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上影節丨開幕論壇大咖齊聚:「下一個十年,我們能為中國電影做些什麼?」

6月16日,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主題為「光影之路煥新啟航」的開幕論壇。阿里影業總裁李捷,imax中國ceo孟丹青,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華人文化集團副總裁、華人影業總裁應旭珺,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於冬,以及導演管虎、李少紅、烏爾善等重量級嘉賓參與討論,共話電影市場的煥新與升級。

「下一個十年,從電影大國到電影強國,我們還能為中國電影做些什麼?」於冬在論壇上提出問題。圍繞推動電影產業高質量發展,電影行業領軍人物建言獻策,分享真知灼見。

如何應對觀眾審美周期變化?

2023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回升,行業持續復甦。與此同時,觀眾精品化、多元化的觀影需求越來越高。光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長田首先談到電影市場面臨的一些問題。他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的類型結構不夠合理。具體而言,動畫片和科幻片等類型電影在整體票房中佔比過低。「以動畫片為例,美國等發達市場動畫電影(票房)佔比15%,甚至20%。但中國動畫電影(票房)佔比7%—8%,甚至4%—5%。發展動畫電影是中國電影人要努力的方向。」

王長田
王長田還提到,科幻電影代表一個國家的電影工業水平。「目前,國內像《流浪地球》這樣的科幻電影佔比太少,仍有巨大發展空間。」論壇現場,王長田「拋」出重磅消息:光線傳媒與三體宇宙正在聯合開發《三體》新電影,已確認由張藝謀執導。項目已進入前期籌備階段,這將是一部令人期待的科幻大片。「希望導演抓住《三體》小說精髓,帶領中國電影在國際市場有所收穫。」王長田如是說。

王健兒
近年來,上影集團積極布局ip+ai的新戰略。論壇上,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健兒從ip開發角度,分享電影高質量發展路徑。他提到,上影集團近期官宣了《中國奇譚》宇宙第一部動畫院線電影——《小妖怪的夏天》,定檔2025年暑期上映。在王健兒看來,解決電影商業性和藝術性的矛盾,關鍵是強化ip開發。「破除產業壁壘,不能光靠票房收入。ip有跨界整合能力,可以和各種商業品牌合作,拓寬電影的商業渠道。」王健兒認為,對ip進行系統性開發,能夠引領電影產業健康發展。

李捷
阿里影業既是製作、宣發平台,又是觀眾購票平台。阿里影業總裁李捷從觀眾觀影決策的角度,帶來了自己的觀察。「過去三年,觀眾喜愛的題材類型發生了變化。一些曾經明顯存在天花板的題材,比如懸疑、罪案,受到觀眾熱捧。」
李捷表示,「觀眾的價值主張和審美趨勢會在6—12個月內劇烈變化,而電影製作周期通常為24—36個月。」如何應對觀眾需求短周期變化與電影製作長周期之間的矛盾?李捷認為,首先是創作具有品質感的電影,這是電影區別於其他內容的獨特優勢。其次,工業化、大製作電影是將觀眾拉入影院的強動力。最後,與個體命運、家國情懷相關聯的電影,可以讓觀眾產生共鳴。

孟丹青
imax中國ceo孟丹青在論壇上介紹,imax近年來通過引入多元化內容,如演唱會電影和體育賽事直播,成功吸引了原本不常進影院的觀眾。這種嘗試不僅豐富了影院的觀影體驗,也啟發影院運營者拓展內容類型,提升電影院吸引力。

助力中國電影「走出去」

近年來,中國電影產業化加速,向國際推廣的步伐不斷加快,助力中國電影「走出去」是備受關注的話題。

於冬
博納影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於冬透露,繼成功打造「山河海三部曲」和「勝利三部曲」後,博納影業下一步有意打造「海外三部曲」。「博納正在開發中國企業家在華爾街的故事,對標《華爾街之狼》等。」於冬表示,「類型電影的國際化表達」是博納影業努力的方向。「未來十年,是中國從電影大國向電影強國邁進的關鍵十年。希望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繼續擴大影響力、輻射力和出口能力。」

應旭珺
華人文化集團副總裁應旭珺談到,中國電影人要以積極、全面、開放的態度,加入世界電影「大循環」,參與世界電影產業發展。應旭珺舉例,即將於今年暑期檔上映的《解密》拍攝期間,劇組需要一名資深好萊塢演員參與。但籌備期間正好碰上美國演員工會大罷工。「由於華人影業是美國各個行業協會的成員,最終通過談判,邀請到好萊塢演員約翰·庫薩克參演。」
中國電影「走出去」的另一種模式是「中國主控+國際資源」。以《巨齒鯊》為例,ip是英文小說,由中國公司主控開發,國際公司華納合作、投資,再在全世界範圍內挑選合適的製片人、導演、編劇和演員,最後全球發行。應旭珺透露,《巨齒鯊》系列目前在聯合開發三、四、五部。她提到,這一模式特別適合科幻、奇幻類型。此類型影片文化壁壘少,與全球觀眾共情門檻低,能提升中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

談及怎樣立足中國文化特色,創作既有本土性,又能喚起全球觀眾情感共鳴的作品,剛剛憑藉《狗鎮》從戛納電影節載譽而歸的導演管虎強調,電影創作應從內心出發,真誠地表達創作者的內心世界,「盡量聽從自己心裡的聲音,沿著這個方向努力,我相信一定會走出去。」導演李少紅認為,電影創作的關鍵在於真實反映創作者的生活和現實。在導演烏爾善看來,人類情感是一致的,「如果我們被感動,全世界不同文化、地域的觀眾也能被感動。所以,走出去不是目的,而是結果。電影創作者更應該關注怎樣講出心裡的故事,讓觀眾產生共鳴。」

ai是工具,創意是核心

人工智慧,將對電影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
李捷表示,阿里影業作為一家互聯網基因的科技公司,在aigc和虛擬拍攝兩方面重點布局。目前,aigc技術已應用於創作及製作環節,涵蓋數字人、文本、視頻、特效及後期等多個方面。未來三年,阿里影業將大規模應用aigc技術。虛擬拍攝技術能夠有效解決傳統實拍中的諸多難題,特別是在科幻電影、災難電影等類型中。與此同時,李捷表示,「儘管ai技術為電影創作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但電影藝術的本質仍是以創意和創作者為核心。」
「對ai過度期望是不現實的,同樣,恐慌也是不現實的。」王長田認為,ai很難顛覆電影行業,因為電影以創意為核心,而創意由人發出。ai只是人類的生產工具,難以進行自主生產。他表示,在實際運用過程中,ai目前還遠未達到電影級作品的要求,「ai要真正成熟,能夠應用到電影中去,可能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王健兒認為,ai不僅僅是工具,還是創作夥伴。上影集團今年舉辦了全球ai電影馬拉松大賽。在與創作者交流的過程中,他感受到aigc強隨機性帶來的可能性,「ai會帶來創作的靈感,會帶給人們意想不到的東西。」上影集團計劃在南極題材電影《雪龍號》中運用ai技術,以實現更逼真的場景再現。
「對於每一種新技術的到來,大家一開始都是恐懼的。比如,電視、互聯網,以及現在的ai。」應旭珺談到,隨著技術的發展,ai將使影視創作更加大眾化和民主化,賦予更多普通人創作的能力。
於冬透露,博納影業今年成立了ai工作室,將從短片創作開始,積累數字資產。博納影業出品的電影《傳說》即將在暑期檔上映,電影運用ai技術製作了成龍20年前的形象,數字人成龍將和真人張藝興並肩作戰。「在電影發展歷程中,數字資產的形成是一個重要階段,將來可以賦予電影更廣闊、更豐富的表達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