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理解社会对晚婚少育的焦虑 但应防止陷入畸形功利

娱乐头条 4947℃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仇萌

潮评丨理解社会对晚婚少育的焦虑 但应防止陷入畸形功利 - 陆剧吧

图源:视觉中国

春节临近,游子们翘首以盼归乡团聚。然而,期待背后,不少年轻人又为新一轮“催婚大潮”感到焦虑。近日,社交平台上有关“被催婚催育”的话题再度趋热,不少网友表示,还没回家就已经感受到催婚压力。此前,一位中国社科院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养娃难可求助亲戚朋友。此番言论再次引发“专家建言不靠谱”的批评。

如今,年轻人晚婚晚育现象普遍。诚然,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生育率降低、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这些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及家庭结构都带来不少影响。对此,鼓励年轻人结婚生育当然符合经济逻辑,政府出台措施减轻婚育成本,更是得民心之举。但是当家长过度催促子女成婚而忽视情感的培养时,当社会急于追求提高生育率而忽略年轻人的价值追求和实际压力时,原本促进社会发展、成就家庭幸福的结婚生育就有可能扭曲成反动力,对个人、家庭和整个社会产生负面效果。

比如,有地方急于提升生育率,仓促发布生育补贴,但是事到临头,当地民众发现政府只是画了个“大饼”,配套政策远未到位,民众根本享受不到实际补贴。又如,有些基层单位、社区、村镇,替社会解忧“心切”,在青年回乡过年之际急于“拉郎配”,过度介入公民个体选择空间。这些现象,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侵犯了个体合法权益,值得警惕。

催婚现象之下,还可能产生新的社会问题。一些年轻人或是被迫缩减选择对象、培养感情的时间与空间,仓促闪婚,导致婚姻基础不牢。闪婚后,又面临“催育”大山。或是任由父母包办婚姻,让渡自主选择人生幸福的权利。为躲避催婚热潮,不少年轻人临近假期便找借口不回家。更有甚者,以租对象、共享男友、找托等方式,来应付亲戚的询问与催促,甚至因此产生纠纷矛盾。

理解社会对于人口老龄化现状弱化经济发展动力的焦虑,但是也应该防止在催婚催育一事上陷入畸形功利。毕竟,人是发展的目的而非工具,发展最终是为了人而非为了发展本身。当婚恋被高度简化成必须尽快完成的任务,当幸福被一道道程序禁锢,在人生跑道上被迫加速,我们不禁需要反思:过度的催婚催育是否合适?

当今社会,年轻一代与长辈之间在不少方面本就存在观念差别。现在,切莫让催婚催育成为一道新的“敏感话题”,助长代际隔阂。当代青年往往对婚姻生活有更高质量的追求,开明的时代也为他们打拼创业提供了许多机会,使得他们更加敢于规划职业生涯。很多时候,晚婚晚育并不是年轻人的有意逆反,而是他们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后的慎重选择,是用责任与理性增强社会发展后劲的一种路径。对此,社会也要多一些理解。

“智者不入爱河”是年轻人常用的网络热梗之一,这既是他们对自身的调侃,也是其爱情观的趣味表达。允许智者晚入爱河,是国家对年轻人养成健康婚育观的鼓励,也是社会对多元生活方式的包容。相信当代年轻人在适时地驻足、反思和等待后,能更理性地选择何时坠入爱河,让爱情成为助推人生成长的力量,更让健康的婚育观进一步保障社会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标签: 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