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允許我以《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大結局彩蛋中,張頌文和榮梓杉演的「假父子」的一段對白作為開頭——
「我走不動了,背我吧。」「行啊,哎呀你怎麼這麼重啊,該減肥了。」
開播七天,這部張頌文第二部迷霧劇場新劇的大結局就到了,所有懸念全部揭曉。
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看到預告中金滿福用王士塗兒子豆豆的下落威脅他「救」自己女兒,老王情急之下給他下跪,已經迫不及待想知道,王士塗會怎麼選擇?
今晚的結局也確實像張頌文之前說的,沒人猜得到——
比如,邊傑真的死了。還是被繼父活埋。
豆豆其實沒死,開頭的人販子對王士塗撒了謊。但竟到最後,也沒找到。
至於小七,當然不是豆豆,只是長得像。
此前所有的伏筆,也在大結局構成了閉環。
看完大結局後,我也是感慨萬千,既有種塵埃落定的感覺,又有些意猶未盡,有些感動,又有些唏噓。
哪怕拿下平台熱度五連冠,大結局熱度破8000,但劇集的熱度,不僅比不上張頌文的《狂飆》,也落後於口碑平平的《獵冰》。
但在我心目中,這部劇給我帶來的感動,一點不比去年最好的懸疑劇《漫長的季節》少。
我也絲毫不覺得,這部張頌文、榮梓杉再續「父子檔」的迷霧劇場新劇失敗。
因為這就不是一部《墨雨雲間》那樣直奔觀眾腎上腺而去的強衝突大爽劇,而是需要細細咀嚼的慢熱劇,要細品。
接下來,就讓我們說說這個千迴百轉的大結局。
也最後復盤一下,《看不見影子的少年》中,慢熱的是什麼,看不見的影子,又是什麼?
1:關於大結局
一部懸疑劇大結局,大家最想看的是什麼?
當然是解謎。
但這從來是國產懸疑劇的弱項。太多懸疑劇,管挖不管埋。
但《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挖了坑,是真埋呀。
那就看看兩大案件的坑,是怎麼填的。
第一案:豆豆被拐案真相
由於三名少年失蹤417案已查出大半真相,豆豆是如何失蹤的、是死是活,已成為全劇最大的懸念。
而整個大結局,也是為了牽出這個謎底。
此前金燕終於從金滿福口裡,得到了邊傑很有可能已死的消息,出於心底的愧疚,投案自首說自己殺了邊傑,把整件事攬到自己頭上。
金滿福拿著錢找到王士塗,但他早就猜到只會收穫一個——滾。
直到他拿出豆豆失蹤時手裡拿著的小木槍,
王士塗徹底破防,只能答應他的條件:你把我女兒救出來,我親自開車帶你去見豆豆。
接著王士塗來到證物房,取走了金燕「誤殺」邊傑的關鍵證據——當年小邊傑送給姐姐的雪花球里藏著的釘子。
但金滿福為什麼能用小木槍威脅王警官?
回到1984年,和廠花邊美珍結婚的金滿福,為了和妻子擁有自己的孩子,勾結人販子,讓他把邊傑拐走,交給別的人家養。
他提前在公園裡埋下邊傑最愛的玩具小火車,再給他穿上一身警服,讓他去樹下找寶藏,警服就是他留給人販子的標記。
但他沒想到的是,5歲的豆豆和邊傑一起玩的時候,交換了身上的衣服,在捉迷藏的時候,人販子照著警服誤抓了豆豆。
而邊傑卻穿著豆豆的衣服,回家了。
金滿福趕緊聯繫人販子,把孩子換回來,但在送豆豆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了路上有警察,就在天橋上放下孩子,讓他自己下去找警察,讓他們帶他回家。
但萬萬沒想到,孩子沒能回到家,卻被其他的人販子帶走了。
而王士塗找了這麼多年,還是沒能找到豆豆。
雖然金滿福機關算盡,卻算漏了王士塗作為警察的信念,偷證據是假,引蛇出洞才是真。
當他回家綁了邊美珍和來看「媽媽」的小七,偷偷來到當年埋邊傑的墳前想處理證據,一抬頭卻看到了趕到的王士塗,接著又被套出了自己殺害邊傑的真相。
此時埋伏好的警察全部現身,原來一切都是王士塗和局長的計劃,為的就是讓金滿福誤以為王士塗真的孤注一擲偷證物,讓他帶警方找到邊傑的遺體。
金滿福被捕,供認不諱。另一個謎底,隨之揭曉——
第二案:邊傑失蹤真相。
417案,原本是個死案。
1993年,邊傑和兩位朋友杜一、王帥從遊戲廳出來後就神秘失蹤。
屍體沒找到,也沒有找到任何作案工具,如果沒有新的關鍵證據,這案子就永遠是懸案。
直到假的邊傑——小七回來了,杜一也回來了,再加上老金為了解決小七「演不好邊傑」這個麻煩,故意掉出當年王帥被殺的那把刀,才讓死案變成活案。
知道父親想為自己頂罪的杜一在審訊中破防,說出了當年的真相:三人從遊戲廳出來,吃飽喝足偷了條狗上山烤肉時,王帥說出了杜一偷拍金燕的事,兩人發生爭執,最終王帥在打鬥中死於杜一的刀下。
而被杜一威脅的邊傑,驚慌中帶著姐姐的照片和刀,回家拿錢幫杜一跑路,遇到了金燕。
慌亂中照片落地被金燕看到,姐弟拉扯中,邊傑意外被推到了牆上,後腦撞上自己掛雙截棍的釘子,流血倒地。
回到家看到一切的金滿福為女兒善後,帶著邊傑直奔山上埋人。
誰料後備廂的邊傑一息尚存,掙扎著爬出來。
就在這時,金滿福在雨水中看到了女兒的照片,誤以為是邊傑拍了照片的他怒從心頭起,將奄奄一息的邊傑直接拽進坑裡。
邊傑生死,終於真相大白——他原來真的死於1993年的大雨之中,還是被活埋,殺害他的正是繼父,金滿福。
而一切其實是源自一張杜一拍的金燕照片引出的誤會。
故事大結局,這家人終於還是回不到最初,讓人忍不住感嘆一句,命運弄人。
雖然金滿福終於供認一切,卻還是毀了女兒一生,而豆豆也再也回不來了。
這段劇情一出來,我不知道大家什麼感覺,我當真是感慨萬千,對於劇名《看不見影子的少年》,以及整個故事,有了更為深刻的了解。
原來故事最大的懸疑,從來不是案件,而是人性。
人心和背後的影子一樣,沒有人會看自己內心的影子,但它如影隨形。
2:關於《看不見影子的少年》
初看《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我就發現了劇集兩個最大的不利:一是它的謎底和《回來的女兒》太像了——
一個假冒的外來者闖入失去孩子的家庭,一開始就被識破身份卻無人戳穿,卻發現這個家處處都透著秘密。
兩個創意剛好撞上了,但問題是,《回來的女兒》播出在先。
二是劇集採用了大量文藝片的手法,帶來的結果就是節奏不夠爽,敘事不夠抓馬,甚至可以說是反爽劇套路,懸疑路數也是走心模式。
這又抬高了劇集的觀劇門檻,這也是劇集為什麼沒有像張頌文的其他劇一樣迅速大爆——它需要靜下心來看。
沒想到,劇集的後勁這麼大。
整部劇看似節奏不快娓娓道來,其實處處埋著伏筆,每一次懸念都有閉環。
少年假冒身份歸來,只是一個引子,真正引出的,是金家、杜家、王家三個家庭里的懸疑故事和人物命運,故事在16集里徐徐向前流淌,時而波瀾不驚,時而風高浪急,時而繞過一個險彎,又撞出新的浪花。
而豆豆的失蹤則像是一條脈脈的支流,一直在默默等待著與主線匯合。
看完幾集之後,你就會真正入戲,越看越上癮,越看想知道真相。
整部劇看下來,你會覺得劇情節奏其實並不慢,幾個關鍵的衝突節點,也是渲染得十分動人。
而大結局更是成功點題,將之前所有的劇情鋪墊,徹底升華。
原來最懸疑的從來不是案情本身,是人心。
故事裡每個人都在親情、道德和法律中糾結、選擇。
劇集從來不是一部簡單的破案劇,而是把懸疑和家庭倫理相結合,最後直指人心。
當大結局彩蛋中,不是父子的小七背著王士塗,就像背著父親一樣遠去,故事的打拐主題完成升華,我也難掩激動,無語凝噎,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原來懸疑劇除了有刑偵,也可以有生活氣息,有如父如子,有社會反思,有一碗貫穿「父子情」始終的蔥油拌面。
3:關於演員演技
除了劇情,《看不見影子的少年》還有一大關注點:演員的表現。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張頌文。
這是張頌文又一次演警察,一個失孤的父親王士塗。
有人說這次張頌文的表演並不如他的反派突出,有人舉出他好幾個演技名場面反駁。
張頌文到底演得怎麼樣?當然不可能不好。
看張頌文演戲,就像把球交給巔峰期的羅納爾多,你只需要靜靜看他表演。
但這部劇張頌文演得最精彩的,其實不是那些演技名場面,而是四個字:靜水流深。
張頌文可不是演幾場戲高光戲就算了,而是完整勾勒出一個飽受失孤痛苦日夜煎熬的老刑警。
面對冒牌貨小七,那平靜但又銳利的眼神,彷彿能把人看穿。
他來來去去一件衣服,因為老婆去世、一心找到兒子的他,根本無心捯飭自己。
充滿破碎感之外,這個老警察還很有個性,甚至充滿找孩子的執念。
張頌文和曹磊演的局長的對手戲帶著智斗和滿滿的人情味,和李健演的秦勇一邊合作一邊又不對付。
他對小七一開始是防備,漸漸卻有了父子般的感情,張頌文把這個過程演得自然而然,每一個眼神的變化都是戲。
和榮梓杉的對手戲,能感到很多互動場面中包含著即興創作,張頌文把如父如子的那種親密感表現得極有層次又日常,把一個原本劇本中不夠豐富的角色演得真實又動人。
到最後,角色沒有半點「高啟強」的痕迹,卻充滿一位失孤老警察有血有肉的人生細節,看著就讓人淚目。
這不叫好演技,怎麼才是好演技。
至於榮梓杉,我認為他能考北影、中戲都拿第一,不是沒有道理。
從一開始面對王士塗的步步試探,初入金家的步步驚心,榮梓杉的眼神中,充滿強作鎮定和手足無措的焦灼感。
到逐漸感受到人情後的柔軟,再到海邊看向結巴時的面部神情變化,表演層層遞進。
透過表情、眼神到肢體動作,榮梓杉完全演活了善良的小七,對這位年輕演員,我無法要求更多了。
成泰燊,則如預料般的精彩。
金滿福這個角色,堪稱經典雙面人。
一面看上去充滿居心叵測,讓人毛骨悚然。
另一面,又讓人覺得他是真心想保護美珍和女兒,始終有人性的一面。
到最後都讓人摸不透,猜不著。
最驚喜的,還是郭柯宇。
正如導演說的,她演的邊美珍,真是個冷靜瘋狂的,深不可測的人。
一開始是患病長期吃藥,看起來精神失常憔悴滄桑,後來再見「兒子」從疑惑到掉淚充滿母愛,可愛意中又總是流露一絲詭異。
郭柯宇每一個動作表情都拿捏得恰到好處,讓角色充滿想像空間。
我認為,整部劇的演員表演,打滿分並不為過。
4:關於迷霧劇場的懸念
但提到這部劇,就繞不開一個事實:作為張頌文第二部迷霧劇場新劇,它不夠熱。
論口碑,也比不上打響了迷霧劇場金字招牌的《隱秘的角落》。
實際上,這幾年的迷霧劇場,也確實深陷口碑質疑。
相比之下,鵝廠推出x劇場,貢獻出《漫長的季節》《繁城之下》等懸疑佳作,今年褲的《新生》《微暗之火》,也令白夜劇場來勢洶洶。
但相比困境,我反倒從這部張頌文懸疑劇新劇中,看到迷霧劇場的「變」。
《看不見影子的少年》,在創作上確實有別於以獵奇案件、多重反轉為主的典型懸疑劇。
劇中的懸疑,只是一碗蔥油拌面中的蔥油,真正的面,其實是案件中的人物命運、人心變幻和情感。
而整碗面的湯底,則是故事的真正主題:「打拐」 。
很少有國產劇,每集片尾都會展示「寶貝回家」圖片,那是現實中被拐賣兒童的圖像,比起大尺度的劇情,這種包裹在案件背後對現實呈現更讓人觸動。
懸疑背後,帶領觀眾關注與正視,那些現實中的失孤家庭,還有一個個看不見影子的少年,才是劇集真正的內核與生命力。
劇中的王士塗,最終以另一種方式找回了兒子,最後小七背著王士塗遠去的彩蛋彷彿主創的寄語:願世間流離失所的孤獨靈魂,都有家有愛,有團圓。
相比成就另一部懸疑劇王炸。
在這個追求即時爽感的國產爽劇時代,留下這麼一部不夠爆但留有餘味的作品,才是劇集最大的意義。
而真正走心的好劇,總能穿越——熱度和流量的迷霧,抵達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