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譚天丨「我們不分彼此」!「寶總」在寶島掀起旋風

這兩天,早已通過熱播電視劇《繁花》火遍台灣的大陸演員胡歌到訪台灣,雖然行程只有短短22小時,但在島內卻掀起了熱浪旋風。島內媒體用「寶總在寶島」為題爭相報道,鐵杆粉絲熱情接機歡迎,島內青年朋友深入對話交流……短時間內,「寶總」就登上台灣雅虎新聞熱搜。

譚主注意到,「寶總」胡歌在訪台期間說的一句「我們不分彼此」,被島內引用最多,尤其受到認同。這是這兩天「寶總」在島內如此受歡迎的深層原因,也反映出島內各界對兩岸交流的熱切盼望和對兩岸同文同種的深切認同。

「兩岸民間交流是王道」

譚主搜索島內媒體和社交平台的報道發現,「交流」是最熱的關聯詞。

胡歌一抵達台北松山機場便受到大批媒體包圍,不少粉絲舉著寫有「寶總進寶島」「跟寶總一起吃排骨年糕」等《繁花》劇情梗的霓虹應援牌接機。有粉絲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等你很久了」「歡迎寶總」,兩岸多交流互動是好事,「台灣有很多漂亮風景,也期待胡歌能來台灣拍戲」。

台灣tvbs、中天新聞、三立新聞等幾乎所有島內媒體均對此次交流活動進行了跟蹤報道。tvbs的報道稱,大陸影視人員來台,民眾熱情回應,期盼兩岸交流能夠逐漸打開。台灣中時新聞網刊發評論文章《胡歌旋風 證明兩岸民間交流是王道》指出,一如「寶總」在台灣掀起的熱潮,兩岸民間交流充滿暖流。

有島內網友在相關報道下留言稱,在當前綠營營造的「抗中保台」緊張氛圍下,「寶總」來台交流實屬不易。還有網友表示,「寶總,寶島要常來喲!」「希望透過這次可以讓更多陸劇演員來台啊。」

胡歌在台期間有一項重要行程是參加「對話青年」活動,與台灣青年創作者進行交流。胡歌和參與活動的台灣青年導演圍繞兩岸影視合作、兩岸創作者和演員的經驗等展開熱烈互動。不少台灣年輕創作者都表示在交流活動上收穫很多,更加了解了大陸影視發展,也對與大陸合作充滿期待。主辦方表示,因難敵媒體熱情,開放拍攝時長由原本規劃的10分鐘延長到了近30分鐘。島內媒體「番薯藤」發文指出,這是兩岸兩代影人的碰撞,島內青年創作者要結識更多志同道合的拍片夥伴,共同為華語影視圈創造更多榮耀。

在兩岸製作了不少影視作品的台灣資深從業者表示,這種交流特別好,未來兩岸影視交流會愈來愈緊密。另一位台灣導演也表示,「其實台灣影視圈絕大多數的人都希望和大陸常往來」,今年《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票房驚人就是個正面例子,胡歌來台造成旋風,對兩岸影人合作具有積極意義。

在譚主看來,胡歌在台如此受歡迎,絕不僅僅因為其個人的明星光環,更重要的是,在當前背景下島內民眾對於兩岸交流的渴望。越來越多人意識到,民間交流是兩岸關係的基石,只要民間交流能夠持續保持熱絡,兩岸關係就能蓬勃生長。

「語言相同,文化共通,

我們不分彼此」

譚主觀察,島內輿論更深層次的討論聚焦在此次行程中的「共同」上。

在交流活動現場,有人說「寶總」的滬普也有台灣腔,胡歌笑問:「我的鄉音有台灣口音嗎?」當得到「有,我們都很親切」的回應時,胡歌表示:「那我更開心了,說明我們不分彼此」。有島內網友也留言稱,「本來就不分彼此」「完全是台灣口音」「上海人的普通話就是和台灣口音相似,看一下《繁花》滬語版就知道了」。還有島內劇迷表示,「已經三刷《繁花》,因為祖輩口音與上海話類似,想聽上海話」。

島內輿論還關注到兩岸對美食的品位相同。台灣三立新聞網報道,胡歌在二十多年前來台灣時就覺得上海跟台北很像,這次向島內民眾推薦上海美食「寶總泡飯」,有民眾回應說「自己diy就可以」。「寶總」情有獨鐘的「台灣米線」也引發熱議,有島內網友說「台灣還有很多美食,下次多待多品嘗」。

很多島內民眾對《繁花》中的共鳴元素津津樂道。島內青年蔡莉說,《繁花》中出現的上海路名有很多在台北也能找到。有島內專家指出,《繁花》講述了在改革開放背景下上海經濟飛速發展的故事,是大陸現代化發展的縮影。相較於《琅琊榜》《仙劍奇俠傳》等胡歌參演的古偶劇,《繁花》更貼近現實,在這種台灣似曾相識的現代環境中,劇里的發展和成功更可信,更能引起共鳴。有島內觀眾點贊《繁花》「那個年代的穿著打扮、流行金曲和蓬勃向上的整體氛圍,這種時代印記只有我們中國人才會懂」。還有島內學者表示,《繁花》講了一個為過上好生活而不斷努力的故事,我們從這種樸實拼搏的中華精神中也看到了自己,很能共情。

譚主想說,島內輿論聚焦的這些「共同」,源自於兩岸共同的文化根脈、相同的價值觀念和相通的人文情感,不分彼此。這種親近之情是自然而然、與生俱來的,也是打不散、拉不開的。

有島內媒體用《繁花》里的經典台詞寄語兩岸關係未來:「我們知道自己在每個春天會開出什麼樣的花,也知道秋天一定不會結出什麼樣的果。但我們依然會期待下一個冬去春來、繁花似錦」。

譚主最後想說,冬去春來、繁花似錦,無論從島內媒體引述的這句台詞,還是從這次交流島內湧現出的無限熱情,都揭示了島內社會對兩岸不分彼此的認同和對兩岸關係春暖花開的強烈渴盼。有這樣的主流民意在,「寶總到寶島」這樣兩岸同胞喜聞樂見的交流互動必然越來越多,也必將在島內掀起更多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