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探休格》:炫技?致敬?比謎探更謎的是導演的動機

自2014年的美劇《真探》第一季大獲成功之後,傳統的、橫亘在好萊塢大銀幕與小熒屏之間的阻隔(又名鄙視鏈)已然越來越模糊。電影名導們「下海」操刀電視劇集製作,似乎成為一種潮流,《謎探休格》(sugar)正是順應這種潮流的又一部電視劇作。

雖然劇集的主海報,就是這些年越來越火的老叔科林·法瑞爾,但這並不是引我入坑的原因,畢竟在跨界這件事上,法瑞爾走在一眾好萊塢電影臉之前,咱們老早就在《真探》第二季里欣賞過他的演技。

《謎探休格》海報

《謎探休格》真正令人感到「不得不追」的吸引力,來自其導演費爾南多·梅里爾斯。這巴西人的名字或許有點難記,但只要說出《上帝之城》《不朽的園丁》,還有刷爆2019年頒獎季的《教宗的承繼》,論誰都得承認費爾南多的導演履歷確實硬氣。所以,作為費導在電視劇上的第一次嘗試,《謎探休格》咱們也必須給予關注。

乍看劇名,你肯定猜到這是部懸疑探案劇,若願意再多琢磨下,你大概會認為「謎探」二字說明這部劇的主角——偵探休格的身上也有謎團,或者是他的探案手法不走尋常路。這是兩種非常合理的猜測,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劇情推進,但我想絕大多數觀眾都沒能預期到,這部節奏緩慢、經常出現內心獨白、甚至很有些文藝風格的懸疑劇集,竟然看著看著,就變成了一部科幻劇!

《謎探休格》劇照

老實說,直到休格的真實身份得到確認,我才後知後覺地回想到劇集前半部分的多處鋪墊。你還真不能怪我遲鈍,主要是《迷探休格》的氛圍,大有好萊塢黃金時代黑幫片的調調,沉鬱頓挫,常能引發與破案無關的晦暗情緒。再加上導演安排的大量經典黑白電影片段的閃回,來配合主角休格的內心活動,和休格一開始就提到的心病——妹妹的失蹤,這怎麼看都像是一個通過破案面對精神創傷的偵探故事模板,而遠非能與外星球搭上關係的科幻賽博。

受制於這種被劇集前段營造出的「合理」想像,我甚至一再忽略了休格對自身能力的強調——包括其招招見血的戰鬥力、高超的語言能力,還有他會參與的奇特聚會。觀劇中途,我猜測休格是個退役間諜,畢竟間諜身份可以解釋他具備的非凡能力和他所在的小團體的聚會,但當科幻走向驟然襲來,震驚之餘,我又突然拍著大腿叫道:「對啊,哪有間諜會用休格使用的那種修辭、那種熱忱,去描述東京新宿的十字路口啊?」

費導的這一記安排,真是在人眼皮子底下,擊穿了套路。

《謎探休格》劇照

我的確是被驚喜到了,但與此同時,我又很難確定的評價《迷探休格》作為一部罪案劇是不是好看。撇去那緩慢的節奏和沉鬱的風格不談,費爾南多在這部僅有八集的短劇中,使用了種類極多的攝影方法——大特寫、監控視角、仰視、手持攝影等等。即便是一個通常只會關注劇情發展的普通觀眾,也很難不注意到本劇中鏡頭語言的頻繁轉換。更不要說,當休格每每陷入個人精神世界,屏幕上就突然切入的黑白老電影畫面,這些做法在小熒屏上絕對沒有放在大銀幕上出彩,尤其是在一部主打懸疑探案的劇集上——因為二者幾乎是蓄意打斷了觀眾跟隨休格探案的節奏。

如果劇集結尾於休格的終極身份曝光之前,那我會說,作為成名於大銀幕且手捧眾多專業獎項的名導,費爾南多在《迷探休格》中有炫技的嫌疑,讓本劇的風格大於劇情。可當外星人這件事突然浮出水面,我便不能再如此篤定。最後兩集的故事轉向已經完全脫離了「尋找失蹤女孩兒」這一懸疑命題,而根植於費爾南多的大部分電影作品中的、那種對人類與人性的審判,則隨著休格的身份,呼之欲出。

當看到結局,那些被切入的老電影畫面、那些休格心中被人類行為激起的情緒顫動與反思、那些他與同類之間關於人類社會的對話,還有每每為表達不同pov視角而做的鏡頭語言切換,忽然都貫穿一氣,有了共同的緣由。費爾南多毫無疑問不是在拍一部科幻片,只是在《謎探休格》的故事裡,他需要藉由一位來自外星球、以觀察人類為己任的局外人,來完成對人性的陳述與審判。

休格與案件中牽扯到的每個人類,都不共享同一套價值體系,可他經由調查案件,卻又如此深入每個人類掩埋至深的幽暗與秘密。他對人類,無論是兇手、受害者、幫凶、推波助瀾者、意圖掩埋真相者、親人、愛人、朋友都報以同樣謹慎、冷靜的觀察,因此他所審視的,也就並不是哪一個具體的人類,而是他們作為人類的共性。

然而費爾南多的想表達的是否止於此?我看也難說。

《謎探休格》劇照

兇手背後的慫恿者留下了更多欲說還休的動機。人性之混亂、迷茫、憤怒與黑暗,吸引著兇手背後之人再也不滿於只做一個觀察者,也讓休格最終決定捨棄家園,一腳踏入與人類未知的糾葛。費爾南多心中的人性,或許正是這種深淵,它把曾經擁有最多共性的兩個外星來客,裹挾至善惡的兩端,當他們透過人性相互凝視,勘不破此岸與彼岸的距離,卻只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

我總覺得,這才是《迷探休格》最大的「謎」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