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國慶檔的《中國機長》:出乎我的所料

娛樂頭條 1899℃

在看《中國機長》之前,我就下決心一定要寫篇文章,不光為中國機長,還為現在如火如荼的國慶檔。

模糊的記得是九月中旬的時候就已經有《中國機長》的刷屏了,再後來就是《攀登者》的各地巡迴宣傳和《我和我的祖國》爆出票房預售2.5億元。

因為黨支部要在國慶之後一起去觀看《攀登者》所以我就沒有參加舉行的N場免費的點映活動,只選擇了《中國機長》。

關於這部電影我有幾點想說的。

2019年國慶檔的《中國機長》:出乎我的所料 - 陸劇吧


首先在故事上。一聽到《中國機長》的名字,大家腦海里肯定都會反映出《薩利機長》。與《薩利機長》相同的是它們都講了一個在遭遇了空難後,機長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和毅力,安全的將飛機平穩降落的事情,並且電影都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但非常不同的是,《薩利機長》針對的是薩利個人,包括他前後的心理狀態,一次次的閃回也表達著他在接受調查之後對自己的懷疑和在腦海中不斷模擬著如果沒有迫降水面會產生的情況。同時,還有來自各方媒體的關注和管理局認為他操作失誤的調查。而《中國機長》將鏡頭更多的對準了遇難後客艙乘客的反映,和乘務員對乘客的處理安撫等,對機長個人並沒有過多背景個性等立體化的展現。主要強調的是對事件完整性的展現,和在新聞報道中出現過的細節描寫,都在影片中有詳細的顯示。根據我所看到的新聞視頻資料和文字資料,電影中的情節,幾乎是完全重現了當時的場景。有得必有失,事件完整了,對個人的刻畫就會顯得扁平了一些。整體看下來,沒有讓我記得任何一個人物(只想說woc為什麼AB會在裡面,真的辣眼睛),而是對整體都有一個模糊的印象。這也可能是導演想展現的吧——不單單展現一個人的成就,而是展現人物的群像。也像《薩利機長》中薩利最後說的「不只是我,是我們所有人,是傑夫、唐娜、希拉、多林,所有的乘客、救援人員、空管人員、輪渡船員、警局潛水小隊……我們都儘力一份力,我們才得以倖存」。

2019年國慶檔的《中國機長》:出乎我的所料 - 陸劇吧


在意識形態的宣傳上。出乎我的所料,時間定在國慶檔,名字又冠上了「中國」二字,我自然就把它歸類為像《空天獵》那類的片子了(好吧,我承認我在看之前沒有做任何功課,連主演是張涵予也是進電影院才發現的),認為肯定會有些比較生硬的宣傳或者植入,但看完之後發現並沒有,只是在最後處理受傷的副駕駛的時候有些稍顯過分,表現的不太真實——一個人在經歷了萬米高空掛在機艙外面,零下40多度的氣溫,手發紫,臉發腫的情況下,不僅沒有醫護人員前來醫治檢查,還在詢問「是否需要擔架」,有些違背常規的人倫精神。我同時也查詢了四川3U8633航班的新聞,新聞中也對副駕駛的描述較少,其中有在病床前副駕駛員接受採訪時說,自己對當時的狀況不方便透露,需要等待官方的調查結果;還有第二機長在接受央視「面對面」欄目的採訪時說,在從機艙外回到駕駛位上之後,副駕駛主要負責的是發送7700信號的,需要隔一段時間就按一下這個按鈕。所以,由此可見,副駕駛員雖然身體上的傷害不是致命的,但精神一定是受到了不小的打擊。我認為,在現實情況中,當時的機組成員在精神上受到的傷害要遠遠大於他們身體上損傷。但是,無論在電影中還是後續的新聞報道中,對他們精神上的創傷部分都沒有做過多的描寫和報道。我認為這樣的做法,一方面因為精神的傷害是無形的,不易展現;另一方面,整個事件和機組成員都是當做「英雄」來宣傳,所以不能報道「負面」消息;再或者,就是他們沒有心理傷害。我覺得這一點是不太可能的,因為誰都會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經歷,更何況這是一次空難。而且,在「面對面」中機長劉傳健也提到,航醫會對他們進行疏導和評估之後,才允許他們繼續飛行藍天。

2019年國慶檔的《中國機長》:出乎我的所料 - 陸劇吧


其次,處理的比較好的地方在於降落之後,管理局的人上機檢查,只用了「你真牛」這幾個字,既增加了一些詼諧幽默的元素,也沒有像鄉親見到紅軍之後那般的「狂熱」和大功告成的表現。而更加真實的反應了在大災之後的心有餘悸之感。Less is More。

再者,《中國機長》中,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是生怕觀眾無法理解,將事情說的太「白」了,但沒有過多在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有太多的表述,取而代之的是用更加成熟的手法,引導觀眾認同影片所傳遞的價值觀的。並且傳遞出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世價值——敬畏職責、敬畏規章、敬畏生命。在當下主流價值觀已經有所改變的今天,生硬的傳遞已經無法再被人接受。主旋律的要求和內涵也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意識形態的傳遞一旦被觀眾發現就失去了它的作用,所以在我們當下也就形成了一種「去政治化的政治」。就像抖音、微博等現在的新媒體中出現的央視新聞、某某公安部等官方賬號。他們在適應時代的時候,也在改變著時代。

再說說節奏。《中國機長》的節奏,可以算是一個標準商業片的節奏。電影開始20分鐘的時候,飛機起飛,在這之前都是對人物性格和生活背景等的鋪墊;35分鐘的時候進入第一個高潮:玻璃破裂了;1小時05分的時候迎來第二個高潮:飛機要飛到雲里——這是新聞事件中沒有發生過的,為增加電影情節的起伏而增設的內容,增設這樣的內容,不僅提高了觀眾的緊張感,還增加電影的可看性,為情節設置挫折;1小時20分鐘的時候飛機迫降,人員全部得救。節奏設置可以說是有張有弛,有急有緩。我在觀看的時候沒有感覺長時間的喘不過氣,也沒有感覺無聊想玩手機的時候。此外,這次《中國機長》中用乘客各種不同的身份,完美演繹了政治正確。就像美國電影中,必須要有黑皮膚的人種平衡一樣。而且,《薩利機長》中,也在經意、不經意間給了黑人很多鏡頭。很好的節奏把控、不錯的特效設計(個人覺得雲層那部分的特效還是略顯生硬,但就整部影片看已經不錯了)、人物種類多樣化……等幾個方面,我們已經能看出,中國電影的類型化進步。

PS:在電影中,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導演是刻意為之還是無意而做,電影中所有出場的「手機」品牌全部是華為,只有AB使用的手機是一部老款的iPhone,因為在電影院觀看,沒辦法回放,我也不確定自己的觀察是否正確,若是這樣,那導演的意圖是什麼呢?有不一樣看法的胖友們可以說下~另外我是真的厭煩AB

PPS: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劉偉強,從「三建」中的《建軍大業》開始,劉偉強就開始涉足這種「新主流軍事片」,(《中國機長》算新主流軍事片嗎),在《中國機長》中,我沒看到劉偉強導演之前使用的一些風格,這也是導演對自己的一些突破吧。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