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首發 | 金角財經(id: f-jinjiao)
作者 | 角爺
曾經的「世界500強」、「廣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雪松控股」),迎來自己的大結局。
據多方媒體報道,雪松控股及實控人張勁等19人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背信運用受託財產、妨害作證一案,日前已經在廣州中院連審5天。庭審過程中透露出諸多細節,還原了雪松控股的驚天騙局。
更令社會公眾及受害者關注的是,此案到底涉及多少資金?最終又能挽回多少損失?
實際上,造成的傷害遠不止於此,雪松控股的覆滅,對於廣州地方發展而言,更是一道巨大的傷疤,直到如今還沒有完全止血。
200億去哪了
根據庭審信息,自2018年4月起,雪松控股借道各地金交所,共計發行1490個理財產品,其底層資產多為虛假貿易形成的債權,只有極少數產品的底層資產為雪松控股產業板塊的真實資產。
這些理財產品承諾的預期收益最高為12%,共計募集資金約596億元。至案發時,本息金額約400億元已兌付,最終還有約6800名集資參與人的合計約200億元資金未能兌付。
這也與2022年媒體報道的規模相吻合。2022年2月16日,《證券時報》刊發調查報道《雪松200億涉眾募資調查》,自2020年1月起,在雪松控股的兜底擔保之下,打著「供應鏈金融」的幌子,以所謂的「應收賬款」為底層資產,假借各類金交所、產交所、偽金交所通道,超過350隻違規「理財產品」面向自然人發售,總規模超200億元。此後,這些「理財產品」的兌付陷入停滯。
也正是這篇報道觸發了經偵部門對雪松控股涉嫌犯罪的立案偵查。2023年5月,廣州黃埔公安發布通告稱,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對雪松控股下屬的廣東圓方投資有限公司等立案查處,主要犯罪嫌疑人張勁等人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那麼,沒有完成兌付的200億,去哪了?
據財新報道,根據庭審信息,檢方列舉了從2017年到2022年的幾項重大支出:
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之後,雪松控股旗下的私募基金面臨清退,當時尚有156億元有待兌付,最終採取的辦法是拆東牆補西牆,通過發行部分理財產品募資進行了兌付。
同年,雪松控股嘗試收購猛獅科技,最終虧了20億元。
2019年4月,雪松控股支付了收購中江信託的首筆資金,同年6月對中江信託進行盡職調查,發現尚有100億元的資金「窟窿」,最終兜底剛兌了大約56億元。
同時,還花了20億對齊翔騰達和雪松發展兩隻股票進行「市值管理」,最終全部虧空。
此外,檢方表示,雪松控股的賬目上大約有84億元,可視為實控人張勁自己控制的「小金庫」。這些資金的用途包括購買黃金、字畫、私人飛機,也有一部分通過地下錢莊轉移至國外。
至於張勁究竟有多少資金通過地下錢莊流向國外,根據檢方說法,在2021年底,張勁通過地下錢莊轉出了至少兩筆款項,一筆價值為200萬瑞士法郎,另一筆價值約為1100萬美元。
對於涉及「肆意揮霍公司資產」的指控,張勁並不認可,他認為這些均屬於公司正常投資,只不過是投資失敗;對於「小金庫」的說法,張勁辯稱本人的資產與公司的資產「高度混同」,檢方溯源至「小金庫」的相當一部分支出屬於公司「投資」。
只剩3%?
在10月28日開庭首日,根據參與法院庭審旁聽的投資者劉先生(化名)透露,大概有不到40位投資者參與了旁聽。兩位參與旁聽的投資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大家比較關注雪松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李嬋娟、雪松(廈門)供應鏈集團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趙斌在庭審過程中的陳述。
對於6800名投資人來說,最關心的問題在於,雪松控股還剩多少資產可以挽回損失。
公開信息顯示,在2022年春節雪松控股大面積「爆雷」後,廣州市成立了「雪松專班」,要求雪松控股方面自行詳細梳理了各個產業板塊的資產和負債,當時梳理的結果顯示凈資產為正值。
到了2022年年中的時候,松控股又聘請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為其提供債務重組服務。根據畢馬威在盡調後出具的報告顯示,按照清算、悲觀情形重組和樂觀情形重組三種情況,給出了不同結論。
如按照清算或悲觀情形重組進行處置,雪松控股將資不抵債,差額在200億至350億元之間。在樂觀情形重組的情況下,雪松控股還將有20億元的凈資產。樂觀情形重組是指雪松控股維持正常經營,所有的資產都能按照市場價進行處置。
有意思的是,雪松控股歷年審計報告均顯示,資產長期大於負債。但檢察機關認為,這些審計報告都沒有包含雪松控股「體外公司」的情況,真實性存疑,屬於「美化」後的財報。
根據檢方提供的證據,廣州市公安局黃埔分局曾委託廣東誠安信會計師事務所進行了專項審計,會計師又根據補充偵查獲得的材料形成五份附屬報告。總共六份審計報告涵蓋了雪松控股「體外公司」的情況,結果顯示雪松控股長期資不抵債,各大產業板塊亦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以此來看,雪松控股目前是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能挽回的損失非常有限,尤其是對中小投資者來說。因為在雪松控股「爆雷」後,相關國企在「雪松專班」的協調下快速查封雪松控股名下的資產。
這也與檢察機關在法庭上的說法相一致。檢方稱,雪松控股出現兌付困難之後,相關國企和金融機構迅速通過司法手段完成了資產轉讓和過戶,得以快速「止損」;但中小投資者並沒有從這些資產轉讓中獲得補償。
需要說明的是,在雪松控股此前的融資中,真實的資產以及股權幾乎全部抵押或質押給了金融機構或者相關國企,用於換取融資;而虛假底層資產則幾乎全部用於針對中小投資者發行理財產品。
根據檢方的說法,自2021年3月出現第一筆兌付逾期之後,雪松控股已向有關國企完成了13項資產轉讓,交易對價總計257億元。而張勁的說法是,第一筆兌付逾期曝光後,雪松控股發行理財產品的規模驟降,但公司仍然通過資產轉讓或兌付的方式償還了337億元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都用於償還國企。
根據財新報道,一名旁聽人士表示張勁在最後陳述時稱,按照雪松控股現在的資產變現情況來計算,能夠返回給中小投資者的比例大約僅剩下3%。
「我們旁聽了庭審的感受就是,把債權留給國企,把罪名留給張勁,中小投資人處於不利境地。」該人士稱,中小投資人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公布雪松控股各項資產轉讓的具體情況,以及各債權人在這些資產轉讓中的分配明細。
餘波未了
回頭去看,雪松控股曾經能成為「廣州第一民企」、「世界500強」,本身就充滿了詭異與漏洞。
2015年,雪松控股營業收入還停留在593億元,2016年即飆升至1570億元,躍居「廣州民企第一」。2017年,雪松的營收規模繼續高速增長,達到2210億元。2018年7月,雪松控股躋身「世界500強」,此後連續四年上榜。
狂飆的背後,雪松控股把「融資性貿易「玩得風生水起。所謂「融資性貿易」,就是假借貿易之名進行拆借融資。
簡單來說,就是一些貿易企業資信不夠,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就尋找信用良好的企業合作,虛構貿易周轉,並將與這些信用良好的企業發生交易的票據用於融資。
這種融資手法還有一個高端的稱謂,叫做供應鏈金融。雪松所謂的供應鏈金融,就是利用旗下皮包公司之間的應收賬款來融資。
財新曾調查發現,齊穗實業這家公司曾出現在多份已爆雷的理財合同中。但工商資料顯示,齊穗實業只是一家小微企業,但註冊資本高達20億元,在廣州的註冊地址先後換了四個。
然而就是這家公司,在2020年間,在大金所備案登記了20億元理財產品。類似於齊穗實業這樣的皮包公司,在雪松控股的供應鏈中比比皆是。諸多皮包公司在工商登記資料上的聯繫電話為同一個,或者註冊地址為同一個。
這些理財產品涉及的上海、深圳、成都、廣州等十餘家公司疑似均為空殼。這些空殼公司通過開票空轉流水,通過地方金交所等融資平台,將債權項目包裝成理財產品銷售至全國各地的自然人,最終爆雷。
但就是如此,雪松還贏得了不少廣州國企的青睞。廣州城投曾與雪松成立了合資公司廣州市城投雪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參與到雪松的貿易閉環中;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科學城集團")則入股了廣州科城雪領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0%。科學城集團是黃埔區屬國企,雙方合資的公司廣州科城雪領投資有限公司,是當前雪松已經爆雷的理財產品的底層債務人之一。
2021年4月,雪松爆發資金鏈危機以來,雪松和廣州市多家國企談判,並成功處置了不少資產。僅僅一個月後,雪松控股將持有的台一銅業(廣州)有限公司和雪松銅業(廣州)有限公司的股權均轉讓給了科學城集團;2021年12月,雪松控股又將廣州何棠下舊改項目賣給了科學城集團;同月,廣州城投接盤了雪松旗下的三個房地產項目的股權。
時至如今,國企與雪松控股之間的恩怨,還沒有結束。就在最近一個月里,廣州市又開展了新一輪關於地方國企與雪松之間的交易排查,「要確定地方國企究竟踩了多大的坑」,以便相關部門開展下一步工作。
而在此之前,廣東已有數名金融系統官員落馬,均傳與雪松控股有關。2022年10月,齊翔騰達董事、雪松系元老陳暉失聯,據第一財經報道,失聯原因可能涉及雪松控股向多家金融機構的融資事項。有知情人士稱,「陳暉與廣州農商行70億抵押融資案中可能牽扯廣州農商銀行原董事長王繼康案」。
就在剛剛過去的10月,傳出曾經任職10年的廣東順德農商行原董事長姚真勇已經「多日無法取得聯繫」,目前證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南方都市報報道稱,順德農商行近年不良率持續攀升,與接連踩中「寶能系」和「雪松系」等「雷區」關係密切。2023年,順德農商行還一次性核銷了涉及雪松控股的多筆貸款,總金額接近5億元。
對於廣州來說,想要癒合雪松造成的巨大傷口,還需要漫長的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