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把定義自我的答案 握在自己手裡

  幸福是什麼?女性如何定義自我價值?古典詩詞中如何看待幸福?千年前古人的低吟淺唱,或許能提供答案。

  3月9日,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張靜,在杭州師範大學開壇演講。一場題為「中華古典詩詞中的幸福力量」講座,既看到古典詩詞中的女性,也徜徉於眾多女性詩詞大家的作品,充分挖掘了古典文化中的幸福力量。

  這一場穿越古代到現代的女性幸福觀分享,也吸引了近500名讀者慕名前來。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南開大學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副所長張靜,在杭州師範大學開壇演講。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把定義自我的答案,握在自己手裡

  面對當前許多年輕人的焦慮與迷茫,張靜教授引用張九齡的《感遇》一詩:「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草一木有自己的本心,並不需要美人、有身份的人折取它而被證明有價值。

  王國維的《虞美人·碧苔深鎖長門路》更是寫出了一位深居宮廷女性的自我認可:「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即便我這一生也得不到皇帝的愛護,我們也要學會對鏡簪花,欣賞自己的美。

  什麼是幸福?張靜向現場觀眾拋出兩連問:我們追求的人生價值,究竟是一種向外的尋求,還是一個向內的探索?是獲得財富、擁有社會地位,還是一個不斷實現自我價值、超越自我的過程?

  「只要確立了一個可以終身奮鬥的目標和方向,那麼人的一生都會有價值、有意義。只要內心強大,對自己充滿信心,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就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她說道。

  從李清照到葉嘉瑩

  詩詞中的女性力量

  從李清照到葉嘉瑩,張靜講述了一系列女詩詞大家的人生信條。古代與今天在詩詞上對話,讓人從中獲得指引內心的力量。

  女詞人李清照,在世之時不受當代追捧,少有街頭巷尾傳唱的詩句,也因作詞風格飽受非議,她也曾思考過人生價值何在。

  在李清照垂暮之年,她一改消沉愁苦之風,作了一手豪壯的浪漫主義詩篇,訴說了她堅定的理想,不止婉約,更有文士之豪。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長空九萬里,大鵬衝天飛正高。風啊!千萬別停息,將載著我的這一葉輕舟,直送往蓬萊三仙島,把我吹到我的理想彼岸。

  800多年後,一位中國女子也用詩歌表達了她的理想。

  「一世多艱,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燒余,藐姑初識真仙子。谷內青松,蒼然若此,歷盡冰霜偏未死。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

  這是中國詩詞大家葉嘉瑩的《踏莎行》,也是她一生的寫照:年輕時母親去世,父親一度失聯,婚後丈夫入獄,生活困頓,再後來女兒女婿車禍去世……一世多艱。

  但是,古典詩詞給了她力量,讓她飽嘗艱辛後,依然「谷內青松,蒼然若此」。苦難讓她愈發感受到,汲汲於功名利祿,往往落空,只有把自己更多地投入文化傳承,才有可能實現更大的人生價值。她有一顆奮發的心,想「一朝鯤化欲鵬飛,天風吹動狂波起」,在1978年葉嘉瑩得知國內恢復高考後,申請自願回國教書,直至今天。

  在張靜心裡,葉先生的身上深刻地體現了女性的力量——面對漂泊動亂和人生苦痛,葉嘉瑩將整個生命投入古詩詞傳承的長河中,吟詩、寫詩、傳詩,藉由詩詞撫平內心的傷痛,並將詩詞的精神和力量傳遞給更多人。

  從李清照到葉嘉瑩,是詩詞女性於自我意義的認識和詮釋。張靜是葉嘉瑩的嫡傳弟子,這份從古典文化汲取的力量,張靜感受頗深。「我的老師多次說,詩詞是支撐我走過苦難的力量。」

  據了解,該活動由杭州市婦女聯合會指導,餘杭區婦女聯合會、阿里巴巴集團婦女聯合會主辦,半暖公益承辦,杭州師範大學協辦。

  承辦單位半暖公益的發起人,阿里巴巴集團婦聯主席、阿里巴巴公共事務部總裁聞佳說,舉辦這次演講,和創立半暖公益的初心是一樣的,都是想為女性點亮一盞燈,激發內心力量,更從容面對人生。「當代女性在承擔社會角色的同時,還要維繫情感和家庭的紐帶,容易被婚姻、孩子的問題困擾。我們希望能支持處於焦慮中的女性走出陰霾,用文化的力量點亮人生。」

  截至2023年底,半暖公益已經共舉辦50場線下公益活動,涵蓋讀書會、工作坊、主題講座、療愈音樂會等多種形式,累計參與人數超4200人。(李記)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