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月2日電(記者 郎朗) 據國家電影局,2024年元旦假期(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電影總票房為15.33億元,創造了同檔期新的紀錄,票房前5名影片分別為:《一閃一閃亮星星》5.88億元,《年會不能停!》2.29億元,《金手指》2.18億元,《潛行》1.72億元,《非誠勿擾3》5441萬元。
有網友覺得,感覺《一閃一閃亮星星》套路化,劇情漏洞明顯,但是為什麼票房那麼高?而作為十五年前票房遙遙領先的《非誠勿擾》系列的續作,《非誠勿擾3》票房怎麼那麼低?
「就小檔期來說,《一閃一閃亮星星》票房斷崖領先,雖然不多見,但也正常。」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副研究員、北京市文聯簽約評論家孫佳山告訴中新文娛。
雖然都說電影是造夢的藝術,但它本質也是一種商業產品。這個元旦跨年檔,斷崖式的票房差距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電影想得到好的票房,得知道觀眾想要什麼,也得明確自己電影的受眾是誰。
圖為《一閃一閃亮星星》海報
對這兩個問題,《一閃一閃亮星星》和《年會不能停!》顯然比較懂。
孫佳山認為,從電影產業的角度來說,此前我國有「賀歲片」,但無成熟的「賀歲檔」概念。國慶檔之後一直到春節檔,也就是年末這段時間的電影市場,此前往往比較疲軟,而今年元旦熱鬧的電影市場則讓「賀歲檔」這一概念開始出具雛形。就故事本身來說,劇版《一閃一閃亮星星》此前已經培養了觀眾基礎,即便是沒看過這部劇的觀眾,都知道「張萬森,下雪了」這句台詞;在營銷上,片方很明確電影受眾就是年輕人,不僅策划出「下雪場」沉浸式觀影,還成功將「下雪=浪漫=要在下雪天和喜歡的人做浪漫的事」的概念植入人心;再遇到「跨年」這樣特殊的時間點和氛圍,年輕人都想做一點有儀式感的事情,而電影《一閃一閃亮星星》就成了這份儀式感中的一環——這一切都很符合當代青年文化的特點。
雖然兩天就賺到4億票房,還破了多項紀錄,但因為故事本身的缺陷,也使這部電影后續增長乏力。與之相比,《年會不能停!》則呈「黑馬」之勢,正在口碑票房雙豐收,已連續兩天成為票房日冠。
這部電影的受眾也很明確:年輕人,上班族。表面上看,它呈現的是青年人職場文化,它不教育觀眾,是普通人的「嘴替」,是照進現實的、短暫的一束光——這是電影給大家造的夢。
但它最引起共鳴的,則來自於故事的現實性。「一部喜劇,用現實題材講故事,太不容易了。」孫佳山認為,《年會不能停!》不僅替年輕人吐槽了職場文化,還把過去改革開放、國企改革等暗線故事也拉了起來,可以說其中至少有貫穿了兩代人的文化經驗。一部極具現實質感的喜劇,把不同時代的情感結構串聯了起來,緊貼普通人的喜怒哀樂,無論是青年還是中年都能從中找到代入感。《年會不能停!》不僅把年輕觀眾帶進影院,也把中年人吸引進了電影院。
當然,它也不是完美的,有網友覺得電影彙集了太多網路熱梗,角色臉譜化,前期瘋狂嘲諷、解構體系,最終卻以主角得到晉陞,得到體系認同做結局,更是諷刺,多少有些自欺欺人。
圖為《非誠勿擾3》海報
但不得不承認,因為緊緊抓住了年輕人,懂得年輕人的需求,這兩部電影的號召力甚至超過「梁朝偉+劉德華」,而與這兩者相比,《非誠勿擾3》受眾不明確,也不知道走進影院的觀眾想要什麼。
從陣容來說,《非誠勿擾3》無疑是同期電影中最強的配置:馮小剛時隔3年再拍賀歲片,「非誠勿擾」ip加持,葛優、舒淇、范偉大咖雲集——這樣的陣容,確實沒想到會是現在這個票房局面。
《非誠勿擾3》將故事設置在2031年,秦奮和梁笑笑領證後還沒度完蜜月就分離多年。為解秦奮相思之苦,老范(范偉飾)幫秦奮定製了一個智能人笑笑。
這本是頗具先鋒意味的題材,而且早在1996年春晚小品《機器人趣話》中,馮小剛作為編劇就已經進行了探索。
但26年後的今天,從市場反響來看,觀眾似乎並不買賬。燈塔專業版顯示,媒體對該片的票房預測在1.5-2.57億左右,這個數據甚至不如十五年前第一部的票房。
讓人唏噓的是,其實遙想當年,《非誠勿擾》第一部上映時,講的也還是相對年輕人的故事。「今天的《一閃一閃亮星星》和當年的『馮氏喜劇』,其實都是體現了各個階段的青年文化。」孫佳山說,彼時的《甲方乙方》《非誠勿擾》等,也是那時30歲出頭北京年輕人的自我調侃,當初葛優等人出演的時候也是三十多歲四十歲左右,而今他們則已經開始進入老年階段。
雖然年輕人不一定需要馮小剛,但「馮氏喜劇」的觀眾確實已不再是影院消費的主力。
馮小剛和「馮氏喜劇」一度扛起了「賀歲片」市場,風頭無兩,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但時代是在變的,人也是在變的,影視創作者也得順應時代謀求改變。
除非是想獲獎,或者單純記錄、表達的電影,商業電影到最後還是要靠票房說話。想要觀眾走進影院,拿真金白銀買賬,總要真實地了解觀眾需要什麼、電影能為觀眾提供什麼,嬉笑怒罵也好,溫暖浪漫也罷,只有找准受眾,贏得觀眾才能贏得票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