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7日刊 | 總第3048期
我的創作理念,向來以「打動人心」為最高準則。什麼能打動人、感染人?真實,真心,真情。那麼怎樣做到真呢?一是要保證場景真實,二是救援操作要專業。
儘管《追光者》這樣的民間公益救援題材拍攝難度很大,但反響很好。我收到許多私信,希望我能再多拍一些救援戲。
我的導演經驗都是一場一場戲、一部一部劇磨出來的。我可能比較直白,糖水裡泡大的愛情吸引不了我,「患難見真情」才能刻骨銘心。
高速公路上讓人心有餘悸的車輛爆炸,封閉廢墟下壓迫感十足的泥石流……以民間公益救援為題材的《追光者》,憑藉應急救援戲份的專業性和真實性,得到了觀眾的好評。
這些救援戲份的拍攝難度很大,卻是張彤導演的「舒適區」。《戰旗》《十送紅軍》《怒火英雄》等戰爭戲,讓他積累了豐富的控場能力。如今觀眾看到的硬核場面,是他二十年如一日的厚積薄發。
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影視風口變了又變,題材風向轉了又轉,張彤卻從未跟風,而是選擇紮根片場,汲取營養。
張彤導演
去年,他拿出了將家國情懷與兒女情長結合起來的《你是我的城池營壘》(以下簡稱《城池》)。劇集在全網播出後,登陸央八黃金檔,收穫無數好評;如今成績斐然的《追光者》,自開播後連日登上騰訊視頻熱度榜首,芒果TV累計播放量破4億。
張彤導演的作品有「方」也有「圓」。他相信演員的創造力,將演員與人物的關係變通處理,以求達成角色情感的流暢、成長的圓滿。
張彤導演讓我們看到,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腳步不是衝刺,而是堅持。
以下,是張彤導演的自述。
拍戲要「方」,迎難而上
決定接拍《追光者》,我只花了一個晚上。
去年3月,我在湘西拍攝革命歷史劇《百鍊成鋼》時,接到《追光者》製片人蘇里的來電,希望可以與我交流《追光者》這個項目。
我說我正蹲在郊外,等我回到衡陽市區再約。沒想到蘇總第二天就飛到了張家界,輾轉來到湘西與我見面。
當晚,我下了戲就和蘇總在劇組下榻的飯店裡聊了起來。《追光者》講的是民間公益救援組織的故事,劇中「追光救援隊」的故事靈感來源於藍天救援隊。劇中涉及到大量應急救援場景,如地震、山體滑坡、溶洞、冰川等,拍攝難度很大。
我是拍軍旅、農村戲出身,有一定的硬核場面拍攝經驗。但災難戲我還是比較陌生,對民間公益救援領域也知之甚少。
編劇團隊前前後後打磨了劇本三年,實地走訪過京、浙、徽等地的藍天救援隊,將許多真實救援事件融入了故事,人物和情節都非常紮實。作為國內首部以民間公益救援為題材的《追光者》,既新穎又有豐富的現實意義。
我與蘇總聊了一個通宵,黑眼圈很重,心情卻很興奮。第二天一早,我便決定,拍!我要把這群平民英雄的故事拍出來!
說干就干。4月上旬,《百鍊成鋼》正式殺青後,我就趕去上海,與編劇團隊一同調整劇本,又去江西、浙江等地的藍天救援隊基地,與救援專家們面對面聊故事。
我之前只聽過藍天救援隊的名號,完全不知它自2007年成立以來,已經發展得這麼龐大,成為了我國民間救援的主要力量。
去年夏天做考察時,正值河南洪災,藍天救援隊去了很多人救援。所有隊員都是自願加入,他們來自各個行業,有律師、醫生、教師、快遞員、外賣員……但一有任務,他們就會變成救援隊的一員。我記得殺青宴時,隊員們跟我們一起吃飯,有些人中途接到任務,放下筷子就直奔現場。
與專家們交流後,我們決定對劇本中的救援事件進行「提純」,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地震、山體滑坡、溶洞、冰川等;刪減了劇本中重複出現的同類事件,比如第30集的300米天坑救援,原劇本寫了三次。我把騰出來的空間,留給了人物。
最後,救援事件與主人公們生活、職業戲份的比例,大概是3:7。雖然救援戲只佔了三成,但100天的拍攝周期中卻佔比過半。
我們平均2-3集有一個救援大事件,每集都會出現1-2個小事件。小事件如超市貨架倒下前,羅本(羅雲熙 飾)用身體護住小男孩;熊非(徐紹瑛 飾)送完快遞下班回家,解救失足懸在半空的鄰居小孩……
它們增加了內容的可看性和真實感,既能展現人物性格特點,又對情節有小推動。
大事件則需要集中篇幅來展現。
我的創作理念,向來以「打動人心」為最高準則。什麼能打動人、感染人?真實,真心,真情。文無真是空談,武無真是綉腿,戲無真是虛幻。
那麼怎樣做到真呢?
一是要保證場景真實,能用實景用實景,不能用實景的也盡量1:1還原,營造「身臨其境」的感覺。
二是救援操作要專業。生命救援是很嚴肅的事情,需要非常專業的救援知識,容不得半點馬虎。每一次拍攝大型救援場景時,都會有藍天救援隊的隊員跟隨指導。
難度最大的是第24、25集的溶洞救援。劇中因為突然下雨,丁丁丁(李婷婷 飾)、羅源(楊安琪 飾)和兩個驢友被困在溶洞的內洞里,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最開始溶洞探險的部分,我們在杭州找了一個溶洞實景拍攝,拍了整整一天。
漲水的部分,換到了我們在橫店搭的模擬溶洞。水放到齊腰深時,我們開始拍攝。拍攝救援隊員潛水進入、帶出受困者的戲時,我們已經把水灌到了4米深。
真假結合地拍了6次,整組戲才終於完成。
雪山救援的場景也是我們自己搭的。拍雪山救援戲時是盛夏,40多度的天氣,演員們穿著很厚的羽絨服,吹著人造鵝毛大雪。一頭汗,兩腿泥,鞋裡還有一灘水。一個鏡頭下來,好幾個演員都中暑了。
不可控的事也很更多。拍第21集快艇在湖面搜救的戲時,突然狂風暴雨,整個劇組扎在湖邊,什麼準備也沒有,所有攝像都只能用身體護著機器,結果還是淋壞了兩台,連夜修理,第二天才能繼續拍。
但我很感動於團隊的凝聚力和衝勁兒,演員們都很拼,一開始大家都不會獨立索降,後來殺青時,每個演員都能獨立索降、打繩結。
在製作方面,我們做到了「方」:堅持創作標準,迎難而上。
拍人要「圓」,真情至上
《追光者》中設置了三條感情線,每一對CP都有不同的化學反應,畫風不同,主題也不同。
羅本與展顏(吳倩 飾)是雙向治癒,羈絆最深。這部劇也是羅雲熙和吳倩的三搭作品,兩個人非常有默契。
羅雲熙與精英律師的形象很貼,對人物琢磨很到位,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很多人覺得他太瘦,不像救援隊隊員。但救援隊隊員也是普通人,並不是超級英雄,脫下隊服後的他們,高矮胖瘦,各有身份。羅本是律師,是隊里的「大腦」——智囊擔當,對救援隊的貢獻很大。
吳倩在開機前,幾乎每天都給我打一個電話,探討展顏這個人物該怎麼呈現。
吳倩把展顏設計成外冷內熱的姑娘,由於家庭原因,她的外表是冷冰冰的。她說:「導演你放心,我會慢慢把你心目中的展顏還給你。」
周明明(李明德 飾)與丁丁丁是活躍氣氛的歡喜冤家。我心中的周明明,是一個秀氣的男孩,有富二代玩世不恭的氣質,又有一顆善良的心。丁丁丁則是有自己小世界的洒脫少女。
試鏡時,我一眼相中了李明德、李婷婷。事實證明效果不錯,「三丁二明」給觀眾帶來了許多歡樂。
熊非和羅源則是「缺憾」與成全。他們有著世俗人生缺角,熊非坐過牢,羅源不能說話,但他們遇見彼此後,缺角契合,雙方變得完整,有了尋常的煙火氣。
「打動人心」的準則同樣適用於感情戲。我可能比較直白,糖水裡泡大的愛情吸引不了我,「患難見真情」才能刻骨銘心。
所以我往往將主人公感情的轉折點放在生死攸關之際。泥石流淹沒的地下室里,羅本與展顏互訴衷腸;暴雨浸沒的溶洞里,周明明將氧氣瓶讓給了丁丁丁。
災難前想活下來,是與天地抗爭;將生的希望留給對方,是與人性抗爭。這種抗爭有很強的穿透力和感染力,可以打動每個人的心。
《城池》是我拍的第一部愛情戲,一開始我連「撒糖」「壁咚」是什麼都不知道。後來我也明白,不要一上來就把感情表現得很滿,要追求水到渠成。
《城池》里米佧(馬思純 飾)和邢克壘(白敬亭 飾)兩年間對彼此念念不忘,這導致最後感情的遞增弧度沒有那麼明顯。在《追光者》里,我讓羅本和展顏從「傲慢與偏見」到愛上對方,觀眾能清晰地看到他們感情的每一次轉折。
從演到導,跬步積累
我是演員出身,1991年進入四川人藝的中戲委培班。畢業以後,我在四川人藝工作,演了幾年話劇後,開始在影視劇里演一些邊緣角色。所以我很相信演員本身的創造力。
每場戲開始前,我自己先在心裡演過一遍,在開拍前把控好表演的大致走向。
其餘的,就留給演員自己去碰撞。我的拍攝習慣是,我不喊卡,就看他們怎麼往下演。如此一來,他們經常會即興發揮出很多好玩的東西,雖然也會有笑場,但化學反應更強。
演員是人物的現實載體,觀眾只能通過演員看到人物。演員本身是什麼條件,我就盡量給演員設計些小細節,讓觀眾相信他就是這個人物,算是「因材施教」。
比如《城池》時,白敬亭本人膚色很白,即使做了美黑化妝,還是不太像常年風吹日晒的特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加了一場戲,讓邢克壘擼起袖子自證,「我還白啊?我讓你看看我原來有多白!」
現在的經驗和成就,是我20年的導演經歷沉澱。而發掘我導演能力的,是我的恩師毛衛寧導演。
2002年,我結識了毛導,在毛導的作品裡從副導演慢慢做到執行導演。
2011年,我做了《戰旗》的B組導演,表現還可以,就接著拍了《誓言永恆》《十送紅軍》《平凡的世界》,經驗越來越豐富。2016年,毛導提拔我做《愛情的邊疆》A組導演。
一錘接著一錘敲,一環接著一環擰。可以說,我的導演經驗都是一場接著一場、一部跟著一部磨出來的。
張彤導演(左)與毛衛寧導演在片場
2009年,我產生過「七年之癢」。當時我在《上海上海》做副導演,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懂了,可以出去接戲拍。
毛導發現了我的「小心思」,與我徹夜長談。他告訴我,不要眼紅別的導演收穫了多少名利,要腳踏實地,專註於作品,積累拍攝經驗。他對我說:「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
我徹底收心,只研究怎麼拍好每一場戲。2018年,《城池》的製作方之所以找到我,就是因為我在《孤軍英雄》做副導演、《戰旗》做B組導演時,給他們留下了印象。
雖然我從沒拍過現代戲,但他們相信我能跟演員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同時也希望我們這個擅長拍現實題材的團隊,能把《城池》帶到新的高度。
張彤導演(左二)在片場
守少則固,力專則強。我現在的B組導演,就是我的徒弟,跟了我12年,做了7年的場務,4年的執行導演,現在才做到B組導演。我相信他可以像我一樣,用小步攀上高山。
雖然每一次新作品,都是新題材、新挑戰,但多年的導演生涯,給了我向前沖的底氣。儘管《追光者》的民間公益救援題材拍攝難度很大,但反響很好。我收到許多私信,大家希望我以後能再多拍一些救援戲。觀眾喜歡,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
將來有機會,我還想帶著團隊嘗試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古裝戲。當然,無論題材怎麼變,領域怎麼新,我的執導理念不會變:堅持現實主義,力求還原真實,做打動人心的作品。
【文/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