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超越班》看到現在,越來越覺得,從一個好演員到一個好導演之間的距離實在太大了,郝蕾就是一個典型。
尤其是來參加演綜的演員大部分在演技上都有短板;劇本方面為了蹭熱度,挑選的都是經典作品,根本不考慮演員與角色的適配度,對導演的能力要求就更高了。
看過郝蕾擔任導師的幾個綜藝,對她印象一直是敢說,會教,是一個很牛的演技派和表演老師。
但看過她在《無限超越班》監製導演的幾部短片才發現,點評,教學和導演之間隔著很寬的鴻溝。
別看她點評別人的作品很到位,很犀利,但實際上她自己導演的幾個作品,不但品質很一般,對於演員的表演也沒有多少提升。
之前在評價葉童導演的《漫長的季節之勿忘我》的時候就說過,導演對於劇本和人物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一旦導演對劇本和角色的理解出現了偏差,那麼他越指導,越摳細節,最終的呈現就越發南轅北轍。
由《雙城故事》改編的《親朋密友》播完後,幾乎沒有收穫任何誇獎。
曾志偉開篇就說要研究張睿和趙奕歡的演法,並著重點出張睿在兩場關鍵戲的處理,含蓄地表達了自己的不滿意。
製片人更是不留情面地說,這個短片里的男女主給人一種「偷情」的感覺。
這其實就跟郝蕾對這個作品的理解和改編有關。
在開拍之前,郝蕾問張睿,準備怎麼演。
張睿說:一個無公害的人,自己內心不管快不快樂,一定給她快樂,在她面前永遠都是開心的,我就是她的天使來化解她一切的不開心,我自己無所謂。
其實,他這個理解是沒錯的,非常接近原作。
但郝蕾否決了張睿的想法,認為這太偉光正了。
她引導張睿:那是人家兩口子的事情,你為什麼要過來過生日?
張睿說:我知道他(女主的男友)不會來陪她。
郝蕾說:你知道他不會來陪她,你就更不應該來。
張睿說:我來了就是我來爭取了。
郝蕾一攤手,對這個答案表示滿意。
張睿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說:其實我也在爭取,我那個親吻也是在爭取。
殊不知,這樣的理解不僅徹底偏離了原作,讓整個故事變得庸俗,所謂的「偷情感」也由此而來。
在製片人批評這個短片沒有拿捏兩男一女之間的關係,導致這個戲的情感關係跑偏了,給人一種偷情感的時候,郝蕾質問對方,有沒有看過原片。
那咱們就來看看陳可辛導演的原作是怎樣的故事吧。
志偉與阿倫是從小就認識的好朋友,成年後,志偉因為偶然的原因認識了張曼玉扮演的olive,並愛上了她。
但沒想到,olive卻與阿倫看對了眼。志偉知道自己與olive並不般配,於是選擇了成全他們。
阿倫是一個歌手,成名後的他變得很忙碌,漸漸沒有時間陪伴olive,熱愛出海的志偉每次回來都會陪著olive。
聖誕夜,阿倫要宣傳自己的第一場演唱會,不能與olive共度。志偉來到她家,想盡辦法逗他開心。
傷心的olive在酒醉後,說出了:如果你們兩個可以變成一個人就好了。
志偉感慨:如果你沒見過阿倫那不是更好?
然後,他們之間有了一個吻。
這個吻之後,志偉和olive都從阿倫的生命中消失了。
直到10年後,他們在國外重逢,志偉已經身患絕症。
陪伴志偉走過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後,阿倫和olive也終於看清自己的心,重新走到一起。
這個故事之所以動人,是因為它把友情和愛情都描繪得恰到好處。
志偉愛olive,但他同樣珍惜與阿倫的友情。
他對olive是沒有佔有慾的,至少不會表現出佔有慾。
他對olive的愛以及對阿倫的友誼都是很純粹的,他去陪olive過聖誕僅僅出於想要讓她開心,根本不是想去爭取她。
如果志偉是為了爭取得到olive的愛情而去,就等於他背叛了自己的好友阿倫。
大家不妨想想,你的好哥們忙著工作冷落了自己的女友,你在這種時候跑上門去撬牆角,這得是什麼人啊?
如果志偉是這樣一個爛人,曾志偉怎麼可能通過這樣的角色拿到金像獎影帝?
張曼玉扮演的女主也很重要。
olive是一個很單純的女孩,有那麼點不諳世事的味道。
正是因為她單純,所以,她對待志偉也是純粹的友情。
她跟志偉的相處是坦蕩的,哪怕親密,也不會讓人覺得「茶」,更不會覺得她在勾引志偉。
郝蕾指導的這個片段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三個人之間是怎樣微妙複雜又牢固的關係,導致兩個重要人物都崩人設了。
郝蕾自己其實是很清楚問題所在的。
她說,因為兩位演員不適合原來的角色,所以,對角色的性格做出了調整,故事還是原來的故事。
但她應該很清楚,人物性格的變化會直接導致故事的變化。
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趁好友不在家,來勾引阿嫂的男主。
一個媚眼如絲,勾引男友好友的女主。
雖然郝蕾在指導表演的時候,強調趙奕歡不能有風塵感,但實際拍出來的感覺,就是有點「粉塵」。
這固然跟演員自己表演的功力有關,也跟郝蕾改變了人物性格有關。
台詞也改得很離譜。
原作里,男主說的是如果你沒見過阿倫該多好。
而到了翻拍,卻變成了,如果阿傑(阿倫)不出現該有多好。
別看只有幾字之差,表達的意思完全不一樣。
前者是志偉的一點遺憾,如果我不帶你認識他,我們是不是有機會?
後者卻好像阿傑阻礙了他們的感情,希望他消失在這個世界。
結合張睿若有所思的表情,感覺接下來他們倆就要合謀「毒殺大郎」。
還有那個最關鍵的吻。
原作的吻,在吻之前,志偉是猶豫的。
那是一個迷茫的,短暫的吻。
就像大腦突然短路,又馬上驚醒。
但翻拍的吻,卻是毫不猶豫的,激烈的,纏綿的,充滿慾望的。
這麼一看,就更像西門慶和潘金蓮了。
最後說說兩個人的表演。
趙奕歡的表演是很模式化的,整個人的狀態顯得非常緊,缺乏鬆弛感,也缺乏對肢體和情緒的控制。
所以,會讓人覺得表演痕迹很重。
張睿比趙奕歡強一些,但也能看出他在演。
尤其是吻完之後的那個趴在桌子上的鏡頭,眼珠子來迴轉,就是郝蕾說的她最討厭的那種表演思考。
總之,不管與不與原片比,這個短片確實像寧靜說的那樣,不好看。
而且這個「不好看」,郝蕾得背鍋。
其實,郝蕾在翻拍《漫長的季節》的季節的時候就有同樣的問題。
傅衛軍,沈墨和殷紅的性格都被改得面目全非。
傅衛軍失去了他的性張力,沈墨變成了脆弱小白花,殷紅成了風塵味十足的潑婦。
當然,每個導演對角色都可以有自己全新的理解,演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演繹。
但如果每個角色在改完之後,失去了原本的魅力,那也可以說是一種失敗吧。
可見,還真不是會演戲的人就都能當導演。
導演需要對劇本和角色有更高層次的理解和把控,這也是一種天賦來的。
要不,怎麼人陳可辛處女作就能拍出《雙城故事》,而郝蕾在前作的肩膀上,卻只拍出了「西門慶與潘金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