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究竟是不是好電影

泛娛樂頂尖自媒體  只講乾貨和硬邏輯

犀牛娛樂原創

文|南如珉    編輯|朴芳

原本以為陳思誠新片《解密》將成為8月份的救世主,殊不知竟然遭遇了如此的爭議。

這部野心極大的國產史詩電影,在未映之前,就被寄予厚望,不論是影片的品質,還是對市場的預期,都被行業譽為真正的救市之作,陳思誠也在真正往大師領域邁進了一步。但伴隨著影片的點映和上映,伴隨著影片真正跟觀眾見面,卻迎來了如此巨大的爭議,影片的口碑呈現出兩極分化的趨勢。

《解密》遭遇空前的兩極分化

電影市場中遵循一句話:觀眾永遠是對的。當觀眾喜歡一部電影,會用腳來投票,用票房來支持,《戰狼2》、《你好,李煥英》的50億+都是觀眾認可的結果。當然觀眾永遠是對的,這句話只能放在電影市場的層面,完全不能衡量一部電影的品質。當《小時代》等一些電影取得高票房的時候,自然不能說它們是優秀的電影。

所謂觀眾永遠是對的,意味著觀眾很少有誤判,錯將原本高票房的電影,投票成低票房。爛片可以取得高票房,好片自然也會迎來撲街,電影本身的好與壞,很多時候並不會跟市場結果成正比。市場結果只跟觀眾喜不喜歡有關,好的可能並不會喜歡,差的不見得不喜歡,電影都有自身的受眾群體。

在受眾如此細分,口味如此複雜的環境下,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永遠不能說支持《小時代》的觀眾是不對的,也絕不能說討厭《我不是葯神》的觀眾有問題。電影市場的結果,就是通過市場反覆客觀的調節,找到了最終喜歡這部電影的觀眾集合。最終匯總為一句話,高票房不代表高品質,僅代表喜歡這部電影的人相對較多,反之亦然。

綜上之後,基本就能得到一些答案,這個答案遠不僅限於陳思誠的《解密》。那便是《解密》自身是優秀的,於行業標準來說,影片的電影工業、製作水準、聲音、畫面、表演、美術,都符合一部優秀電影的標準。但《解密》的這種好,不見得讓每個觀眾喜歡,畢竟觀眾的標準,跟行業標準千差萬別。

於是,一邊是華語開拓性巨制、電影工業的扛鼎之作,甚至被譽為能夠衝擊奧斯卡、具有國際視野的大片,另一邊卻被觀眾罵得體無完膚,看睡了、中途退場。這兩種評論都是真實存在的,不存在故意捧殺和刻意抹黑,這也正是《解密》的割裂之處。

截止目前,陳思誠這部《解密》顯然是遠未達到預期,票房剛剛突破2億,最終或將落在5億體量,顯然這個數字並不算合理,但在種種客觀局限下,在當下的觀眾素養和整個大的觀影氛圍下,這個數字就是電影市場反覆調試的客觀結果了。

於是很多人會唏噓,如此優秀的國產電影,甚至是一部具有突破性的華語巨制,竟然僅取得這個結果,感慨陳思誠在「包餃子餵豬」,亦或怒罵觀眾「野豬吃不了細糠」。其實不然,也毫無意義,《解密》並非那麼無懈可擊,觀眾也並非一無是處,畢竟觀眾永遠是對的。

有得必有失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要知道,這個行業生存壓力很大,甚至有一部電影虧損,就會直接葬送一個導演的職業生涯。市場大賣跟電影大師是兩個維度,能得其一就已經是彌足珍貴了,除非像諾蘭那種曠世奇才,能夠在兩個維度自由切換,不然絕不能冒險,跳出自己的舒適區。

於陳思誠來講,《唐人街探案》系列已經如此成功,取得了巨大的市場價值,監製在手的《誤殺》系列同樣不遑多讓,他已經在市場端完全證明了自己,於是想打造《解密》這種能夠「留下來」的作品。

正如很多觀眾所提到的《解密》三個問題,首先便是觀眾在電影中看到了《盜夢空間》、《美麗心靈》、《心靈捕手》、《奧本海默》等多部電影的影子,這無疑是詬病最多的。影片確實存在這些問題,不過電影有致敬的元素很正常,如果單單將《解密》放在這個風口浪尖,可能確實有些過於狹隘了。

第二個問題,便是影片的風格。影響電影票房最大的因素,自然是影片的類型風格了,影片並非傳統意義的傳記電影,當然也跟印象中的商業片不盡相同,這裡融合了太多的類型和元素,比如師徒線、家庭線、愛情線,然後融合了家國和時代的背景,導致觀眾認為有些「四不像」,哪都有,哪都不夠。

可以說《解密》確實是之前國產電影罕有的風格,而且也不是傳統商業片的路數,緩慢的節奏,傳記片式的衝突,這些新的嘗試讓一些觀眾有所不適,甚至遭到觀眾的抵制和中途退場。反倒喜歡這部電影的受眾,非常的沉浸,新穎的元素讓他們獲得了巨大的滿足,這是影片口碑兩極化的關鍵。

最後一個問題,無疑是電影彩蛋了,可能這是電影最被觀眾吐槽的一點,就目前整個映後的反饋、口碑的收集來說,這個槽點確實是引發廣泛討論,進而影響到了口碑和票房。或許於陳思誠來說,這是一種「打破第四面牆」的創作方式,殊不知有如此巨大的影響。

目前《解密》已經多日點映外加幾天的上映,至少截止目前影片並未看到要口碑發酵的跡象,但電影在工業化層面無疑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