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賓尹與「四萬兩狀元」韓敬的是是非非

湯賓尹(1569-1628),宣城人,明朝萬曆年間的朝廷紅人。他是萬曆二十三年(1595)殿試榜眼(進士第二名),因為擅長八股文、公文,很快成為皇帝身邊的得力大臣,朝廷內外製書詔令,一應出自他手。萬曆三十八年(1610)作為科舉會試同考官,他將一名連進士都沒考中的舉子,硬生生拉上狀元的寶座!這名舉子就是他的門生韓敬。湯賓尹當時是宣城乃至整個江南在京為官的頭領人物,故人稱「湯宣城」。 

科舉作弊,一旦被坐實,是要掉腦袋的。湯賓尹僅僅是這一科的同考官,而不是主考官,他是如何把韓敬從被刷掉的進士名單中撈出來?又是如何讓皇帝欽點韓敬為第一名的呢? 

湯賓尹書法

落難榜眼收高徒

 湯賓尹出生地為宣城市宣州區洪林鎮湯村,與郎溪縣比鄰,是個典型的皖南山區小集鎮。

 湯賓尹出身軍戶。在明朝,軍戶有自耕自作的田地,不用向官府納稅,但有承擔兵役的義務和責任。明初,軍戶子弟不允許「出軍」,即不允許脫離軍籍,只可以當兵,這是確保軍需的形勢決定的。後來,軍戶有五個男丁的,可以允許一名出軍,比如參加科舉考試,入仕為官,但這必須經過兵部的書面許可。作為軍戶子弟的湯賓尹,之所以能讀書並參加科舉考試,可以推知其至少有兄弟五人。

 湯賓尹也確實有讀書的天賦。萬曆二十二年(1594),他參加南直隸鄉試,考中舉人。次年,赴京參加禮部主持的會試,他以第一名成績(會元)取得殿試資格。在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中,湯賓尹屈居第二(即榜眼),被授翰林院編修。他是八股文寫作高手,詔書公文得心應手,很快成為翰林院「大筆杆子」,多次得到萬曆皇帝的賞賜。

 萬曆二十七年(1599),發生在宣城的一件民事官司,給湯賓尹的生活和政治前途帶來了巨大影響。湯賓尹有個本家叫湯一泰,他看中了本地徐家一個閨女,想娶徐氏為妻,可徐氏自幼被許配給施家,但湯一泰強行下了聘禮,要娶徐氏。

 徐家知道湯一泰的後台人物是朝廷翰林湯賓尹,不敢得罪,便急忙通報施家,請施家連夜把徐氏娶回家,以免夜長夢多。孰料這一招惹怒了湯一泰,他立即向官府告狀,稱徐家違制「悔婚」。公堂之上,湯一泰恐嚇徐氏稱:我已下聘禮,你必須嫁給我,否則,徐、施兩家都要承擔嚴重後果。同時,湯一泰又溝通衙門,將施家父子及媒人押上公堂,一頓暴揍。當晚,徐氏被帶進城內一家旅店軟禁起來。徐氏自感湯一泰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又不願意委身於湯家,便在夜深人靜時,將衣袖褲管縫得嚴嚴實實的,投水自盡。一時間,貞烈女子被逼投水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群情洶湧。在士林一再請求下,知府申請朝廷允許,為徐氏建立貞烈祠堂,以示旌表。

 因為施家公子是諸生,諸生與諸生惺惺相惜,於是滿城讀書人忿忿不平,事態繼續擴大,終於激起「民變」,紛紛要求制裁湯一泰,坊間甚至將湯一泰的事嫁接到湯賓尹頭上。湯賓尹在翰林院也坐立不安,「遁跡」浙江西湖。湯賓尹在西湖避風時,遇到前來拜訪的國子監太學生韓敬。韓敬(1580-1640),湖州人。父親韓紹,進士,長樂縣令。長樂,今屬福州。這個時候,韓敬身攜50兩銀子,慕名拜師,讓湯賓尹感到非常受用。從此,韓敬成為湯賓尹學生,兩人聯繫十分密切。

湯賓尹著作《睡庵稿》

「越房」操作選狀元

 宣城的徐氏案件最終是怎麼處理的,文獻記載語焉不詳,但湯賓尹還是身居翰林,繼續拿他的筆杆子。

 萬曆三十八年(1610),禮部舉行會試。這一科的主考官是蕭雲舉(1554-1627)和王圖(1557-1627)。這兩位主考官是萬曆十四年(1586)同科進士,尤其蕭雲舉,他是明神宗、明光宗、明熹宗三朝帝師,在朝中威望很高。同時,湯賓尹、徐鑾等為同考官。同考官也叫房考官。考場分若干考房,每一間考房由一名同考官監考。同考官負責本考房舉子試卷的分發、閱卷,然後,將閱卷意見以書面形式呈報主考官。

 韓敬與湯賓尹事先有溝通,約定會試答卷上的特殊記號。可會試時,韓敬在徐鑾考房,並不在湯賓尹考房。會試結束,湯賓尹在所擬進士名單中沒有見到韓敬的名字,就知道韓敬被徐鑾刷掉了。他立即去徐鑾考房中查找韓敬的答卷。按照規定,同考官的這種行為叫「越房」,這是歷來被嚴格禁止的行為。可是,湯賓尹仗著自己是皇帝的寵臣,強行從被徐鑾刷掉的試卷中撈出韓敬的。他把韓敬的答卷帶回自己的考房,將徐鑾的批閱意見塗去,重新簽上自己的批閱意見。

 湯賓尹的行為立即被其他同考官發現,他們便紛紛效仿,從被刷掉的答卷中找出自己的「關係戶」,一下「搜檢」出18位。

 這一惡劣行為立即引起知舉官吳道南的關注。知舉官,是專門負責監督考試過程中舞弊現象的。但是,湯賓尹並不畏懼吳道南,他居然與吳道南公開爭吵,為韓敬「據理」力爭。就這樣,韓敬的答卷及同考官的批閱意見與其他擬選進士的答卷,一併被呈送到主考官面前,「順利」進入確定會試名次的環節。

 湯賓尹又找到主考官蕭雲舉和王圖,不知使了什麼手段,將韓敬列為第三(探花)。第一名是大名鼎鼎的江南風流才子錢謙益。

 操作並未停止。據說湯賓尹已經把工作做到萬曆皇帝那兒:韓敬以四萬兩銀子充貢皇帝內府,換一頂狀元桂冠。結果,閱卷大臣們看中的錢謙益屈居第三,韓敬拔得頭籌,成為該科狀元。由此,韓敬也以「四萬兩狀元」之名被載入史冊。

湯賓尹故里——宣城洪林鎮遠眺

黨派之爭爆雷科場

 韓敬中狀元後,官授翰林院修撰。第二年,即迎來例行的京官大考核,這在當年叫「京察」,是皇帝親自安排重臣對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員業績作全面考核,然後再由皇帝決定每位官員的職位升降。

 此次負責京察的大員是年已八旬的吏部尚書孫丕揚(1531-1613)。當時,朝中各派勢力鬥爭激烈,有以顧憲成為首的東林黨,有以沈一貫為首的浙黨,有以湯賓尹為首的宣黨,等等,各派均想借京察大員之手,擊敗對手。而作為京察大員,孫丕揚得到內閣大學士葉向高的支持,將一干腐敗官員如湯賓尹等一一歸入不稱職之列。此時,上年會試知舉官吳道南也趁機揭發湯賓尹越房操作韓敬試卷之事。

 興許是內府真的拿了韓敬的那四萬兩銀子,萬曆皇帝算留了湯賓尹一條性命,僅僅處以免職。已經當了一年翰林院修撰的狀元韓敬見勢不妙,也稱病辭職,遠離官場,一輩子寫字畫畫。

 當然,明末朝廷結派黨爭複雜,也有人對湯賓尹操作韓敬成狀元一說提出質疑,說韓敬「實才士」,《明史紀事本末》記載稱:「敬有名時,而好縱橫之學。」被譽為「東方莎士比亞」的戲曲家湯顯祖則對他高度點贊,稱他的文章「風骨情神,高華巨麗」。

 《明史》《定陵注略》等「正史」對湯賓尹越房提取韓敬之卷一事均有記載,可見韓敬狀元來得不正當確有其事,但對韓敬的舉報、彈劾、調查前後持續數年,一直沒有摘掉他的狀元桂冠,這緣於湯賓尹、韓敬等一直在朝中有人緣;也與各派勢力交錯,形成犬牙之勢有關。比如與韓敬同時被同考官越房撈出的那17名進士,分散在各派系之中,如果絆倒韓敬,那17名進士怎麼處置?弄不好搬起石頭砸了自己腳,於是對湯賓尹、韓敬的違制調查工作並不徹底,處理也不到位。與其說湯賓尹和韓敬在官場的被罷免是黨爭犧牲品,不如說對他們不徹底的處理乃得益於紛繁複雜的黨爭。

豐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