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頓火鍋》上線網播,就被「責備」到上熱搜,電影人這麼難了?

想不到,五一檔已經過去了,但一部五一期間上映的新片卻在近日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

在五一檔同期影片熱鬧交戰時,由楊冪、于謙主演的《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因為排片率和上座率不佳的問題,而在5月6日選擇了撤檔。

而這,也讓不少觀眾感到意外。

撤檔6天後,片方很快確定了下一步方向。

5月11日,該片就直接登陸流媒體平台,可供網友線上觀看。

在網友此次的討論中,有些人認為片方上映5天就撤檔的決定過於倉促了,片方甚至還被罵上了熱搜。

一些網友認為《火鍋》過早上線流媒體了,雖然實時票房不理想,但五一檔仍在激戰,口碑上未必沒有逆襲可能。

甚至有人表示難以理解,這個動作可能也會辜負影片的創作心血。

其次,有些網友還認為片方的快速撤檔會對主創產生影響。

在我看來,沒必要過度解讀,整場「火鍋風波」沒有想像中的複雜。

作為一部商業電影,有這樣的市場行為,是有它商業考量的邏輯。

受排片場次等因素影響,該片在五一檔開局本就落後,5天5000餘萬的票房成績遠低於預期。

在一向主打「滾雪球效應」的熱門檔期里,前期被拉開多個身位後,後期要逆襲的難度確實不小。

因此,片方選擇「撤檔改期」,本質上是一種市場避險的行為。

在國產電影日趨發展的當下,影片基於檔期匹配度、競爭環境等因素而撤檔的例子並不少見。

今年上半年,就有多個案例。

春節檔里,就有四部電影在檔期後期選擇改檔。

這其中,《我們一起搖太陽》上映後口碑雖然不俗,但「煽情催淚」的內核卻被認為與喜慶的春節檔不搭。

在此基礎上,片方結合實際情況改檔清明檔,則也讓票房後期有所回升。

由此角度看,撤檔不代表作品質量一定不行,而是片方的一種避險考量的策略。

在環境因素不理想的情況,選擇「擇日再戰」,本質上也是片方一種市場考量的體現。

緊接著,就是選擇登陸流媒體;

與改檔上映類似,流媒體模式也是片方自我止損的正常市場行為。

院線歷史裡,《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不是第一個這麼做的。

此前就有電影受疫情原因影響,而撤出院線改走流媒體賽道,從而收穫了不低的效果。

年初熱映的電影《周處除三害》,顯然也部分借鑒了該模式。

在內地院線上映的同時,該片也選擇登陸流媒體平台,口碑票房也均很理想。

因此,無論是撤檔還是改走流媒體,本質上都是能夠讓人理解做法。

再者,主創的影響力,是由業務能力決定的,完全不會因為電影的撤檔而被觀眾所忽略。

撤檔與否,只會影響觀眾的觀影感受,本質上並不會掩蓋對應演員的發揮。

就我個人的觀影感受而言,本片演員的表演可以說是很驚艷的。

比如,對於瘋狂的極致詮釋,就被劇中的幾位演員演出了多種感覺。

楊冪角色的演繹,就讓人眼前一亮。

前期造型,她以嬌弱眼鏡小妹形象示人,看著就很楚楚可憐。

但隨著劇情推進,角色卻迎來扮豬吃老虎的人設變化。

隨著她以一頭極具反差感的紅髮魅惑造型出鏡,角色也完成由嬌弱轉潑辣的瘋狂反轉。

余皚磊角色的「瘋狂」,更不受控制;

整個劇情里,他是四人組裡將蠻狠玩到極致的那位。

無論是戲院里強行抽煙,還是聊天對話里各種兇狠,都看出他的不好對付。

于謙角色的詮釋,則「瘋狂」在人設反轉;

造型上並不像楊冪角色畫風突變,但于謙飾演的戲劇老闆同樣人設很多樣。

看上去表面沉穩的角色,實際上也有著內里發狠的一面。

能與小年輕搞笑胡鬧,也能發狠開撕,變臉大爺的畫風也很對味。

李九霄飾演的外賣小哥,則「瘋狂」在肢體動作。

劇情里,身為火鍋外送員的他,總會下意識記著瘋狂推銷的職業習慣。

無論面對誰,他都會重複著手口齊的一句「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並搭配一段魔性十足的火鍋舞。

在李九霄的這段瘋狂演繹,網友們絕對會被洗腦。

就連田雨所飾演的隱藏角色,也有股「瘋」勁在手上。

作為被綁架的對象,該角色骨子裡透著一股極致狡黠的味。

瘋狂尋找脫身方法的他,既瘋了一般喊救命,也會在險境中瘋狂玩心機,滑頭人設被演得很極致。

可以說,無論影片放映的介質選擇哪一種,都無法抹掉關注對於演員能力的肯定。

這場「火鍋風波」本質其實很簡單。

在青石看來,這場為期10天的火鍋討論潮雖然吵得熱鬧,甚至有人對此道德綁架,但卻不該用對錯二字來定論。

首先,我能理解部分觀眾的情緒;

本期待在五一檔看到一部特色喜劇片的他們,卻因劇本殺電影的「門檻劣勢」而產生觀影落差。

而僅僅5天的「院線時間」,更是讓不少觀眾喪失了二刷細品的空間。

其次,青石也理解片方的做法;

劇本殺模式電影,本身在院線就是一種頗為大膽的冒險。

在五一檔開跑數據落後的情況下,片方選擇以「撤檔+登陸流媒體」作為舉措,其實也是維護自我利益的一種市場行為。

無論是觀眾還是片方,其出發點是都類似的。

實際上,他們都是懷著對影片的「更高期待」而來的。

無論是期待看到更精彩、更長院線周期的觀眾,還是期待收益率更高的片方,立場都是為了電影好。

這場風波只是輿論場的誤會,而不該被視為兩者的對立。

而關於這場風波,青石倒覺得有點像戲中劇情的「現實延伸」。

劇中,四大主角因種種分歧而在火鍋局上對立切磋。

但在故事最後,逐漸發現立場統一的他們也因火鍋局對話而逐漸和解。

而這,也正類似於現實中的這場「十日火鍋風波」,事件的本質只是一場可以解開的誤會。

那麼從結果來看,片方的「改走流媒體」的決定是利還是弊呢?

我們結合影迷的口碑來聊聊,早在半年前,該片就出爐了第一波口碑。

去年年底的海南電影節上,該片就已有過展映。

首批風評里,絕大部分網友給出了高分評價。

這其中不乏「國內少有的荒誕喜劇」「全場笑得前仰後翻」「被片名耽誤的精彩電影」等肯定。

但遺憾的是,在正式上映時,五一檔口碑卻遠不如第一波口碑。

正式上映時,除了依舊有網友肯定作品,同時還湧入了一些「看不懂」「太暈了」的評價。

觀眾口碑的前後不一,導演丁晟其實也早有認知。

接受採訪時,他就表示,這是一部需要慢慢看進去的電影:

影片宣發有難度,有觀看門檻,不是特別容易能看進去,所以口碑會比較兩極。

而在青石看來,所謂的「觀看門檻」,並非高人一等的輿論制高點,

相反地,這是作為新興類型的劇本殺電影自帶的一種「門檻劣勢」。

若觀眾按照觀看動作片、言情片等傳統類型片的方式走,很容易在觀看本片時陷入困惑。

首先,是場景單一帶來的審美考驗;

故事的主背景發生在一家戲劇院,以幾名角色邊吃火鍋邊分贓展開劇情。

貫穿2小時的劇情線,故事基本都在戲院環境里發生。

相比其他類型電影的各種環境轉場,場景過於單一的劇本殺電影,確實需要觀眾有著「等出好戲」的耐心。

其次,則是高密度台詞帶來的專註度考驗;

不同於動作片以打戲為賣點、言情片以感情曲折做亮點,劇本殺電影在亮點營造上也很奇特。

在場景和角色都局限的情況下,台詞節奏成為作品的核心點。

片中絕大多數的反轉高潮,都是通過角色交談來實現的,不少劇情信息都需要從台詞中細品得出。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劇本足足有5.2萬字,台詞量則被導演丁晟稱為「個人生涯最多」。

如此高密度的台詞量,不僅對演員是一種考驗,同時也是對觀眾專註度的一種考驗。

觀眾一旦稍有分心,就可能會漏掉劇情細節,從而對觀影效果產生負面影響。

而從這個角度看,上線流媒體後的該片,反倒有些「打破門檻」讓口碑回升。

畢竟,相比於一次就過的院線,可以暫停和回放的流媒體,對於這類需要細品的劇本殺電影是很友好的。

隨著影片於5月11日線上播映,就是有不少人get到了作品精髓。

抱著挑刺的心態看,卻意外覺得很驚喜。

挺有意思的,有前幾年《火鍋英雄》的味道了。

沒有那麼差,不過沒想到網上這麼快就上映了,劇情各方面其實還可

它的口碑,甚至因為這次的上線網路而讓更多觀眾看到,從而迎來了口碑的反轉。

而拋開爭議,就作品本是來講,它其實也是很值得推薦的。

一切的一切,就像片中那句台詞所說:

沒有一頓火鍋解決的事,如果有,就兩頓。

青石電影編輯部 | 樂樂德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進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