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之前的一篇關於《江河日上》的解讀中,不僅與讀者探討了何為演技,更針對劇中廖宇正「爆揍」秦偉一幕進行解讀與分析。
實話實說,這部原本只是想隨便看看的電視劇,在不劇情不斷發展下、在各路老戲骨精彩演繹下,讓我有了一種越來越上頭的感覺。
而這種上頭感,卻並非只局限於無論大小角色的精彩表現,更有著在知識或識知上對我的衝擊與開悟。
以最新兩集《江河日上》為例,雖然陳威、李子平勸說鄭寒江、劉耕進校學習這段戲不僅好看,還能在細品之下得出許多對話背後的人與事。
但實際上最吸引我的,卻是李子平在勸說劉耕野時,那段引自《理想國》的理論「什麼是聰明,認識別人;什麼是智慧,認識自己」,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四十歲以前沒有個性是沒出息,四十歲以後還有個性是沒有心胸」。
說句實在話,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對劇中這些人物並沒有什麼好感,但在很多時候我卻不得不佩服他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這個位置的為人處世之道。
當鄭寒江坐在自己家中大客廳的巨大書架前時,當他說出自己現在如同古人般在刻舟求劍時,我才猛然驚醒:原來他跟劉耕野並無本質上的不同,原來今天我們對刻舟求劍一詞有著嚴重的誤區與理解。
而這是也為在第一時間,當我聽到刻舟求劍四個字後會一頭霧水的原因所在,因為我對這個詞的唯一理解是「不懂變通、墨守成規」。
雖然鄭寒江這樣來形容自己並無不妥之處,可出處原文直譯解釋來看「時代已經改變了,法令制度卻沒有改變,想要用舊的法令制度管理好國家,豈不是困難嗎?」才是對鄭寒江此時心理狀態最好的詮釋。
除了以上兩處需要一定知識儲備去理解的劇情外,鄭寒江與劉耕野深夜這場關於蜜蜂的對手戲,才是最讓筆者驚嘆與佩服,而這種佩服卻並非因為演技多棒造成的。
雖然筆者並沒能找到鄭寒江所翻譯的這本外文書,以及他所提到的環保學者是誰,但書中提及關於蜜蜂的論點卻並非如劉耕野所說一無是處。
蜜蜂這種看似「渺小」的生物,從某種角度來說確實對現代人類社會的存續,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由引申出兩人關於「物競天擇」一詞上的理解與認知偏差,則是這樣一段看似鬥嘴戲中最引人深思的關鍵所在。
今天被很多人常常掛在嘴邊的物競天擇,從劇情的角度來看大概率出自《物種起源》《進化論》《天演論》等類似物種起源或演化著作。
而所謂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實際上是一種對著作原文的「錯誤」翻譯與理解,甚至某種意義上來說是與原文本意背道而馳的。
讓我們看這樣一段英文原文「it is not the strongest of the species that survive, but the one most responsive to change.」,這是查爾斯·達爾文關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原文。
藉助電腦或網路翻譯可以得到這樣一段大概的直擇內容:最能倖存下來的物種,並非是那些最強大的物種,而是能環境變化做出最快改變的物種。
可面對流傳最廣的前半段翻譯「物競天擇」時你會如何理解呢?只有成為當下環境中的最強者,才能被選擇成為可以存活下去的物種。
這樣的翻譯與理解可以說完全背離了原文本意,因為從原文內容來看實際上是有隱藏著一個前提的。
環境是在不斷變化與發展的,在當下環境中的最強者並不一定能適應已經或馬上要改變的新環境,甚至可能會因為留戀原有的環境而不願做出改變,最終只有那些面對環境做出妥協的物種,才能得以倖存並成為最終的贏家。
當我們充分理解與明白了物競天擇真正的含義後,也就明白了鄭寒江之前說出「刻舟求劍」四個字的含義了。
當鄭寒江放下手頭的翻譯工作,鄭重其事向劉耕野解釋他對這段對話的理解與認知時,雖然劉耕野表現出極度的不以為然,可卻讓我看到了展在二人身上對「物競天擇」的最好詮釋。
對以招商為主要工作的劉耕野來說,他心中推崇物競天擇其實並無不對或不妥,只是在鄭寒江看來或真對當下這個話題,劉耕野算得上是被這個詞完全誤導了。
因為大多數會對物競天擇四個字產生的聯想,讓人們對原文中想要表達的意思產生了嚴重的理解扭曲。
如果非要用中文或成語、典故來解釋這樣一段話,或許像「識時務者為俊傑」都比「物競天擇」來的更為恰當與合理。
另外需要做一個解釋或註明的是,如果你去查閱前面筆者引用的那段英文,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會被說成這是出自查爾斯·達爾文之口,可實際上這是後世對他內容的一種總結而不完全是原話。
不知這樣的解讀與理解,是否符合你對《江河日上》的理解與看法呢?因為在筆者看來《江河日上》出彩之處不僅只有演技,更有著極為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對這些知識恰到好處的理解與使用。
關於《江河日上》的解讀暫時先寫到這裡,更多精彩解讀且聽下回分解。
若覺得文章不錯,還請點贊、分享與關注哦,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