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冰行動》《狂飆》《唐人街探案》《風起洛陽》,一部部爆款懸疑罪案題材作品背後,都有徐蜜這位女性製片人的身影。
製片人徐蜜
作為愛奇藝風起工作室的負責人,徐蜜深耕懸疑題材的創製作多年,整理出了一整套該類型的創作方法論。在確立了懸疑題材創製作優勢後,她並未止步不前。
「現在人們都是碎片化的時間,社會環境也節奏越來越快,很多觀眾都在追求快節奏強劇情的影視作品,所以懸疑會是長久不衰的大類型,但層出不窮的懸疑劇讓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她坦言,「懸疑劇的尺度已經不是我們追求的方向了,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嘗試『懸疑+』類型,將來還會涉及更多元素疊加的懸疑劇題材,拓寬懸疑賽道。」
比如女性懸疑題材,就是徐蜜嘗試的方向。2021年,趙麗穎主演的《誰是兇手》在愛奇藝的迷霧劇場開播,故事新穎,熱度頗高。
《誰是兇手》海報
但在徐蜜回憶中,《誰是兇手》因為題材的原因,導致三條人物主線的其中兩條都要進行推翻式的修改,「當時已經拍完,經過了我們和後期導演、剪輯指導的各種嘗試和努力,最後從24集縮減到16集播出。」無疑,這樣的刪減對項目是有折損的,但這種克服困難往前推進的經驗無疑對團隊是寶貴的錘鍊機會。
在徐蜜看來,懸疑題材的女性用戶比例並不低。「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編劇加入到創作團隊,以及市場上女性懸疑越來越多。」她期待著會有更多的懸疑新類型出現。
懸疑賽道之外,徐蜜在勇敢嘗試文學ip改編。2021年,她接觸到山東作家趙德發的小說《繾綣與決絕》,當時就被小說質樸而厚重的文學質感吸引。封建且動蕩的年代,一個齊魯山區地主家的小姐臨嫁前被土匪綁走,隨後陰差陽錯嫁到了農民家,從而展開了一個村子、兩個階層、三個家庭之間的故事。「人物之間情感濃度很飽滿,人物與土地與時代的情感張力十足,是一部觀賞性和文學性都能兼顧的作品。」該小說被改編成年代電視劇《生萬物》,由著名導演劉家成執導,楊冪、歐豪主演,目前正在拍攝中。徐蜜坦言,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大的類型跨越,「我覺得可能我從40歲以後開始越來越關注社會、人、時代,更多了一層思考和認知,所以也想更多地涉入這個類型領域。」
在徐蜜看來,《生萬物》這個項目的改編中,必須尊重時代背景、地域人情、生活習俗,美術道具都盡量做到還原,「這樣呈現出來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和人物」。基於項目的獨特性,徐蜜和團隊決定把小說中的故事時間跨度縮短,由原先七十年跨度幾代人的故事,改編為集中講述三十年左右兩代人的故事。同時,根據當下的時代精神,「我們對開啟這個故事的女主進行調整,把在封建思想下被命運擺弄逆來順受的女主,改變成了與命運抗爭、掌握自己命運的人,」徐蜜表示,「這個改變更能與當下女性觀眾產生共鳴。」
在與徐蜜的對話中,她分享了她的創作方法論,也談到了新作《生萬物》的創作故事。
《生萬物》概念海報
【對話】
談女性懸疑:越來越多女性編劇加入創作
澎湃新聞:在你的履歷里看到了不少懸疑作品,能否聊聊在懸疑劇的類型創新方面,團隊共同進行了怎樣的探索和思考?
徐蜜:懸疑劇作為一個大類型,其實裡面的細分種類也是很多的。《破冰行動》《狂飆》屬於公安涉案類,敵我雙方勢力是顯現的,所以更側重於正邪的博弈,對抗性,在推理層面沒有那麼強化;《誰是兇手》《唐人街探案》屬於犯罪懸疑類,更側重於推理,尋找兇手和真相;還有待播的《二十一天》屬於災難懸疑,更側重於人性的探討;《正當防衛》更側重於社會派懸疑,關注社會現象和熱點;我們正在拍攝的《低智商犯罪》則主打黑色幽默懸疑,還有我們正在籌備的情感懸疑劇。
《狂飆》海報
《正當防衛》海報
現在人們都是碎片化的時間,社會環境也節奏越來越快,很多觀眾追求同樣快節奏強劇情的影視作品,所以懸疑是在一個時期里會長久不衰的大類型。但層出不窮的懸疑劇,會讓觀眾的要求越來越高,懸疑劇的尺度,已經不是我們去追求的方向了,我們一直在思考和嘗試懸疑+的類型,將來還會涉及更多元素疊加的懸疑劇題材,拓寬懸疑賽道。
澎湃新聞:《狂飆》《誰是兇手》《顯微鏡下的大明》,每個作品都在其類型賽道上有著巨大創新性,但創新意味著項目執行從頭到尾應該也有許多「坑」和風險需要規避。在這點上,作為製片人如何考量,和進行風險控制?
徐蜜:首先創新就有可能失敗,我們只是儘力把風險降到最低,我們目前還算比較幸運,沒有在創新的路上遭遇失敗,但「坑」我們還是遇到不少的。
比如《誰是兇手》因為題材的原因,導致我們三條人物主線其中兩條主線要推翻式的修改,但當時已經拍完,經過了我們和後期導演、剪輯指導的各種嘗試和努力,最後從24集縮減到16集播出。其實對一個項目來說,損失是很大的,但好在播出後的結果還是非常不錯的,總算是平穩著陸,有驚無險。因為有過這個經歷,再加之我做的公安涉案類型劇比較多,而且我屬於從傳統影視公司成長出來的,所以對於審查風險的意識還是比較強的。
而面對第二種風險——市場,其實就要隨時關注新聞、社會和大眾的情緒,第一時間去看最新播出的項目,多維度地了解觀眾的感受和關注點,通過他們對於項目的感受去了解他們的狀態情緒和喜好審美,儘可能通過這些方面來減少市場的風險。
《誰是兇手》劇照
澎湃新聞:《誰是兇手》是近些年成功的女性懸疑作品,但女性懸疑這個題材,近些年成功的並不多,對於這一題材,你認為它有沒有先天劣勢?如果有,如何規避?
徐蜜:據我們的用戶分析,女性觀眾在懸疑劇的佔比其實是很高的,但女性懸疑不好做的原因,從我的經驗分析:第一,編劇。因為大多數寫懸疑劇的編劇是男性,對於女性角色,他們很難拿捏得那麼準確,這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在這個類型的發展初期,大家對懸疑劇的受眾判斷,會認為男性觀眾占很高的比重,再加上男性編劇居多,所以自然女性懸疑會比較少。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編劇加入到創作團隊,以及市場在變化,這個類型的女性觀眾越來越多,我想未來甚至會有更多的懸疑類型出現。
談ip改編:呈現真實的歷史和人物
澎湃新聞:從《狂飆》到《生萬物》,類型跨越很大,能否聊聊這個項目的緣起?以及為何會做這麼大的類型跨越?
徐蜜:從2021年我接觸到這個項目,當時就被質樸而厚重的文學質感吸引,封建且動蕩的年代,一個齊魯山區地主家的小姐,因為臨嫁前被土匪綁走,陰差陽錯地嫁到了農民家,從而展開了一個村子、兩個階層、三個家庭之間的故事。人物之間的情感濃度很飽滿,人物與土地與時代的情感張力十足,是一部觀賞性和文學性都能兼顧的作品。至於為什麼做這麼大的類型跨越,我覺得可能從40歲以後,我開始越來越關注社會、人、時代,更多了一層思考和認知,所以也想更多地涉入這個領域。
澎湃新聞:作為ip改編作品,影視化過程中,怎樣做到既尊重原著又有所創新?我們的創新主要在哪些方面?如何做到與當今時代下觀眾產生共鳴?
徐蜜:無論是什麼ip的改編,首先要保留最初打動我們自己的那個點,這也極可能是能打動觀眾的地方。在《生萬物》這個項目的改編中,我們必須尊重時代背景、地域人情、生活習俗,美術道具都盡量做到還原,這樣呈現出來的是一段真實的歷史和人物,在這個紮實的背景中我們去創新,基於我們項目的獨特性,我們決定把故事時間跨度縮短,原來的70年跨度幾代人的故事,改編為主要集中講述30年左右兩代人的故事。
順著前面的變化,我們又把開啟這個故事的女主進行相應調整,把在封建思想下被命運擺弄逆來順受的女主,改變成了與命運抗爭、去掌握自己命運的人。這個改變,更能與當下女性觀眾產生共鳴。另外,這個劇里男女主的情感模式,也會治癒當下的年輕人,把苦難變成了相互依靠的溫情,把文學作品裡人性較為灰暗的底色調亮。我們的影像風格,也會跟我們整部戲的氣質作出相應調整。
澎湃新聞:劉家成導演最出名的作品是京派文化系列,比如《情滿四合院》等,他來執導《生萬物》這樣一部農村題材也比較出人意料。與他合作,總體感受如何?會有磨合的過程嗎?
徐蜜:劉家成導演是一位德藝雙馨的導演,看過他很多優秀的作品,他很多的作品都是在展現時代、家、人物的命運和情感關係,雖然他本身是北京人,也拍過很多京派作品,但我們這部劇的發生地山東,也屬於北方,而且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與導演質樸謙和儒雅的氣質如出一轍。
從我們在最初階段,幾個核心創作者在辦公室隔三岔五地召開劇本會開始,到後續定主創、演員試戲試妝、音樂特效的溝通探討等,我跟導演很多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還有劉洋導演,我們三個人有一個創作群,經常會在群里展開各種討論,大家非常有默契,這也是我非常愉快的一次創作經歷。
澎湃新聞:談到與劉家成導演的合作,你覺得導演和製片人最好的合作狀態,應該是怎樣的?
徐蜜:我覺得,製片人和導演的良好的合作關係,應該是彼此認可對方的專業能力,信任對方的人品,互相尊重這是基礎。面對項目開放式聽取意見,採納好的建議,製片人在保證生產的情況下多站在創作角度思考,導演在保證創作的情況下多站在生產角度思考,大家能做到信任、接納、換位思考,我覺得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
談《生萬物》:「靠天吃飯」的劇
澎湃新聞:《生萬物》在拍攝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和挑戰?是怎樣解決的?
徐蜜:《生萬物》是一個講述跨度幾十年的故事,一定會有四季的變化,而我們故事的開篇就是冬季,並且佔比較大,但我們開機已經是四月了,樹葉陸續都發芽了,但我們要呈現的是雪景,所以特效在我們籌備前就開始工作了,一方面後期要大量的去綠,另一方面,我們一部分的雪景戲要等冬天再去拍攝。但村裡、屋外的雪景是要大量人工造雪的,並且要跟還未拍攝的雪景接戲,這對於我們的特效量是很大的。
另外,這部劇拍攝的是農民和土地,小麥就是我們的重要道具之一,一年四季的小麥的生長變化豐收都是我們要拍攝的,劇組租下了近100畝地,在小麥成熟的時候,我們有一場重場戲,要拍燒一塊麥田。區域很小,但因為劇本一直在調整,眼看著開始掉麥粒了,麥稈也開始耷拉了,顏色也變了,而且山東開始進入雨季,一場大雨過後,可能麥田就沒法拍了。
我們是一部「靠天吃飯」的劇,全劇組心急如焚,總算在最後幾天,劇本修改出來了,那幾天恰好沒下雨,但又進入高溫,劇組給小麥調了顏色,在四十多度的高溫天氣里連續拍攝了3天。我們在山東這次的拍攝,遇到了酷暑,又趕上了雨季。酷暑,除了我們的工作人員,連我們的動物演員們都中暑了;雨季,又擔心我們的莊稼,真的體會到農民靠天吃飯的不易。
澎湃新聞:《生萬物》目前曝光的演員陣容,很讓人期待。請問你和團隊在選角上怎麼考慮的?請評價下幾位主演,跟他們的合作感受如何?
徐蜜:我們是一個群像戲,每一個角色都很重要,這是在項目最初階段就和導演達成的共識。其實在看劇本的時候,有一些主演的人選,已經在我們腦海里了,比如倪大紅、秦海璐、林永健、遲蓬這幾位老師。剩下的很多角色,都是我們和導演經過很多輪的試戲選出來的。
我覺得,我們這部劇所有的演員都很棒,都很努力,我們這部劇收工後,很多演員都會自發在一起討論角色,這基本是咱們劇組的常態,我相信等這部劇播出時,大家會看到演員們帶來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