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十年, 儘力為了一件事

一次不知目的地的採訪,一個多年未解的心結

作者/  it時報記者  孫妍

編輯/  郝俊慧 

編者按

在理想和現實交錯間,《it時報》度過了我們的20年。


1000期報紙,是我們為中國信息時代發展編撰的一部編年史,亦是一卷由並肩作戰的同事共同編織的溫情篇章。

那些熟悉的名字躍然紙上,他們的筆觸、他們的情懷,穿越歲月的塵埃,依然生動鮮活。那份對新聞事業的熱愛與對同事的深厚情感,亦如同永不褪色的老照片,永遠鐫刻在《it時報》的年輪之中,成為後來者前行的力量。

記者十年,滬漂十年,我的人生軌跡和職業生涯緊密地交織在上海。


《it時報》是我在面試期間投的唯一一家媒體,因為在來報社面試前,我幾乎已經確認,未來不會從事媒體行業。面試完,我在報社附近的肯德基呆坐了個把小時,彷徨地走在上海街頭,心裡似乎有些東西又重新被擦亮了。


《it時報》十周年,成為我職業生涯的起點。《it時報》二十歲了,而立之年的我,又該如何記錄我的十年?


3650個日夜,500期報紙,每位記者敲下的文字大概都能撐得起10本長篇小說。當十年被壓縮到一天,我竟然想不起什麼難忘的時刻,因為每一天都充滿新的挑戰,每一天都非常難忘。


最近,一篇自媒體文章刷屏,大家震撼於中文互聯網上的真實報道、歷史資料在消失,人們惋惜於非虛構文字組成的過去世界坍塌。


真實,才有力量。所謂記者,就是記錄真相。回看十年,我只想問自己一個問題:「是否為這個世界留下了什麼真相?」

一張機票   

一次不知目的地的採訪

網易考拉,這個名字在2019年9月6日改為「考拉海購」,這一天,阿里巴巴宣布以20億美元收購網易考拉,此後考拉海購便開始淡出公眾視野。


考拉「賣身」前,我深度跟蹤了網易考拉兩次「售假門」,一次是真假加拿大鵝,另一次是真假植村秀門。網易一如既往地展現出了霸道的作風:無視「毛巾哥」,狀告中消協,約談加拿大鵝。「我沒錯,你來之,則戰之」的強硬態度,讓網易考拉一次次陷入信用危機。


真假加拿大鵝一波三折。2018年12月,消費者缐女士花5567元在網易考拉上購買了一件加拿大鵝羽絨服,疑似假貨。結果三次鑒定結果不一,眼看著此事件陷入「羅生門」。


1月14日晚,我得到一個消息,網易考拉將與浙江省杭州市東方公證處的公證人員一同前往廣東省進行實物鑒定,但是網易考拉工作人員不願意向我透露具體鑒定地址。


「我們要去現場。」當晚,報社決定讓我馬上奔赴上海虹橋機場,只要網易考拉工作人員一發來地址,當即買機票奔赴現場。但多次催促之下,對方只告知一行人飛往廣州白雲機場,其他無可奉告。


不再等待,我買了最早一班從上海飛往廣州的航班,在廣州白雲機場等待與網易考拉一行人碰頭,確定鑒定地址是加拿大鵝位於東莞的一家售後工廠「金巴倫制衣廠」後,我一人坐車前往該工廠。


雖然提前不知目的地和時間 ,但我一路上心裡十分篤定。事實上,前一天晚上,我們已經查到對方目的地極有可能就是「金巴倫制衣廠」。

但沒想到,工廠卻給網易考拉吃了「閉門羹」,「金巴倫」表示不提供現場鑒別,需要將商品寄回加拿大鵝總部進行實物鑒定。


在工廠門口苦等3小時,工廠負責人一直都未出面,僅安排一名保安人員接收商品,我在現場多次追問時任網易考拉公關負責人雷佳燁:「為何消費者無法參與此次鑒定?」對方透露,他們已經對消費者缐女士做了「退一賠三」的補償,消費者已經退貨,所以這件羽絨服的所有權歸網易考拉所有。


「退一賠三」的處理結果是從未曝光的事實,此前網易考拉和消費者都三緘其口,這次追問,也成為推進該事件發展的關鍵因子。對我來說,這趟不知目的地的採訪也算沒白跑。

一頁截圖   

一個多年未解的心結

當我按下「發表」按鈕的一刻,手都是顫抖的,因為我深知,這可能是一篇在互聯網上存在時間以小時計的文章,但不遺憾的是,2015年6月19日的《it時報》記下了它。


在「魏則西事件」發生的前一年,《it時報》便揭露了上海某醫院以解放軍三甲醫院為皮,以百度搜索為誘餌,吸引大批婦科患者就診,藉機過度醫療,甚至坑騙病患。接到投訴後,我們年輕的未婚女記者暗訪該醫院,不惜「獻出身體」接受婦科檢查,被診斷為病症嚴重,但事實上,她在官方醫院檢查一切正常。


但是,證據鏈還差了最後一環,當百度「上海最好婦科醫院」時,搜索結果指向了這家醫院,那麼,百度與其有何關係?這時,通過一位「深喉」,我拿到了該醫院在百度搜索上的推廣費用,8個月,單賬戶推廣費高達近千萬元,日均推廣費近9萬元。


這篇報道發出後,多位有相似經歷的讀者找到我們,想要繼續追查。其中有一位七旬老爺爺,一直為其過世的愛人奔波,他一直自責,自己聽信了莆田系醫院關於伽馬刀的宣傳。我忘不了他像溺亡之人抓住救命稻草般向我訴說,但我卻無能為力。這種無力感,一直充斥著十年的職業生涯。很多遺憾,無解。


如果說,突破是記者的運氣,律師函便是記者的「勳章」,在這一過程中,堅持是最難的,你需要不斷追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


2019年雙11前夕,我在薇婭直播間蹲守一夜,是真的那個直播間。那時的直播電商正是爆發前夜,薇婭還沒有創下百億銷量,但已是淘寶頭部女主播。我和攝影記者一直跟拍到薇婭和團隊結束了凌晨兩點的復盤會,然後在凌晨4點坐上了從杭州回上海的綠皮車。在還能感受到前一位乘客體溫的卧鋪棉被裡,我顧不得車廂里難聞的氣味,倒頭就睡,此前24小時,我未曾合眼。


運氣會眷顧每一個人,但未必誰都能做正確的事。也許也是從那一年開始,我有了一個答案:「只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同時也自問自答一下,「過去十年,我只做了一件事——記錄真相,我儘力了。」


另一個問題照向下一個十年,「怎麼將正確的事做對?」

鄧寧格曾說,只要有100%的利潤,就能讓人不顧一切。我想說,只要有1%的機會,都能讓記者不顧一切。

排版/  季嘉穎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e n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