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紫金財經原創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成龍2024年暑假檔的重磅影片《傳說》上映後,圍繞影片中「真」「假」成龍的話題熱情不減。該片是《神話》的姊妹篇,講述了成龍飾演的男主穿越時空的傳奇故事。然而,上映以來票房不佳,投資高達3億元,上映兩周時間票房都未過億。
看似問題出在「穿越」的技術上,即ai換臉。在影片中,為了展現成龍飾演的「陳教授」的前世今生,博納影業利用ai技術復原了年輕的成龍形象,數字人成龍的出演量超過70%。這本來是想給觀眾一個驚喜,卻因ai人的表情遠不及成龍本尊豐富而反響平平。
儘管電影作品中用電腦製作特效已不足為奇,甚至有些影視人物全部由「動捕」演員配合電腦後期製作成型,表情動作十分自然,但完全由ai技術打造的年輕版成龍,限於技術原因,自然無法與之相提並論。這也引發了對於ai數字人在電影中觀眾接受度的思考。或許,在此片中,觀眾更期待看到的是真實演員的表演,而非技術實現的替代品。
因此,《傳說》電影不好看這個鍋,ai可不能全背。因為博納影業這樣一個熱衷前沿技術的影視公司,在技術實現的路徑以及如何迎合觀眾審美,二者如何取捨,依然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傳說》此前宣發時ai科技感十足,拉高了市場期待,也引發了業內熱議。這部由中國香港導演唐季禮執導的電影,嘗試將ai技術應用於電影製作,實現了「27歲成龍」的呈現,無疑是一次創新的科技跨越。唐季禮曾執導過《神話》、《紅番區》、《警察故事》等多部爆款影片,他表示,與「年輕的成龍」合作一直是他的心愿,在《傳說》中,通過ai技術,這一心愿得以實現。不僅「ai成龍」令人矚目,電影中還有大規模使用ai技術塑造的冰川神廟、荒沙大漠等宏大場景,充分展現了電影製作的科技進步。然而,儘管電影中的「ai成龍」在技術上堪稱國內數字人技術的頂流水平,但受限於ai技術以及觀眾對成龍早已形成的「心理畫像」,這一形象很難讓人有代入感,因此也難引發觀眾的情感共鳴。紫金財經小編在觀看電影時,雖然一開始並不知道年輕版成龍是ai人,但很快就察覺到了這一點。這主要是因為數字人的表情和動作與真實演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無法完全模擬出真實演員的表演風格和情感表達。這也反映了當前ai技術在模擬真實人類表演方面的局限性。
不過,這次《傳說》票房不佳問題並不完全在於「ai成龍」,而是整部故事並沒有那麼驚艷。影片延續了2005年上映的《神話》的故事風格,古代與當代兩條故事線聯動,場面恢弘,動作戲分量足,但故事情節卻可以用俗套來形容,堪稱《神話》的翻版。由於缺少像前作金喜善的驚艷舞蹈和絕配的影視歌曲《美麗的神話》等加持,觀眾看了《傳說》影片開頭就知道結尾,即便有精彩的動作戲加分,也無法讓觀眾認為票價值了。這也反映了當前電影在故事創新方面的不足,過於依賴老套的故事情節和角色設定,難以吸引觀眾的眼球。不可忽視的是,ai技術正在改變影視行業,並對影視製作、演員生態等產生很大衝擊。然而,技術的運用只是手段,真正決定電影質量的是故事和表演。對於《傳說》來說,雖然嘗試了創新的科技手段,但在故事和表演上卻未能打動觀眾的心。這也提醒影視製作方,在追求技術創新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故事的創新和表演的真實感,只有兩者相結合,才能創作出真正受觀眾喜愛的電影作品。不可否認的是,這是一次ai在電影製作上的創新性嘗試。雖然ai技術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潛力巨大。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ai技術大概率會在電影製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故事創新,如何讓觀眾在享受科技帶來的視覺盛宴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鳴,這是中國電影人需要思考的問題。自2023年完成上市目標後,博納影業的野心並未止步,從公司財報和對外發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已經鎖定——那就是ai技術。博納影業希望通過影視技術的創新實現持續健康的價值增長,在面對觀眾與行業變化時求新求變,其布局不僅包括ai電影,還涉及ai短劇和ai動畫等多個領域,顯示出他們對新技術應用的廣泛探索和深入實踐。回顧過去,博納影業以香港電影發跡,參與多部合拍片的製片與發行,最終在納斯達克敲鐘,完成了上市壯舉。此後,以《智取威虎山》為開端,博納影業開創了主旋律大片時代,票房也屢破紀錄,業績穩中向好。從《智取威虎山》中,可以看到博納影業對於影視後期製作的專註和細節的精緻刻畫,這部電影中電腦技術製作的老虎,逼真得讓人以為劇組真的從東北老林子里請來了一位資深的「虎演員」。加上之後的《湄公河行動》和《紅海行動》,這三部作品構成了博納的「山河海三部曲」,其中大量的電腦製作場景和鏡頭,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曾在採訪中談到,「ai技術不是未來,未來已來,ai正在深刻地改變著影視行業的格局。」他以《傳說》為例,指出這部電影中ai技術不僅實現了過去難以完成的特效製作,更通過數字人技術,讓演員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拍攝任務,大幅度降低了製作成本。如果觀眾覺得《傳說》不能代表博納在ai方向上的努力,那麼可以去看看博納影業近期聯手抖音推出的ai短劇《三星堆·未來啟示錄》。這是博納影業ai工作室首部ai短劇,它基於位元組跳動的豆包大模型技術,為《三星堆:未來啟示錄》提供了從ai劇本創作、概念及分鏡設計、鏡頭畫面生成、圖像到視頻轉換等十餘種ai技術。然而,在擁抱ai技術的過程中,博納影業的短板也越來越明顯,那就是劇情的保守,甚至稱得上是傳統。比如《傳說》的故事風格來源於《神話》,而《三星堆·未來啟示錄》則稱得上是致敬《三體》。藉助ai技術的賦能,博納影業彷彿插上了科技翅膀,但在突出ai製作的同時,故事情節和內容創作卻越發顯得守舊。這不禁讓人思考,技術是否真的能夠完全替代創意和故事本身的價值?在博納影業製作出更逼真的數字人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用好aigc技術,生成更多創意劇本,並大膽地進行拍攝。畢竟,只有不斷創新和突破劇本題材和演出形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在ai技術的運用上,好萊塢更早地邁出步伐。派拉蒙和迪士尼等大牌電影公司早就在製作過程中探索ai數字人的使用。例如,2023年上映的《奪寶奇兵:命運轉盤》就使用了ai技術使哈里森·福特年輕化,生成逼真的表演效果。然而,這種單純以ai「返老還童」為噱頭的影視作品,票房表現不理想,《奪寶奇兵:命運轉盤》在北美及海外市場的票房均低於預期,顯示出觀眾對於此類技術的審慎態度。此次博納影業在ai影視方面的嘗試也遭遇了類似的困境,儘管《傳說》在ai技術上有所突破,但票房同樣不好。這表明單純依賴技術實現,並不足以支撐起一部成功的電影作品,觀眾對於故事情節和內容的關注度仍然遠高於技術本身。回顧影視技術的發展歷程,從《侏羅紀公園》系列的cg恐龍、炫酷的3d攝影,到《阿凡達》系列的動作捕捉、3d觀影,再到《雙子殺手》的高幀技術、數字合成威爾·史密斯,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然而,新技術的成功都離不開一個共同的前提,那就是它們是否能被巧妙地融入到故事情節中。而2019年上映的《雙子殺手》票房不佳就早有驗證,光靠ai技術換臉或讓主角「年輕化」,觀眾並不會為此買單。
ai技術的引入無疑為影視製作帶來成本控制殺手鐧,過去用真人拍攝電影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而現在使用ai數字人則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拍攝,大幅降低片酬和後期製作成本。但這種成本控制的優勢並不能掩蓋ai技術在影視製作中的局限性,尤其是當ai技術被用於替代演員和編劇時,它所引發的爭議和反抗也愈發激烈。去年,代表16萬演藝人員的美國演員工會及廣播電視藝人聯合工會(sag-aftra)宣布與製片公司的談判破裂,進行大罷工。除了演員、編劇與資方的薪資矛盾外,人工智慧(ai)可能取代演員和編劇的威脅成為主要原因。這一事件再次凸顯ai技術在影視行業中的敏感地位,以及它所帶來的深刻變革。歷史的車輪總是不斷前進,ai技術勢不可擋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隨著sora等ai生成工具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全ai電影的到來或許已經不再遙遠。那麼,面對這一變革,影視行業應該如何應對呢?紫金財經提醒各位,必須認識到,ai技術的出現無疑會改變影視工業流程,標準化、制式化的創作和職業將被更多替代,而具有獨立思考、具備豐富創意的內容及工作的重要性將更加凸顯。不論是影視行業從業者還是駕駛員、作家、平面設計師,都需要積極擁抱ai技術,將其作為一種全新的工具來放飛想像力,演化出新的創作類型,探索出多條獨特的創意之路。儘管ai可能會替代一些傳統的工作崗位,但同時也會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和需求,比如ai後期人員、ai劇情設計師、ai導演等新興職業的出現。影視行業從業者應該看到ai技術所帶來的挑戰和機遇,不斷學習和適應新的環境,以更好地應對這一變革,並成為變革的受益者。儘管ai技術具有強大的潛力和優勢,但它並不是萬能的。在影視製作中,人的創意和思維仍然是最寶貴的資源,ai技術可以提供幫助和支持,但無法替代人類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需要用我們的創意和思維來指引ai技術的發展方向,確保它能夠真正地為影視行業帶來積極的影響和變革。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其納入國家優先發展戰略,這種政策支持為ai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堅實的後盾。觀眾也並非不接受ai技術在影視場景的運用,甚至並不排斥數字人代替真人演出,但觀眾仍然需要一個完整的世界觀和連續的敘事鏈來撐起整個故事。總而言之,我們希望ai技術在影視創作上是來實現和幫忙,而不是完全替代人類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