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2天,排片跌至4.6%;票房剛剛突破2000萬,僅列單日第9名。這是《狼群》取得的票房成績。這部由《戰狼》系列出品人呂建民打造,張晉、李治廷、蔣璐霞主演的軍事動作片並沒能如願大殺四方,反而在市場遭到冷遇。
在路演中,談到排片低迷,張晉難掩失望情緒,感嘆動作電影式微,「真的希望動作演員玩命拍的電影,能被更多人看到,也不希望中國的動作電影越來越少。」
與此同時,另一位主演蔣璐霞在片場眉骨斷裂,仍然堅持拍攝的視頻也走紅網路,那句「只要留條命給我就行」的霸氣宣言更讓不少網友動容。
一邊是動作演員的搏命付出,一邊是動作明星的斷代與純正動作片的「消亡」,動作電影人應向何處去?
《狼群》票房遇冷
國產動作電影式微?
《狼群》票房表現不佳背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主演號召力不足,影片品質平平,觀眾對題材審美疲勞,檔期選擇和宣發策略不當等等。因此,從《狼群》的失利上升到國產動作電影的失勢難免有失公允。
眾所周知,軍事動作片是近年來最賣座的類型之一,尤其是2017年《戰狼2》以56.9億登上影史票房冠軍,更在市場掀起了一波「軍事熱」。次年春節檔,林超賢執導的《紅海行動》也再次大獲全勝,豪取36.5億票房。
抗美援朝題材的軍事戰爭動作片《長津湖》系列更是創造了多項影史紀錄,兩部總票房達到驚人的98.41億,證明了這一類型的強大號召力。
但縱觀這幾部電影,我們不難發現,軍事動作片要想賣座並非易事,首先投入不菲,需要用宏大的戰爭場面征服觀眾;其次也要找准主題,引發觀眾的愛國情緒和情感共鳴。
這正是《狼群》所欠缺的地方,影片從製作層面來看更接近於網路電影的水準,故事粗糙,煽情較為生硬,不能完全滿足觀眾對大銀幕軍事動作片的需求。
同時,大量的槍戰戲份和側重寫實的動作設計也讓張晉、蔣璐霞等習武出身的動作演員有些「有勁使不出來」。
除了結尾的近身肉搏,真正展現張晉動作魅力的橋段並不多,抱著想看《殺破狼2》中精彩過招的願望而走進影院的觀眾,難免會有不小的心理落差。
而張晉口中的「動作片式微」也應該指的是此類傳統動作片的逐漸減少。
曾幾何時,以香港黃金時代的功夫片、武俠片、時裝動作片為代表,強調真打實拍,拳拳到肉的「中國動作片」曾經紅遍全球,不僅捧紅了成龍、李連杰、洪金寶等多位享譽世界的功夫巨星,也培養了大批敢打敢拼,敬業專業的龍虎武師。
成龍《我是誰》
然而,近年來,隨著特效技術的發展和觀眾審美喜好的變化,此類動作片的數量確實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
碩果僅存的代表作品還要數甄子丹主演的《葉問》系列,四部總票房超20億,將綜合格鬥與傳統詠春相結合,打出了「甄功夫」的個人特色。
但在《葉問4》收官之後,甄子丹也宣布不再拍攝功夫片,就此大銀幕上的功夫片近乎絕跡。
在時裝動作片方面,甄子丹也是近幾年屈指可數的領軍人物之一。他與吳京、張晉、吳樾等輪番主演的「殺破狼」系列被視為經典,多場招牌動作戲都為觀眾津津樂道。
由他親自擔任動作指導的《怒火·重案》也貢獻了不少動作戲高光時刻。
此外,成龍的「龍氏動作喜劇」也不可不提,《絕地逃亡》《功夫瑜伽》《英倫對決》等依舊票房不俗,但隨著大哥年歲日長,高強度的動作設計也難免越來越少。
由此可見,受制於種種因素,主打拳腳「真功夫」的動作電影在數量上確實越來越少。但與此同時,動作類型並未式微,而是越來越多地與犯罪、懸疑、喜劇等類型相結合,輔之以先進的拍攝手段和後期技術,展現出更多可能性。
傷病與斷代
動作演員的兩大痛點
動作電影的減產與動作明星的斷代,二者之間是相互影響作用的。68歲的成龍依然活躍在一線,看似「當打之年」的甄子丹也已近花甲,張晉、趙文卓、吳樾等後繼力量依然缺乏獨當一面的票房號召力,吳京早早轉型拍攝戰爭片,功夫明星的斷代已成不爭的事實。
這一方面要歸因於特效和拍攝技術的進步。很多過去需要真打實拍的動作場面,現在通過特效和剪接技術就可以完成,這讓很多製片方會優先選擇流量和號召力更強的明星,而非有真功夫的動作演員。
在接受1905電影網專訪時,趙文卓就曾如此感慨,「原來你不會動作,不可能叫動作演員的,機器擺在那兒,要很清楚地看到這個動作是你自己完成的,現在有了電腦特技,還有各種剪接技巧,一秒鐘就可以換一個鏡頭,所以新一代的動作演員越來越少。」
另一方面,他也提到,早年間的功夫明星大多經歷了漫長且艱苦的練功過程,而現在的明星更依賴包裝和流量,很多人可以一夜成名,市場規則的不同註定了越來越少的年輕演員願意潛下心來,練就一身「真功夫」。
著名動作指導、演員錢嘉樂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現在的年輕人缺少吃苦耐勞的龍虎武師精神,「培養一個動作巨星,要經過很長的培育、訓練,還有機遇。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產生的。」
《殺破狼》
除了「後繼無人」,困擾動作演員的另一大問題就是無法避免的傷病。
在與1905電影網的對話中,張晉坦言,自己手腕、肩膀、膝蓋,全身都是傷,這是所有動作演員的「通病」。「每一部戲都會有不同的傷,沒有一部戲能夠平平安安,一點傷不受地拍完。」
一張網友製作的吳京全身傷病圖也曾登上熱搜。他自己也毫不掩飾地說:了解我的觀眾都知道,我身上縫了100多針,沒一塊好地方,全身都是「補丁」。
前年,一部紀錄片《龍虎武師》將香港動作特技演員幾十年如一日的搏命付出推向台前。
在沒有特效,缺少保護的年代,龍虎武師們真正用「命」換來了一個又一個超越極限,驚艷世界的動作場面。
回憶起當年的拍攝狀態,成龍都不禁後怕,「早上斷腳,下午開工…如果一個失手,(命)沒有就沒有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上天這麼照顧我。」
動作演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承受著最高的風險,但到最後往往只能是隱於幕後的無名英雄,他們無疑值得更多的關注和掌聲。
在《狼群》宣傳中,張晉曾在抖音上擔憂地表示:「現在很多人說中國動作片衰落了,我很難過。當年李小龍踢破了『東亞病夫』的牌匾,動作片、功夫片就成了中國人的驕傲。我們會更努力,也請大家支持中國動作電影!」
的確,中國功夫曾是中國電影走向世界最閃亮的一張名片。「真功夫」的拳拳到肉也永遠有著任何特效都無法比擬的真實質感。
但與此同時,中國動作電影人也應該與時俱進,結合先進的電影技術,創作出更多載入史冊的動作場面,在精彩的動作設計之外,更不能忽視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打磨,以滿足觀眾日益提升的審美需求。
中國動作電影永遠不缺少觀眾,只等下一場「好戲」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