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日本這個標籤,《今夜,就算這份愛戀從世界上消失》就是一部韓國電影。
韓劇早古三寶,車禍、失憶、白血病,該片將前兩項原封不動的照搬,僅把最後一個白血病換成了心臟病。
女主因車禍失憶,昨天發生了什麼完全不記得,全靠日記回憶,男主患有家族遺傳心臟病,兩人因一次假表白相識,從假情侶變成真相愛。
他們努力讓這一天變得很快樂,女主拚命記起,男主讓他忘記,這樣當離別發生就不會有那麼多傷心,起初的愛情有所圖,但最後成了純粹的無條件的純愛。
結尾處,女主提出可不可以讓「不能愛上對方」的第三個條件作廢。
男主說他早就打破了,沒什麼驚天動地,也沒什麼反轉,就是娓娓道來的俗套,融合了日韓特色的老派。
但這種套路並不難看,何況故事還是一個某種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對於求輕鬆觀影的觀眾來說極為友好。
男主的遺願被完成,女主沒有忘記男主,好朋友退出了這場愛情,依舊跟女主好如當初,他們都沒留什麼遺憾。
在主線愛情之外,片中還有一條勵志線,溫情且不失真摯。
女主車禍失憶,家人不離不棄,好友相伴左右,自己積極面對,即便每天早晨都很絕望,但開心的活下去總會有希望。
男主父親因妻子去世而頹廢,工作辭了,小說不寫了,每日借酒消愁,男主看在眼裡,主動擔起重擔,支持姐姐外出寫小說,鼓勵父親勇敢面對,對每個人都燦爛,似一縷陽光暖洋洋。
只是這種純愛+勵志的類型片好像再也打動不了我們了,想被感動卻怎麼也哭不出來。
2010年《初戀這件小事》可以叫人淚目,同為純愛片,但2024年的《今夜,就算這份愛戀從世界上消失》看完後內心毫無波瀾。
十四年,雖非滄海桑田,但也物是人非,隨著各種版本的迭代,各種魔法對轟的出現,以及追隨所謂正確,愛情早已不是以前的樣子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一個變字。
我們變了,從相信純愛變成了看著很假,當下社會怎麼會有無物質條件的愛情,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如果沒有夯實的地基就不會有高樓大廈,同理,沒錢也就失去了談戀愛的資格,這是如今的共識,沒人陪你吃苦、長大,大家都想要現成的。
所以片中的愛也許是真的,但放在現實當中就成了幻想了,就像逢年過節男女之間表達愛意好像只剩下轉賬這一項選擇了,錢成了唯一的衡量標準,愛反而退居次席,甚至更遠,感動自然也就淡了。
環境變了,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男女矛盾越來越尖銳,一點小問題都能放大數百倍,每個人都在強調特權非平權,每個人都在追求權利非義務,必須要有單方面的付出且不講究回報。
寵本是一個褒義詞被硬生生的變成了貶義詞,在網路輿論的引導和加持下,以前的道德觀、家庭觀、倫理觀統統作廢,取而代之的是什麼都要順從的寵上天。
因此,避而遠之、小心翼翼本來不該成為愛情的主旋律卻喧賓奪主,在壓力叢生的社會中,單身似乎成了最好的選擇,因為可以保證一定的生活質量,所以片中雙向付出的愛就顯得可望而不可及了。
三觀變了,生活與現實讓愛情不再平等。
所謂愛情都是消費主義的陷阱,談愛可以,但更多時候得多聊聊錢,可普通人為生存奔波已經很勞碌了,又怎會有閑錢來談愛。
古人誠不欺我,潘驢鄧小閑如今依然是聖經,潘安的貌,驢兒大的行貨,似鄧通有錢,小心翼翼的呵護,要有閑工夫陪伴。
以前是有一個滿足就行了,但現在得具備兩三個以上才能俘獲人心,但除了驢這個有些人確實天賦異稟,其他四項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卻難如登天。
顏值這玩意兒純基因問題,身高、長相這些是硬傷,非人力可為。
有錢要麼繼承,要麼能力強,可現實中哪來那麼多強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更是不可取,如今女性獨立,男性覺醒,沒人再掏心掏肺的不為所圖的付出。
至於閑工夫更是無稽之談,朝九晚五不是常態,每當某個地方爆火,除了網紅之外,剩下的受眾基本就是女性,工作日誰會有時間到處遊山玩水,解放心靈呢。
再看片中的男女主,男主很帥,女主家有錢,一個可以亂殺,一個能夠不考慮生活問題,這不就是潘與鄧嘛,最重要的兩項都有了,何愁沒有愛情,但這種相遇的概率太低了。
由此可見,以往的愛情觀全都不適用了,有人跟得上,那就繼續相信,有人跟不上,那就選擇拒絕。
兩種矛盾相對立,短時間內不可調和,所以不是《今夜,就算這份愛戀從世界上消失》不好看,是純愛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