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編自亦舒原著的《承歡記》自開播以來,就被很多人痛批魔改原著,失去了原著的靈魂。
但是跟《我的前半生》相比,《承歡記》的愛情部分雖然嚼之無味但並不狗血,再加上父母子女間的親情部分讓很多人找到共鳴,這部劇的討論度還是挺高的。
並且,跟大部分國產劇一樣,《承歡記》也打造了一個完美中略帶遺憾的大結局:
愛作妖的姚志明爸爸回頭是岸,卻快速下線;麥承早和毛毛贏得了官司還領了結婚證;麥承歡和姚志明的愛情平穩發展;只有一人的命運出乎預料,這個人就是劉女士。
1.姚志明的遺憾
在整部劇中,姚志明的命運應該是最悲慘的了。
他幼年跟隨父母遠赴美國,結果爸爸好賭,輸光了家產,還進了局子;母親只能帶著他東躲西藏,而且不久後又因為意外去世。
姚志明幼年失怙,早早習慣了拚命去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就在他靠自己終於掙得成功的事業、並贏得了愛情後,不靠譜的父親又出現了。
姚仁富回國之後,雖然極力討好兒子姚志明,但仍然做出了一些讓人無語的事情,好在經過承歡的勸說,他終於開始開始學習怎樣做好父親。
但遺憾的是,在姚志明對姚仁富消弭了芥蒂的那一刻,姚仁富卻意外出車禍去世了。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意外隨時會來,所以,在親情上,真的不應該太過於計較糾結,因為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失去自己最親的人。
2.麥承早的圓滿
從小被劉婉玉送回娘家的麥承早幼年時期是孤獨而壓抑的,6歲被劉婉玉帶回家後,依然沒有得到母親太多的重視。
所以麥承早對於第一個出現在自己生命里,並對自己好的毛毛生出了別樣的情愫。
縱觀全劇麥承早和毛毛的感情線,我很難感受到勢均力敵的愛情因素,反而覺得像在人生不同階段,互相拯救的恩情。
但無論怎麼說,看到麥承早成功幫毛毛打贏官司並結婚,還是由衷地希望這個缺失太多母愛的麥承早能夠通過新的家庭療愈自己。
有人說,不幸的童年需要用一生去治癒,但是對於麥承早來說,和毛毛在一起,已經完成了自我療愈,成就了自己的圓滿。
3.劉婉玉的覺醒與救贖
對於劉女士這個角色,我是又愛又恨的。
整部劇看下來,劉婉玉從一開始蠻不講理,控制欲爆棚,到最後在女兒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特別讓人共鳴。
很多人看到了劉婉玉對承歡的過度控制,以及對承早的過分忽略,覺得她真的不是一個好媽媽。當初我也覺得這個媽媽做得真的很失敗,至少,我認為自己絕不會成為這樣一個媽媽。
但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也承認,做了媽媽之後,想要堅守自我也真的太難了。
麥承歡的爸爸能力平平,性格窩囊,是一個沒有什麼能力的老好人,連日常搶菜都需要劉女士奮力爭取。
可想而知,這樣一個丈夫,對於劉女士而言,是沒有足夠安全感的。
雖然劉女士很愛自己的丈夫,也感謝他娶了自己,讓自己脫離了安徽的小村莊,站到了大上海的舞台。
但是,老麥的能力實在有限,劉女士即使站上了舞台,也只是一個局外人,在這裡,沒有她的主場,沒有她的特寫。
劉女士只能拼盡全力,希望通過女兒來實現自己出人頭地的夢想。
這期間她遭受的委屈肯定不少,她也開始習慣壓抑自己的需求,去完全滿足家人。
畢竟,從一個女孩蛻變成一個眼裡心裡都是孩子和家人的媽媽,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當初的劉婉玉也不是這樣一個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小姑娘。
只能說歲月如刻刀,磨平了她內心所有的不甘,只剩下了掛在兒女身上的希望。
同為母親,我也曾經像劉婉玉這樣,差點失去自我,想要一輩子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下去。
孩子小的時候,媽媽是沒有晝夜之分的守護神,光照顧孩子就足夠辛苦了,根本無暇再想自己的追求;
孩子長大一點的時候,媽媽又要擔負起輔導孩子學習的責任,再加上家務,想要擁有自己的空間同樣不容易。
我曾經嘗試在孩子四五個月的時候,在網上寫稿賺錢,結果寫了不到一個月,賺了不到一千塊錢,卻突然得到了腰間盤突出,賺的錢連醫藥費都不夠,只能選擇了放棄。
後來,孩子上幼兒園,我想出去找一份工作,卻發現全職七年,我所有的技能都已派不上用場,所有的激情也已經磨滅,想要找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千難萬難。
經歷過多次碰壁的我,終於通過學習寫作確定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心態才得以在日復一日的寫作磨練中漸漸平穩。
所以,我特別明白,像劉婉玉這樣的媽媽,習慣了以孩子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習慣了自己的人生圍著家人轉,想要再找回自己,真的太難太難了。
值得慶幸的是,她有一個好女兒,真正懂她的內心需求,在她心灰意冷的時候陪在她身邊疼愛她,鼓勵她,讓她有勇氣重新找回自己,成全了她當初的夢想。
看到劉婉玉在舞台上唱《新女駙馬》的時候,我真的特別動容,因為她讓我想起了自己通過學習寫作,思想開始覺醒,憑一己之力寫出爆款時的心情。
那是打心底里看到了自己,認可自己的價值,相信了自 己的能力,這一瞬間的滿足足夠支撐著我在寫作這條路上一直堅持下去。
電視劇中的劉婉玉最終還是靠女兒的成全找回了自我,希望電視劇前的我們可以比她更幸運,更強大,我們可以靠自己來成全自己的夢想與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