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迎
實習生 楊菁雅
海報製作 彭植
屈三周180、後屈兩周、前團三周180......北京時間8月2日晚,在巴黎貝爾西體育館女子蹦床決賽上,中國選手朱雪瑩以一套難度係數14.4的成套動作完成了她在巴黎的最後一跳。55.51分,低於她在資格賽中的56.72分。在比賽中,她因位移失誤臨時調整了動作難度,最終排名第四位,無緣獎牌。
三年前,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蹦床比賽上,朱雪瑩以56.635分獲得該項目的金牌,成為繼何雯娜之後中國第二位女子蹦床奧運冠軍。三年後,命運並未因為朱雪瑩付出了格外多的努力而眷顧她,在蹦床這項具有偶然性的運動上,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4歲練習體操,10歲轉向蹦床,15歲進入國家隊,並在次年獲得了南京青奧會蹦床單人金牌,23歲成為了奧運冠軍,這是屬於朱雪瑩的高光時刻,而此後三年的巴黎周期,她面對的是年齡的增長、衛冕的壓力和病痛的折磨。最終,26歲的她還是站在了巴黎奧運會的賽場上。
賽後,朱雪瑩接受採訪時說道,決賽中沒有戰勝自己,但她依然擁有再戰的勇氣,「雖然我不確定自己的身體情況能不能堅持,但我會努力再嘗試和挑戰。」
朱雪瑩參加巴黎奧運會(圖源新華網)
始於體操
在成為蹦床冠軍之前,朱雪瑩曾是一名體操運動員。
1998年,朱雪瑩出生於北京市石景山區。2002年,4歲生日那天,母親陳海茹帶她走入北京石景山業餘體校,母親當時想著,練體操可以鍛煉女孩兒的氣質,「我就喜歡小女孩頭髮一盤,小胸脯一挺那種勁兒。」
這是朱雪瑩第一次與體操結緣,她很快就展現出了天賦。陳海茹說,上第一堂課時,教練就留意到雪瑩身體方面的優勢,她身材勻稱、肢體靈活,身體素質好。「當時那一批孩子里,她是最小的。」朱雪瑩的啟蒙教練馬文君回憶,「她身體協調性好,尤其是下肢爆發力強,不是說她的力量絕對地強,而是她用力的一瞬間感覺特別好。」
練體操時,朱雪瑩的積極性很高,學習能力快。「她第一堂課就像練了很久的小孩一樣,一點兒也不發怵。」陳海茹說,而馬文君則注意到,雪瑩安靜、不愛說話,但觀察能力和學習能力很強,每當別的隊員成功完成某項動作時,她就在旁邊仔細觀察,教練在和其他隊員講動作要領時,她也在一旁盯著看。
兒時的朱雪瑩和教練(圖源朱雪瑩個人微博)
2005年,朱雪瑩被選拔進入北京什剎海體校,成為北京市體操二級隊的隊員。體操運動員的選拔條件嚴苛,身體上的天賦往往是一道門檻。就身體條件來說,體操教練更偏好於選擇「體重輕但能力好」的運動員,這是一種看似相悖的條件:「體重輕」要求小運動員體型更瘦、更薄,骨架小,這樣的運動員自重輕,更容易挺過發育關;而「能力好」則代表著協調性和力量性上的要求。
那一年,體操二級隊共在北京市選拔出4名1998年出生的運動員。參與選拔的教練安娜告訴極目新聞,就身體條件而言,朱雪瑩不是最優越的。」她的上肢力量一般,骨架偏大,發育後可能會很重。」但經過幾次訓練的觀察,安娜發現,朱雪瑩的爆發力和協調性突出,比如讓她做五次連續的立定跳遠,雪瑩每一次跳的距離都比上一次遠。「這說明腳腕力量強,爆發性和核心力量都很優秀。」
更重要的是,朱雪瑩有卓越的學習能力和頭腦反應。「她不是特別愛說話,屬於心裡比較有主意的那種,你和她說動作要領,她會非常認真地聽。比如第一個動作做得不好,她第二個動作就會馬上糾正過來,學習能力很強。」安娜評價。
在什剎海體校,朱雪瑩很快便脫穎而出。在全國少兒體操比賽中,她曾連續獲得全能、團體、跳馬項目的冠軍和前三名。「我帶那些小運動員們參加全國少兒體操比賽,雪瑩是唯一一個無論是在預賽和決賽都沒出現過重大失誤的運動員,她非常穩。」安娜回憶。
轉向蹦床
朱雪瑩10歲那年,迎來了她運動員生涯的一次重大選擇。
2008年,在從什剎海體校被輸送至北京市體操專業隊時,雪瑩在體檢中被檢查出胯窩較淺,當時專業隊教練不建議其再繼續練習體操。「從外部看是完全看不出來的。但體操訓練強度大,像跳步、空翻類的動作會用到胯部力量,胯窩淺會有股骨頭壞死的隱患。」安娜說。
安娜看重朱雪瑩在體操領域的天賦,於是推薦她轉攻蹦床。那一年,朱雪瑩進入了天津蹦床隊。
蹦床運動是體操的一項「分支運動」,也被稱為「空中芭蕾」,這是一項利用特製的彈性纖維網面進行跳躍的活動。其網面通常呈矩形,中央有十字形標記。運動員藉助蹦床的彈力,需要躍起至超過8米的高度,在空中完成轉體、翻滾和騰空等技巧動作。
對10歲的朱雪瑩來說,從體操轉向蹦床的過程並不艱難。從小練習體操的經歷給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她對蹦床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4歲那年,朱雪瑩第一次走進石景山體校去找練體操的表哥,第一次進體操館的她就被蹦床吸引,她曾形容那是一種快樂、跳起來很好玩的感覺。
朱雪瑩在訓練時(圖源朱雪瑩個人微博)
第一次去天津蹦床隊報到時,蹦床上跳躍著的身姿讓朱雪瑩覺得震撼,她幾乎一眼就喜歡上了蹦床。陳海茹回憶,在送女兒從北京去天津的高鐵上,女兒開心極了,「從沒看過她那麼高興過。」
在正式的蹦床比賽中,選手必須展示一系列包含10個不同技巧動作的組合。裁判會根據動作的執行質量、難度級別、身體控制和跳躍高度等方面來給予評分。這是一項充滿變數和懸念的運動,每位選手都需要根據能力和狀態調整動作難度,更高的難度能帶來更高的分數,但同時也意味著失誤風險的增加。由於這種靈活性,在整套動作做完前,沒人能斷言自己穩操勝券。因此,蹦床運動員需要快速的應變能力和穩健的應賽心態。
而這正是朱雪瑩所擅長的。天津體操協會秘書長劉弋曾說過,蹦床有些像國際象棋、射擊等項目,不需要太多的激情或情緒宣洩,更適合性格安靜的運動員。安娜也這樣認為,「蹦床和體操都是臨場發揮型項目。賽場上會有很多干擾,包括自己的傷病、分數壓力、隊友失敗等,也有可能現場很吵,情緒穩定的運動員更不容易受外界影響。」安娜說,朱雪瑩就是擁有這樣特質的運動員,「她很穩定並且很了解自己。」
想贏的心
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頂級運動員們不僅需要過人的天賦、靈活的頭腦以及強健的心態,也需要一顆無比堅定的、想取得勝利的心。網球運動員李娜曾在自傳《獨自上場》中寫道:想要獲勝,你必須發自內心地渴求勝利,你要非常、非常、非常地想要獲勝。你對勝利的渴望,要像在沙漠中跋涉、瀕臨死亡的人對水的渴望一樣。
在朱雪瑩剛入體校時,母親和教練就發現了她擁有強烈的好勝心。陳海茹回憶,她剛進入封閉式體校訓練時,每天早上,為了比其他小運動員更早起床,朱雪瑩在前一天晚上就把衣服穿好,「後來體校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不要讓孩子穿著衣服睡覺。」安娜也說,在訓練或比賽時,朱雪瑩很少退縮,再苦再累都會咬牙堅持。在一次比賽的決賽中,朱雪瑩的手受傷流血,教練詢問她要不要放棄,她拒絕了,咬著牙撐完了整場比賽。
像無數傳奇運動員一樣,朱雪瑩很早就流露出對勝利和金牌的渴望。2010年的時候,12歲的朱雪瑩就在自己的qq空間里寫道:「我要成為世界冠軍!」。
2013年6月9日,是朱雪瑩第一天到國家隊報到的日子。國家隊蹦床館內有一面冠軍牆,掛著世界冠軍的照片和名字。看著那些象徵榮譽和勝利的照片,朱雪瑩暗自發誓,要把自己的照片掛到這面牆上,成為其中一員。
在進入國家隊後,朱雪瑩開始在大賽中嶄露頭角。2014年,她獲得了南京青奧會蹦床單人金牌。那是她人生最重要的金牌之一。當時,有記者追問她,未來還有什麼夢想?16歲的朱雪瑩毫不猶豫地回答:「當然是奧運冠軍!」
2016年,朱雪瑩轉組到蔡光亮教練門下,成績大幅度提高,在世界盃系列賽阿羅薩站上獲得單人項目亞軍,實現國際賽事單人項目的突破。之後兩年,朱雪瑩在世界錦標賽上贏得多塊金、銀牌。
東京奧運會朱雪瑩奪冠(圖源朱雪瑩個人微博)
直到2021年,在東京奧運會上,朱雪瑩以56.635分獲得女子蹦床項目金牌,成為繼何雯娜之後中國第二位女子蹦床奧運冠軍。在東京奧運會的蹦床賽場上,解說員用「穩健、姿態優美」來形容朱雪瑩當天的表現,「她就像一隻海燕一樣,這麼翻飛著,在空中像一根針一樣。」
陳海茹也清楚記得三年前女兒奪金時的場景。全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朱雪瑩先出場,拿到了56.635的成績,陳海茹的心還在懸著,直到其他選手比賽完,分數落後於朱雪瑩0.3分左右,「分一出來後太震撼了,我一下就蹦起來了。」
那是屬於朱雪瑩的高光時刻。
重頭再來
三年後,在巴黎的貝爾西體育館,朱雪瑩和另一名中國選手胡譯乘闖入了奧運會女子蹦床的決賽。
在稍前結束的資格賽中,每位選手有兩輪機會,取其中分數最高的一輪列入排名。在第二輪中,朱雪瑩挑戰了難度15.0的成套動作成功,得分達到全場最高56.720分,她憑藉這一跳從16名選手中殺出重圍,以資格賽第一名身份晉級。在決賽中,朱雪瑩想力爭衛冕。
東京奧運結束後的巴黎周期中,朱雪瑩曾多次表示備戰巴黎所面臨的壓力與難題。首先是年齡增長帶來的身體機能變化,朱雪瑩明顯感覺這一周期的訓練比上一周期更難,明明已經記住了動作,但是身體就是做不到,「我的身體情況變得很差,我知道這個動作怎麼翻,但是我翻不出來。這種時候很崩潰。」其次是傷病,腰傷給她帶來了嚴重的困擾。在出征巴黎前,她再次受傷,一度動彈不了,這讓她很長時間無法訓練,直到抵達了法國才恢復訓練。
朱雪瑩在決賽後(圖源新華網)
儘管困難重重,朱雪瑩依然想要成功衛冕。在此之前,在女子蹦床項目上,只有加拿大選手羅西·麥克倫南蟬聯過兩屆奧運冠軍。為此,朱雪瑩付出了更多努力,為了克服年齡增長和傷病帶來的影響,朱雪瑩今年冬訓前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接下來她將以提升身體素質能力、有氧能力為目標。備戰巴黎奧運會時,朱雪瑩反覆研究自己以往的比賽錄像,尋找多在空中停留半秒的突破點。但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機會和運氣並不會因為一個人付出了努力而格外偏愛她。決賽只有一次機會,朱雪瑩第二個登場,由於身體控制出現問題,她無法完成15.0的高難度成套,位移分也大打折扣,最終收穫55.510分排名第四,而另一位選手胡譯乘也因受到壓力的影響出現失誤,提前終止比賽。
排名出來後,在北京的家中,在媒體的聚光燈和攝影機前,朱雪瑩的父母和舅舅也陷入了沉默。賽後,鏡頭記錄了朱雪瑩流淚的樣子,而朱雪瑩的母親也因心疼女兒,在電視前默默拭淚。
朱雪瑩家人觀看比賽(記者李迎 攝)
賽後,朱雪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一直秉承著自己戰勝自己的心態,我不會覺得別人給我造成壓力。但是很可惜,決賽中我沒有戰勝自己。」但隨後她又說,自己依然擁有再戰的勇氣,「雖然我不確定自己的身體情況能不能堅持,但我會努力再嘗試和挑戰。」
或許,如何面對失敗是競技體育教給所有運動員們的必修課。2019年世錦賽上,因為心理壓力,朱雪瑩出現了重大失誤。看到女兒從網上「飛」下來的時候,陳海茹一下控制不住地哭了,「那時我說不行了,我就這一個孩子,我不想讓她再練了。」
那幾乎是朱雪瑩運動生涯中的最低谷,她一度萌生退意,但最終又留了下來。她反覆觀看比賽失誤的錄像,自己總結,訓練自己摒除外界評價的影響,專註在比賽和每一個動作上。
痛苦之後,失敗帶來了成長。「就像人們經常說的,成長是需要挫折的。」朱雪瑩說。三個月後的世界盃亞塞拜然站比賽,朱雪瑩重新站在了冠軍領獎台上。
在巴黎奧運會前夕,朱雪瑩為自己定下了兩年目標,拿下奧運會和世錦賽,2025年繼續在全運會上沖金。除此之外,朱雪瑩想逛逛巴黎。之前,她曾因集訓去過法國,但因訓練場地偏遠,她對法國沒留下具有實感的印象,「都說巴黎是個浪漫的城市,還是想看看,巴黎是什麼樣。」
在8月2日這天,她的輕盈身姿在貝爾西體育館空中翻轉跳躍。就算沒有延續東京的輝煌,但這仍是屬於朱雪瑩的巴黎時刻,她依然擁有重頭再來的勇氣。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