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30集篇幅講述一個35萬字書寫的故事,本就是一件既艱難又吃力不討的事情。
有幸,我趕上與目睹了這部質量上乘的跨年大劇。
這是一部講述六零後年輕人故事的電視劇,一部不僅著眼繁華之都,更有著那個年代專屬快節奏的敘事風格。
無論是編劇、導演還是演員,幾乎每一步、每個人都顯得如此無懈可擊、如此鋒芒畢露。
回頭看看、坐下想想,或許用40集定格拍攝《繁花》,雖能容納更多的內容,卻未必能給人一種無以言表的心情激蕩。
《繁花》講述的人與事,不是今天大多數普通人能理解或曾經體驗過的。
他更像是一種臆測與揣摩,雖然有著看似樸實無華的道理與外表,卻內藏有無比虛幻的空洞與不真實。
因為這本就不是一個講述綠葉的故事,因為他的名字叫《繁花》。
《繁花》的成功之處在於,無論是老戲骨還是小鮮肉,無論是大牌一線名家還是默默無聞龍套。
他都能通過光影、視覺、音樂與台詞,將你烘托成這個時代不可或缺的一員。
即便時代的主角並不是他們,《繁花》主角也不是他們,可卻能讓你無時無刻不注意到他們的存在與價值。
即便他們早早退場,即便他們悲慘收場,《繁花》都有能力極大化這些不被常人在意的角色分量。
這便是我心目中的《繁花》,一曲色調昏暗的時代輓歌,一幕霓虹閃爍的激情大戲。
他的昏暗吸引了我,他的激情刺激了我。
這種快節奏的刺激與快樂,像有一種無法言明的吸引力,讓人上癮、讓人慾罷不能。
以至於阿寶身曾經的那些人一個個退場後,無論他們是好、是壞,都讓我難以割捨、難以平靜。
《繁花》太過精彩,精彩到希望他的節奏可以慢下來,精彩到希望他可以像電影一樣出個導演剪輯加長版,精彩到希望劇中每一個人都不要退場、都不要離開。
雖然我明白這所有一切總歸是不可能的,可我卻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兒時面對那款仙俠遊戲時的不舍和意難平。
謝謝作者,謝謝編劇,謝謝導演,也謝謝劇中所有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
是你們讓我重新找回了那種感覺,那是一種藏於遺憾中的美感。
誠然,這是一部寫在大結局之前的文章,一篇雖未看過小說卻猜到半分結局的文章。
當高速行駛的列車開始減速,當註定會到達的終點慢慢接近,快要結束旅途中的你是否會顫抖、會不平靜呢?
這是一種與出發前激動截然不同的心境,一種《繁花》凋零前審美疲勞感。
沒有人喜歡凋零的花朵,即便花下的綠葉依舊茂盛。
作為跨年大戲,《繁花》是成功的,可這種成功卻註定會留給人一個無法滿意的結局。
這才是《繁花》該有的意義,因為沒有那種花可以一年四季常開不謝,因為沒有什麼故事可以永遠講述下去。
看著一個個退場的角色,看著他們退場的速度越來越來快,無名的疲憊撲面而來。
也許從一開始我便不該觀看《繁花》,因為《繁花》再鮮艷也總有凋零的那天。
關於《繁花》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裡,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