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世界》定檔,鐵血丹心來襲,播出時間,非常友好

6月11日,電視劇《金庸武俠世界》官宣定檔,6月17日18點,騰訊視頻獨家上線開播。其播出的第一個篇章是《鐵血丹心》,楊磊導演,羅儀威編劇,此沙、包上恩等主演,周一圍、高偉光、何潤東、明道和孟子義特別出演。這編劇、導演和演員陣容,及其題材內容優勢,註定該劇會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這部電視劇的播出時間,是非常友好的,這份友好,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6月17日,全國絕大多數的大學,都已經放假了,很多中小學,也開始進入到暑期階段。顯然,這個時間電視劇上線開播,對於青年觀眾們,是非常友好的。

第二個方面,則是晚間6點上線,這是對電視劇工作人員們非常友好的。我在聊電視劇《狐妖小紅娘月紅篇》改上線時間的時候,便曾說過,硬把晚6點上線改為晚上7點,甚至於更晚,看似照顧了粉絲,實則不過是給劇作的上線相關人員增加了加班的勞動強度罷了。電視劇趕緊上線,上完了之後,大家該下班下班,該休息休息,不內卷,甭大半夜的,還造數據去。

《金庸武俠世界》這部大劇,顯然不缺什麼數據,播放量,肯定是非常高的。我估計,這部電視劇單集播放數字,應該可以突破一個億。我為什麼會有這個估計呢?因為金庸老先生的《射鵰英雄傳》知名度實在是太大了。但是,最近十年來,並未有質量過關的《射鵰》電視劇作品。而最近這十年,已經積累了上億的青年觀眾。大家有通過電視劇了解《射鵰英雄傳》的需要——這份需要,不低於我們當年。

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也是看著黃日華、翁美玲版的《射鵰英雄傳》長大的。我們那代人,了解金庸,也是從電視劇作品開始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在當年的火爆程度,到什麼地步呢?寧舍三頓飯,不舍射鵰英雄傳。飯都不吃,也要去有電視的鄰居家等《射鵰英雄傳》播出。

當然,對於一批中老年觀眾而言,我預感,大家可能會認為這一版的《金庸武俠世界》質量不如當年的《射鵰英雄傳》高。當下這一版,拍攝質量,肯定最高,為什麼質量會被預感不高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原因,先入為主,大家容易覺得自己青年時代看的電視劇質量最高。我經常寫文章說,《還珠格格》多爛的電視劇啊,但讀到這個說法之後,很多讀者跟我翻臉。為什麼呢?大家在青少年時代建立起來的電視劇美感認知,容易單純、善良且並不高端,但這是審美基石,基石被動了,就會不舒服。瓊瑤劇如此,金庸劇亦然。比如,我說金庸武俠小說就是空腔快感產物,沒啥大不了,肯定會有很多讀者不樂意。好在,這話不是我說的,是王朔說的。不樂意,找朔爺去。

第二個原因,咱們當下的武俠劇,也確實缺乏一些味道。

武俠劇,甚至於武俠小說,有一個最為重要的特點,那便是留白。咱們當下的電視劇作品,最不會的,便是留白。我在十幾年前寫武俠劇的評論文章的時候便提到過,咱們很多非香港編劇、導演創作的武俠劇、武俠片,容易替觀眾抒情,容易大吼大叫,以為這就是氣勢了,殊不知,最好的武俠氣勢,是在劇情之外,是留白的藝術。

這次《金庸武俠世界》從預告片內容來看,還是在留白上,弱了一點。武俠劇,要想好看,就需要短,用最短的劇情時長,講最可以留白出來的內容,剩下的,觀眾們補齊的,才是武俠的氣息。一個戲,講幾十集,肯定留白少,啰嗦多。

另外,金庸武俠小說和武俠劇火爆,也有自身的原因——坐擁香港,雅望中原。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和大陸的交流太少。這個時候,香港作為島嶼、半島嶼出現,民眾們是對大陸充滿著好奇心的,大陸的文化是怎樣的,大陸的民眾是怎樣的?這個時候,猛然出現了金庸武俠,一定程度了,滿足了香港市民對於中原文化的想像力。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是在武俠的、古代的範疇當中,重塑了一個想像出來的中原文化世界。比如說,俠之大者,家國天下,便是中原文化的精髓所在。

這其實就是對中原的雅望。

現在,香港和大陸,那簡直是吃頓便飯一樣簡單的交流了。這種「雅望」感,就沒有了。咱們很多內地編劇和導演,拿到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的時候,改編影視劇作品的時候,也沒有這種「雅望」——因為大家就處於中原文化圈當中。處於一種文化當中,很難把一種文化形成更為高級的影視劇作品。同樣的道理,莫言不離開高密,不到我們山美水美的大河北,他永遠寫不出文學世界的高密東北鄉。另外的例子,劉震雲老師不離開延津,來到我們山美水美大河北環抱的北京,就永遠寫不出「出延津記」和「回延津記」。

這其實就是咱們當下金庸劇越發沒有以前好看的原因所在了。文化的「離開與回歸」,是個大問題,有趣的很,大家要是感興趣,我找別的時間,再聊。這部《金庸武俠世界》不妨先追劇起來。(文/馬慶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