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末,上海春考将举行笔试,沪上高三学生迎来首场高考实战。
谈及今年的春考,有一个亮点不可不提:上海外国语大学作为部属院校首次加入,再度提升春考“含金量”。
此外,根据市教委公布的招生简章,2024年,上海春考招生计划相比2023年增加了243个,总数达3019个。
无论是招生院校的队伍壮大,还是招生计划数的增长,这些看得见的利好都指向一点:作为上海高考改革的重要举措,如今,春考的招录模式颇受欢迎。
实现高校和考生的“双赢”,上海春考究竟做对了什么?
多所院校新增特色专业,吸引优秀考生
在2024年春考招生的26所院校中,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关注度颇高。
很多人好奇,上外为何要加入春招的队伍?对此,上海外国语大学招生办主任张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及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水平小语种人才的需求,今年,上外投放春招的两个专业均为双一流学科,分别是阿拉伯语和朝鲜语专业,且都拥有本硕博培养体系。特别是上外的阿拉伯语专业,是该领域全国唯一一个重点学科。学校希望通过更多综合评价招生探索、创造更优条件,吸引有志于投身相关领域的优秀学生。而从学生未来的毕业“出口”来看,符合当前相当部分机关、媒体、大型国企及民企对外事、外宣、外贸的需求。
今年,多所院校均在春招中新增特色专业,彰显招生的“诚意”。在采访中,不少大学招生办负责人表示,从这些年的反馈数据看,从春招录取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其学业表现和综合素养往往高于秋季高考时录取的学生。谈及个中原因,有专家认为,这可能和考生对专业的忠诚度有关。“有志于参加春招录取的学生,一般定位精准,对学校、专业的认可度较高。”
事实上,一些招生院校正是因为尝到了甜头,才不断加大春考招生力度。上海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是今年的春考扩招“大户”,招生计划150个,相比去年新增30个。上海立达学院今年新增4个专业,包括金融科技、汉语言文学、人工智能、会计学,并相应增加了100个招生计划。
上海杉达学院招办副主任张一帆告诉记者,今年该校共有13个专业参与春考招生,招生计划总计400个,以适应学生未来就业、升学等不同的需求。比如,该校护理学今年招生计划达70个,就业情况一直比较理想。学生通常大三年级即前往沪上三甲医院实习,多数在大四时留用转正。此外,汉语国际教育则是今年首次加入春招,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3+1”模式,适合有志于出国深造的学生。
备战春考是“练兵”也是实战
对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备战春考更像是一次“练兵”,希望通过春考感受重大考试的氛围、检验应试心理状态。当然,每年也有不少学生通过春考实战成功“上岸”。
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近三年每年通过春考被沪上各高校录取的学生人数基本在20至30人左右。校长薛志明记得,去年和前年,该校均有多名学生在春考中被上海大学和华东政法大学录取。“这些学生的综合实力不俗,如果当年参加秋考的话,或许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但当时他们在春考中都有心仪的专业,所以坚定地抓住了机遇。”
这些年,春考在考生心目中不仅热度不减,甚至还有升温之势,原因何在?薛志明坦言,对于一些语、数、英成绩本身不错、但“小三门”相对较弱的学生,春考往往被视为“第一目标”。
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上海闵行田园高级中学校长陆振权看来,2024年上海春考招生总人数突破三千人,但相较每年秋季高考五万多名考生而言,占比并不算多。他的建议是,今后春考的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比如,进一步增加各类应用型、技术型院校以及职业本科院校的录取名额,这对于缓解升学压力应该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