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103場好評不斷 來自大涼山的民族歌劇《彝紅》創作出品十周年

俄的小余 馬海霞 封面新聞記者 羅石芊

7月14日,中國原創民族歌劇《彝紅》創作出品十周年座談會在四川涼山州西昌市舉行。現場,多名嘉賓以及歌劇出品方、主創團隊、主演等齊聚一堂,共話《彝紅》的過去與未來。

座談會現場 圖據涼山文旅集團

《彝紅》是彝族文化藝術史上首部歌劇,由涼山文旅集團、涼山歌舞團出品,2014年7月15日首演,至今已有10年。10年來,《彝紅》演出103場,先後獲得第二屆中國歌劇節優秀劇目二等獎、第六屆國際戲劇奧林匹克獎、第三屆四川省文華獎、四川省第七屆少數民族藝術節最佳劇目獎等多個重要獎項,獲得了廣大觀眾和業界的一致好評。

《彝紅》演出十周年現場 圖據涼山文旅集團

《彝紅》不僅再現了著名的彝海結盟故事,更融合展現了獨特的彝族音樂藝術魅力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特色。為了在眾多類似題材作品中脫穎而出,《彝紅》啟用了強大的創作陣容,國家一級編劇、四川人藝原藝術總監李亭任編劇,著名戲劇導演、解放軍總政歌劇團原團長黃定山任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曹平任導演,四川通俗音樂協會主席劉黨慶作曲,國家一級指揮唐青石任音樂總監、指揮。

座談會上,《彝紅》藝術總監、編劇、作詞李亭表示,從一開始的「壓力重重」到「靈光乍現」,傾注了所有主創團隊的心血,從音樂劇版本到歌劇版本的轉變,主創和演員們精益求精的態度,才成就了如今的力作。

《彝紅》將傳統紅色題材與當代舞台藝術結合在一起,藉助涼山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提供了一個有內涵而又特別的故事,有人物形象又有文化質感的舞台戲劇作品,讓觀眾在與歷史的天空對話的同時,又為劇中的人物命運而感心動容,在歷史事件、戲劇衝突與民族風情的交織中獲得歷史的認知和審美的愉悅。

《彝紅》劇照 圖據涼山文旅集團

《彝紅》劇中,原生態的彝語演唱,像遠山的呼喚引領觀眾走進歷史,走進涼山,走進一個民族的內心世界。據介紹,《彝紅》中,95%的演員都是涼山本土的民族演員,他們不具備專業的音樂劇表演技能,大多數人基本都是從零開始學習音樂劇的舞台表現。也正因如此,演員在舞台上反而更能真情流露,用心去表演。

在《彝紅》總導演、著名戲劇導演、解放軍總政歌劇團原團長黃定山看來,《彝紅》和彝族演員們更像是相互成就的「雙向奔赴」。彝族演員們因具備獨有的民族屬性和氣質,能理解藝術作品要表達的感情,而反覆打磨的《彝紅》也是培養優秀演員的平台,沒有好作品培養不出好演員。

涼山是歌舞之鄉,從驚艷全國的彝族舞蹈《快樂的諾蘇》到話劇《奴隸之歌》,從電影《我的聖途》到電視劇《彝海結盟》,無不都在詮釋著涼山是一方萌發藝術創作生機的沃土。

近年來,涼山以民族團結進步為抓手,不斷擦亮民族團結一家親的亮麗名片。如今,在「文旅強州戰略」背景下,涼山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正在蓬勃發展,以《彝紅》為代表的一大批涼山本土優秀文旅品牌正在不斷崛起,成為助力涼山以創建中國文藝新坐標和西部文旅新ip為目標、努力加快建設四川省文藝副中心的有效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