撑“不能说不行”的地方,英王室当仁不让。
从伊丽莎白女王的父亲乔治六世到伊丽莎白女王本人,他们的重大病史都是在身后才被媒体揭露。
《王冠》的开头,便是乔治六世如何一边同肺癌暗地斗争,一边面不改色地处理国事。
在王室成员的认知里,他们撑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国家的体面。
当年戴妃受人喜爱,来由之一便是她是首位在镜头前公然落泪的王室成员,这种人味儿的展露瞬间为她夺取了很多好感。
但她也未能彻底扭转王室的高贵。
其儿子威廉与哈里,是出席母亲葬礼都不能落泪的。
你可以理解成一种“站着死”的贵族精神,也可以理解为一份反人道的父权自恋,但有一点无法否认:
只要能强硬一天,英王室都不可能展示一点自己的虚弱。
理解了这个前提,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英国人民会怀疑,查尔斯患癌这则消息是为了转移对凯特王妃境况的注意力。
这确实不是英王室一贯作风。
且发布消息之时,也确实正值群众对“王妃到底得了什么病”众说纷纭之际。
而这也正是疑点之二:
根据官方说法,不公布具体病情,是考虑到凯特自己希望保持隐私。
是个堂而皇之的理由,却真的很难服众。
毕竟自戴安娜王妃以来,有谁还能相信英王室能是个尊重“个人感受”的地界呢?
也不单是戴妃,如上述,英王室的精神,本就是作为国家与王权的象征,而非个体。
《王冠》中,伊丽莎白从公主变女王的当天,祖母便打电话对她说:
“伊丽莎白女王与伊丽莎白·蒙巴顿将一辈子斗争,但王权必须永远胜利。”
王权继位者更是从小被教育:“少点头,少微笑,少说话,少呼吸。”
总之少做活人,多做象征。
王室荣誉,王室颜面,永远比你个人意志更为重要。
也是这种与现代自由平等观背道而驰的准则,才催生出了那么多王室丑闻,所谓“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
当然这是后话了。
回到凯特身上,若当舆论未发酵到伤及皇家体面时,说说“尊重隐私”尚且还有人信。
如今都已经开始怀疑情妇上门杀人了,竟都不愿公布具体病症,以消耗王室信誉的方式维护凯特的个人隐私?
白金汉宫大约做不来如此人道之事。
唯一的可能,是其隐瞒的具体病情对王室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同当下的猜疑结果,有过之而无不及。
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堪比宫廷戏的“杀妻说”,“杀子说”开始轰轰烈烈地传播。
具体的说法与所谓“凭据”我就不一一举例了,边角料太多,但正经的太少。
为什么我不大信真相如此呢,不是相信王室人品,只是觉得不太合常理。
捅刀上位这种事,在电视剧里演一演可以,但一如上述,在英王室这种最压抑人性的地方,你想凭借“杀人”这种个人意志强烈到刑法都拦不住的方式上位,是不是有点卷错赛道了?
《双后传》中的王室权谋
英王室选妃的逻辑,看看被承认的戴安娜与凯特,与被否认的卡米拉与梅根,就不难猜测了。
人要的是沈眉庄,不是祺贵人。
还有一说是威廉伙同情妇共同操作,这就更显得滑稽了。
卡米拉(她被认为是查尔斯与戴安娜的第三者)都称后了,这个王室想让小三上位,真的不必如此大动干戈。
而关于威廉情妇罗斯,目前来说都仍是“一张图都拿不出来”的那类坊间传闻。
虽然“每一个威尔士亲王都有情妇”算是一个公开的王室秘密,倒也不能拿此做证据。
那真相究竟为何?
很抱歉,我是真的猜不出。
当然,最先传出的克罗恩病,我至今仍认为存在一点可能。
因为克罗恩这个病,若是在严重之际,是需要挂上造瘘袋(俗称粪袋)的。
这对仍有着繁琐甚至迂腐礼仪的古老家族而言,确实是属于会极力隐藏的身体状况。
且克罗恩病让人急剧消瘦的病症,甚至可以解释这场疑案后续的最大疑点:
3月10号的母亲节照片p图事件。
这张据称威廉亲自拍摄的照片一经发布,便被列文虎克们发现许多处p图痕迹。
凯特王妃也在自己的帐号下进行澄清,说自己也同大家一样,拍完照会p一下。
但网友显然不买账,很简单的逻辑就是:
如果你的状态真的如图所示,那为何不能直接没病走两步?
恰好,极度消瘦的状态是可以同时解释p图与不能示众这两件事的。
嗯,有一点福尔摩斯上头了。
一个猜测罢,大家当消遣看。
这篇的目的其实也不是来破案,更多的是想聊聊对如今甚嚣尘上的小三捅刀论背后情绪的感慨:
二十七年过去,英国乃至世界人民,大约都仍没能走出戴安娜之死的ptsd。
虽然戴安娜与凯特同被称作“平民王妃”,但那是相较王室而言。
同需要贷款上贵族学校的凯特不同,戴安娜其实是实打实的贵族出身。
她的父亲是第八代斯宾塞伯爵,属于英格兰诺福克郡的老牌贵族之家。
c位的小女孩是9岁的戴安娜
不过戴安娜的家庭氛围算不上和谐,母亲因生不出男孩被质疑患病,因而父母早早便两地分居,在戴安娜八岁母亲毅然决定离婚,并离开了这个吃人的家族。
现在回看,母亲的选择简直是戴安娜命运的昭示。
可年幼的戴安娜并未预见,父母的离异给她带来的,是对温馨家庭更强烈的渴望。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查尔斯诓骗戴安娜入了那见不得人的去处,一辈子脚踏两条船,择戴为妻令他永享王室富贵,而爱情那边,则明目张胆地同卡米拉密切来往。
脚踏两船一辈子,苦了两位女性,尤其是戴安娜。
订婚日当天,记者采访夫妻俩,问道:“你们是真心相爱吗?”
戴安娜心想,多么奇怪的问题,便带些无语与嗔怒地回答:“of course.”
没想到一旁的新婚丈夫却说:“那得取决于你如何定义爱。”
戴安娜说,这个回答成为了她永恒的梦魇。
对丈夫与卡米拉的关系,她从懵懂到清晰,期间因此饱受抑郁症与暴食症的折磨,而最终的对峙,查尔斯的回答是:
“我不要做第一位没有情妇的威尔士亲王。”
渣得理直气壮。
王室不缺爱美人不爱江山的故事,查尔斯外公的哥哥爱德华八世为了同不被王室容纳的爱人辛普森夫人在一起,成为了英王室历史上首位主动退位的君主。
查尔斯比不上他的舅公,甚至不如为爱出走的儿子哈里。
而另一边,心知查尔斯已“无药可救”后,戴安娜便转身投入公益事业,在那个谈艾色变的时代主动地去拥抱艾滋病人,又亲身走雷区去唤起人们对地雷隐患的重视。
她说是人民的喜爱拯救了她。
那些年戴安娜日常接触的人,常是一些病入膏肓或身患残疾的弱势群体,她喜欢与他们交谈,因为“这样的人往往更真诚”。
但“成为人民的王妃而非英王室的王妃”,却招致了王室的嫉恨。
戴安娜与王室的关系至此陷入死循环:
王室成员越发孤立她,她便越是喜欢走进人民中。
终于,在日渐明显的夫妻不和下,王室也无法再遮掩下去,戴安娜为自己挣取到了离婚的机会。
查尔斯第一次直面媒体回应“情妇传闻”,并将自己撇得干净的翌日,戴安娜以一身踩遍王室雷区的低胸露膝小黑裙参加活动。
仅一个亮相,就夺了本属于查尔斯的所有注意力。
这身小黑裙也被群众戏称“复仇之裙”。
但戴安娜的故事最触人心之处,则恰在她并不是刻板的复仇爽文。
更在她哪怕经历王室之劫,终其一生却仍坚守自己的赤诚:
永远相信以心换心。
复仇是为自保,到底她不想伤害任何人,也不否认自己对爱的渴望与脆弱。
在离婚多年后的采访上,回想起同查尔斯分居的那天,戴安娜坦言她的感受是“贯彻心扉的悲哀和痛苦”。
虚伪与隐忍,戴安娜学不会。
她的标志性表情,大约就是“忍不住”。
18岁的她在“如何定义爱”的回答后,强撑了5秒笑容,终于还是没能阻止过于汹涌的失望溢出。
而34岁的她,在面对“所以你被孤立了”的问题时,也不过能维持几秒的职业假笑。
她当众拒绝查尔斯的亲吻,对着镜头落泪,于是被王室攻击为情绪不稳定。
可细想戴安娜一生中对查尔斯最重的指摘,也不过那句:
“三个人的婚姻,有些太拥挤了不是吗?”
这个世界大部分时候是个巨大的恶性循环,屠龙变龙的故事亘古不变。
而戴安娜之珍贵,便在于她是跳出循环的那个人。
面对王室明里暗里的纠缠,她表示“一定会斗争到底”,但从不屑以王室之流的方式去回击。
不夸张,不造势,不吆喝。
而是承认脆弱,承认欲望,承认迷乱中犯下的错误,甚至承认“敌人”的优点。
以对自己的极致剖白,彻底击溃了王室苦心经营的蝇营狗苟。
却又命定般的在王室带来的闪光灯追逐下香消玉殒。
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英国国民要给戴安娜讨一个公道。
民众的悲伤化为愤怒,对王室的不满情绪达到了最高值。
《快讯》《太阳报》《独立报》等众多媒体对王室口诛笔伐,甚至上升至对君主制的质疑。
而悼念戴安娜的鲜花几乎淹没了本打算拒绝为这位“前王妃”举办葬礼的白金汉宫。
最终,为平息民众愤怒,王室不得不做出妥协。
以国葬礼仪送走了这位传奇王妃。
但显然,这份对英王室的不信任仍持续至今。
关于凯特消失的揣测,看似愈发离谱,归根究底,不过源于惧怕戴安娜悲剧再度上演。
所有看似捕风捉影的“威廉情妇捅小三”“威廉为情妇捅妻子”,翻译一下,不正是当年查尔斯因卡米拉困死戴安娜的剧情。
王室其实也心知肚明,不是吗?
陷入舆论风波,与其说是民众的不理智,不如说是王室傲慢的咎由自取。
不过,话说回凯特。
我仍觉得她大约不会是戴安娜。
凯特的故事脉络清晰,就是一个少女从15岁便铺路王室。
出身工薪家庭,但父母哪怕贷款也要送她入贵族学校。
本拿到爱丁堡大学offer,却因王室放出威廉王子圣安德鲁大学的消息而休学一年,重考进同学校同专业。
最终以在学校一场t台秀上,以一袭透视装将威廉成功拿下。
校园恋情+平民王妃,是凯特与威廉的注脚。
如何理解这个注脚,取决于你如何看待凯特的动机。
流传最广的版本,将其认作一个渴求财权的心机女孩博上位的故事,而在《王冠》里,则是一个真心仰慕王子的普通女孩真心追爱的故事。
很典是不是,一个女性的动机,要么是求财,要么是求爱。
倒不是说不可能,这两种说法我都信,也都不信。
动机并非那么纯粹,它可能是爱和欲望的交织品,这不奇怪。
但我最想说的,是有没有第三种可能:
既凯特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王妃”一职。
只是这一职位特殊,非要通过嫁人来完成。
而求成“王妃”,也并不等同于求权。
传统意义上的权,指代的是特权,是压制。
当王室的一众男成员将自己的名声糟蹋殆尽之时,很容易让人忘记,腐朽的故纸堆里也埋藏着许多真正珍贵,因而经久不衰的精神。
凯特大概并非简单怀揣着对爱情的渴望嫁入皇室。
相较戴安娜的“忍不住”,凯特是滴水不漏的。
只要在公众与镜头前,她永远会维持着她标志性的微笑。
民众对王室的开销不满,她便立刻削减了自己的服装开支,一衣四穿。
还有那著名的“完美王妃”形象风波:
每每生完孩子,24小时便如没事人一般,容光焕发地站在镜头前。
至于在小报上同梅根私下的恩怨,虽不知真相何如,但凯特确实做到了“从不抱怨,从不解释”。
桩桩件件下来,才换得了民心。
从行为而言,凯特的滴水不漏,不在王室那些互相包庇的虚情假面上。
而是在一个真切认同王室加冕宣讲上常能听见的“终其一生,效忠人民”这句话的意义之上。
也因此,凯特大概率不会重走戴安娜的路子。
她若是纯拿王妃当事业的女性,那便自然会阉割一些婆婆曾有的,对王室人味儿的期待。
不过终究,在一个污糟的地方做一个洁净的人,太难了。
从这个角度,人们对凯特与戴安娜殊途同归的担忧,也未必是空谈。
我希望凯特真的无事发生,一来因她值得,二来是我一份微妙的私心。
既对威廉——这个戴安娜深爱的,亲自抚养长大的儿子的期待。
在哈里的自传《备胎》中,他曾提到过一次同威廉的争执。
在极度激动的情绪下,威廉为让哈里相信自己所言,说出“以妈妈的生命起誓。”
然后在场的所有人都安静了。
哈里说,这个词是他们中的通用秘符,仅能在最危急,最需要对方无条件的信任时才可以使用。
足见戴安娜于这两个男孩生命中的重量。
记得《王冠》里,威廉在母亲去世后的父子谈话中,曾对查尔斯怒吼:“是你害死了她。”
而现实中,在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婚礼上,哈里将手中的花瓣狠狠地砸向父亲。
这是母亲戴安娜以致洁的人格,在两个生活在王权环境下,最是父权既得利益的男孩身上,留下的浓重痕迹。
这世上太不缺“心疼母亲,成为父亲”的男性人生故事了。
我真切地渴望有些不一样的。
如今王室面对的一切流言与困境,戴安娜早已给出过完美解答了不是吗?
象征父权的傲慢与控制,带来的永远不会是和平。
真诚、倾听、共情、良善。
这是两代王妃书写的答案。
而于储君威廉。
若他此生能摆脱质疑父亲,理解父亲,成为父亲的循环。
那这个世界的戴安娜之殇,才有被治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