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8月1日電 (張斌)結束這場期待已久的比賽後,今年61歲的盧森堡華裔老將倪夏蓮流下淚水,揮手告別巴黎奧運會的賽場。這是她第六次參加奧運會,是奧運舞台上唯一一位六旬乒乓球參賽選手。
當地時間7月31日,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單比賽中,倪夏蓮對陣今年23歲的國乒世界第一女單孫穎莎,幾乎毫無懸念地落敗。賽前她就曾笑言「爭取多贏一分是一分」——這樣的謙遜很容易讓人忘記,她也曾是世界冠軍。
1983年的第37屆世乒賽,倪夏蓮代表中國參賽並取得女子團體冠軍、混雙冠軍。那一年,現任世界乒聯主席劉國梁也才7歲,他的恩師蔡振華和倪則是同輩的國乒隊友。後來,倪夏蓮隨丈夫遠嫁盧森堡,成為乒乓球「海外兵團」的代表人物。
人生如曠野。從那時到現在,乒壇在變,世界在變,中國在變。充滿變化的四十多年裡,圍著小小一方球台,倪夏蓮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傳奇弧線」。
當地時間7月31日,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32強賽中,盧森堡隊選手倪夏蓮0比4負於中國隊選手孫穎莎。圖為倪夏蓮(左)享受比賽樂趣。中新社記者趙文宇攝
為中國隊掃除障礙,毫不猶豫
31日女單正式比賽前,倪夏蓮就和孫穎莎在訓練場有過較量——為了中國隊能穩奪混雙冠軍。世界大賽中,這種做法容易讓對手熟悉自己的球路,並不多見,但倪夏蓮卻毫不猶豫。
時間回到本屆奧運會的首個比賽日,朝鮮組合李正植/金琴英爆冷擊敗日本組合張本智和、早田希娜,後者是混雙的奪標熱門組合。
而朝鮮組合極為神秘,張本智和賽後說,朝鮮選手的打法令他們有些猝不及防,比賽過程也因此變得無比困難。
這種打法老派而特殊,左手直拍,一面正膠、一面長膠倒板進攻。業內人士介紹說,其原型由中國人在20世紀60年代創造,現在已少有人會用——這也是初代的國乒隊員倪夏蓮沿用至今的打法。
當得知決賽中,國乒組合王楚欽/孫穎莎將迎戰這對朝鮮組合時,許多人都捏了把汗。
東京奧運會上,國乒曾與混雙金牌擦肩而過。衝擊本屆奧運會冠軍,成為不少人的執念。王楚欽甚至說,「自己願意用生命換取這枚金牌」。
此時,倪夏蓮應邀來到中國隊的訓練場,毅然當起了陪練。當地時間30日,王楚欽和孫穎莎以4比2擊敗李正植/金琴英,為國乒贏得奧運會混雙首金。
成功奪冠後,中國網民瞬間沸騰,不少人在倪夏蓮的社交平台「排隊感謝」。一位網友說:「數十年輪迴,倪阿姨的打法又出現在了奧運金牌爭奪的賽場,而您也正好在這裡!這一切彷彿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沒有祖(籍)國的培養,沒有中國隊對我的培養,我算什麼呢?有這樣的機會回報中國隊,為他們在奪得冠軍的路上掃除一點障礙,這是我的責任,我是非常幸福的。」她笑著說。
當地時間7月31日,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女子單打32強賽中,盧森堡隊選手倪夏蓮0比4負於中國隊選手孫穎莎。圖為倪夏蓮享受比賽樂趣。中新社記者趙文宇攝
人生不總是會贏,享受「快樂乒乓」就好
31日,在女單32進16的比賽中,倪夏蓮迎戰孫穎莎——後者出生那年,倪夏蓮在悉尼參加了自己的首屆奧運會。而在場上,面對孫穎莎,倪夏蓮反而更像個年輕人。
打出漂亮的進攻球她會張嘴大笑;「本以為能夠贏的球卻過來了」,她會跳起身子懊惱;休息期間,她甚至會喝可樂補充體力;4比0被擊敗後,倪夏蓮笑著和起身鼓掌的觀眾揮手告別,激動落淚……
雖然連她自己也很難確定,這是否會是最後一次站在奧運會的賽場,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乒乓球對倪而言已無關輸贏,而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她的快樂源泉。
1963年,倪夏蓮出生於浙江省嵊縣(現嵊州市),1976年在上海業餘體校學習,隨後在1978年加入上海隊,並在1979年入選中國國家乒乓球隊,並在1983年第37屆世乒賽中獲團體冠軍,並與郭躍華搭檔獲得混雙冠軍。
回憶這段時期時,倪夏蓮曾坦言,這些似乎是命運的選擇,但她希望能將「球拍」握在自己手中。
伴隨20世紀80年代出國潮,在上海交通大學讀了幾年書後,她轉戰盧森堡,並先後三次獲得歐錦賽女單冠軍,成為海外乒團的代表人物之一。
直到2000年悉尼奧運會,倪夏蓮一度認為是她的謝幕之戰,不想盧森堡隊的盛情挽留,以及內心深處對於乒乓球運動的難以割捨,讓她去而復返,一次次重新站上奧運舞台。
北京、倫敦、里約、東京,直至巴黎,24年、六屆奧運會,以及數不清的對手,倪夏蓮悄然由一名「老將」變成「更老的老將」。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江湖。新人輩出的世界乒壇,已很難給年歲漸長的倪夏蓮取勝的機會。
甚至連她自己都說,她存在很多局限性,身高偏矮,打法落後,沒有高質量的旋轉,體力遠遠不及年輕選手——但這些她早已看淡,站在這裡就已經是幸福,享受乒乓球帶來的快樂就好。
「贏了,就繼續打,輸了,就度假嘛。」倪夏蓮說。
在她的短視頻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比賽間隙出鏡介紹奧運村的伙食、展現自己擔任盧森堡旗手時的興奮、深夜為即將有機會與孫穎莎對陣而激動……花甲之年的倪夏蓮熟稔於當下的移動互聯網,把自己活成了一個孩子。
這或許是她從丈夫、曾經的瑞典乒乓球名將托米·丹尼爾身上學到的哲學:「一起贏球當然很好,但也要隨時準備一起輸。」
當地時間11月25日,倪夏蓮(左)和de nutte sarah在比賽中。當日,在美國休斯敦舉行的2021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雙打比賽中,盧森堡組合倪夏蓮(左)/de nutte sarah戰勝對手,晉級16強。中新社記者劉關關攝
洛杉磯見?「never say never(永不放棄)」
「我們能在洛杉磯看到你嗎?」31日賽後,談及四年後的洛杉磯奧運會,中新網記者向倪夏蓮如是問道。
實際上,本屆奧運會,倪夏蓮已經圓夢:一是能夠參加奧運會,二是能夠贏一次,三是能和孫穎莎打一場,「賽前的心愿都實現了,所以我很享受比賽。」她說。
人們都會老去,但總有人永遠年輕,用「今天永遠比明天年輕」的心態面對人生;人生不總是會贏,但總有人把堅持作為勝利,用「多贏一分是一分」的心境面對挑戰。
如今,在盧森堡和家人的支持下,倪夏蓮依然活躍在乒壇,但更像一位特殊的球員,成為包括孫穎莎在內的許多年輕球員心中的一座「燈塔」。
「這是一種很棒而且有趣的關係,他們聽了很多關於我的故事,我扮演了很多角色,我是一個媽媽,一個姐姐,一個阿姨,一個老師或者教練。」倪夏蓮說。
這些年,倪夏蓮更注重打「養生乒乓」,訓練並不算多,累了就歇,動作也「適配」年齡,健康、家庭對她而言顯然更為重要。
但只要到了賽場,對每一分的爭奪,她都儘力而為。
「上海話說『人要有腔調』,我代表中國人可以在全世界發聲,讓西方人知道我們的拼搏精神,這已經超出乒乓球的範圍,我很珍惜這個角色。」倪夏蓮說。
與此同時,倪夏蓮也持續推動乒乓球在盧森堡發揚光大。
今年奧運會,年輕的盧森堡國家隊隊友盧卡、德努特憑藉各自的世界排名,出戰乒乓球男女單打項目,創造盧森堡的歷史。
「乒乓球給我們帶來那麼多的快樂,我真的很不捨得想這個問題,也不敢說這個問題。never say never(永不放棄),我們不能違背規律,但只要我能打得動,交給自然吧。」
擦去眼中的淚水,在回答中新網記者關於下屆奧運會的提問時,倪夏蓮如是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