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打過春節檔4部?《周處除三害》給了內地電影「一個教訓」

文|令狐伯光

最近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國內電影圈確實小火了一把,無論是一開始口碑,還是豆瓣評分8.4,除了票房表現上遠遠不及,這電影在電影圈確實火了。而且,剛火的時候一堆網友用來踩內地電影,比如春節檔電影。

如果要我個人評價的話,《周處除三害》本身質量和《第二十條》《飛馳人生2》差不多。

這三部電影本來題材就不同,其實也很難比較,你單獨從電影完成度,影視工業和核心表達水平來看,其實差點不遠。它還是比《熱辣滾燙》《紅毯先生》要強一檔的樣子(《搖太陽》撤檔太早,沒看就不評價了)。

至於這電影評價在網友那裡評價那麼好,主要有兩點原因吧。

一是非常符合同期春節檔那部國產劇《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里那句台詞:你是真的餓了

2024年春節檔從定檔開始網友就爭議過喜劇太多,缺少工業電影和多元題材。幾部電影都是一個題材+喜劇(而且有些電影喜劇還很突兀),從內核來講《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2》還差不多,《紅毯先生》嘲諷娛樂圈小眾,《搖太陽》最差早早撤檔了。

最後就只剩下一部《第二十條》,這電影內核還是深刻的,完成度也高,電影還是好看的,所以票房最終才會逆襲,但夾雜的喜劇元素影響了口碑。最終導致整個春節檔同質化高,值得討論的不是那麼多。

二就是《周處除三害》是典型的影迷會喜歡那種電影,有尺度,有廣度,有深度,尤其是後半段還有各種隱喻。相比之下,《第二十條》沉重的話題討論不多,《飛馳人生2》除了夢想和燃能討論的也不多。

《熱辣滾燙》剛上映時討論倒多,什麼夢想,女性主義和現實話題。但是被電影自己鋪天蓋地的營銷反噬,春節檔剛結合網路口碑就急轉直下,基本上以批評為主了,屬於新時代中國營銷電影的典範。

而《周處除三害》這種質量上乘,尺度和廣度,尤其隱喻多的電影自然受到歡迎。

三害隱喻「貪嗔痴」?《周處除三害》還是有兩把刷子

這電影有三教,三毒,三害,三頓飯,三次開槍處決,三個女人,三次轉變……這一切不是一一對應,但能前後接應,最終完成了一整部電影。這不是一個寫實片,而是一個譬喻片,甚至可以說半個宗教片。

他開槍畫的十字、關帝的聖杯、佛教的三毒,都代表了男主角不是一個正常意義上的人,而是一個有一種宗教升華使命的聚合體,這是他的權柄,也是他的使命,而這個升華的方式也早就說清楚了,那就是除三害,除的不止是三個人,也不止是他自己心中的三賊,也是所有人的心中賊。

破土而出更是正常,耶穌是下葬後復活, 道教有屍解成仙,唐僧也是在凌雲渡脫胎換骨的。你用這個視角去看,就很合理了。這也是印度片為什麼總是離譜的原因,印度幾乎所有電影都一定會按照這個邏輯去設計。

那個香港佬就是嗔,嗔的外化不是暴力,是不受控制的情緒,因為腦子裡取不出的子彈,香港佬失去了情緒控制能力,會無緣無故生氣發怒,所以那些手下才會在燈亮滅不正常的情況下也不敢進去查看。

通緝榜排序就是一貪二嗔三痴,貪是慾望,是不滿足,對順的東西千方百計想要得到,對於現代社會就是錢和名利。陳桂林是想活的,真不在乎生死,陳桂林怎麼會入教呢,沒有人可以真正無欲無求。

痴也不是執念,而是無知,陳桂林自開始走入殺人道就是無知,痴為眾生相,煩惱皆由痴起,可以說,任何人想要不痴,只有坦然接受生死的時候,就是萬事萬物介無所謂的時候,陳桂林最後下飛機自首的時候,痴都還未除,還是覺得自己出名了,好像很了不起,是無知的表現,直到他意識到自己其實沒得病,小美給他送行剃了鬍子,他平靜的哭了,意識到人世美好,自己所做的惡無意義,坦然接受自己作惡該死的時候,他的痴念才算除。

沒用的警察,反覆出現的槍?《周處除三宮》的細節

另外,像電影裡面反覆出現的「槍」,一開場陳桂林受人所託(或者被黑道老大下追殺令不服),接了黑道的委託,槍殺黑道老大,這把槍是來著黑道的槍,是黑吃黑,以黑道執行槍決,最後把黑道的槍丟了。

而後面與警官互毆,戳瞎警官眼睛打敗警官,所以沒有被警官用槍這個意向處決,並且可以奪取警官(白道)的槍,在警局領取了白道的委託,再之後的槍決就是陳桂林在以白道執行處決,除了兩害並把槍最終還給了警察(白道)。

槍不僅是禮器,而且是正義的審判。槍是從警察手裡奪來的,是正義的延伸。它的審判在延伸後是廣義的,不只是罪惡,也還有蒙昧。周處的害只有他的自省才能除掉,最初百姓的議論對他沒有作用,這就是警察打不中他的原因。他反省了,讓槍打中他,也就能打中了,害也就除掉了。

這部電影里,警察是天道投射人間的最終執法者,陳灰就是警察的代表,代表陳桂林最終會受到天道法律制裁,陳灰打出的子彈,會飛到電影結尾,即我們已經了解的讓子彈飛一會兒的周處除三害,最後發現第三害是自己,而完成自我救贖的故事。

正好他們同姓,所以陳灰這裡也代表陳桂林的良心,之前作惡,所以良心蒙了灰塵,良知的心眼被貪嗔痴的刀戳瞎了一隻,電影裡面的刀或者尖刺金屬與電影裡面的槍相反,就是人心慾望貪嗔痴的象徵。

所以,三惡都有用刀尖害人,陳桂林也用尖刺物戳瞎了陳灰這個良知的一隻眼,但又沒完全瞎。所以最後陳桂林自首,打電話給陳灰,把槍還給陳灰,哪怕受了那麼大傷害殘疾的陳灰,還會那麼和善的跟他和解,因為陳桂林的良心回來了,良心才會很溫柔的把他抓起來,這就是陳桂林的自我救贖的方式。

最後結局也是被警察,用槍執行的,打的是心臟,貪嗔痴都是來自於被色相慾望迷惑的心之三毒,貪心,嗔怒,痴怨。

陳桂林自己戒貪嗔痴這個角度確實令人深思,很多人都以為他只是痴的象徵,沒留意他的貪嗔一面。我在影院看完就認為禮堂的刪改嚴重削弱了陳桂林身上惡的一面(理解為嗔也不錯,因為他走了又回頭了,有人認為是除惡務盡,但是他把別人的生死交給你說的槍,事實上跟尊者的設局欺騙並無兩樣),最後的醒悟並不在自首(他還在叔叔和媒體前得意洋洋),也不在刮鬍子時流的淚,也不在看到補好的西裝時的痛哭,我覺得是在行刑前的遺言,平靜的面對自己的結局並接受。

不過有一點需要補充,能讓陳桂林走上除三害的根本動力不是醫生和她的謊言,那只是給陳桂林設定了行動的期限。在醫生騙他得肺癌之後,他就說要干一票大的,這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他向來貪名,二來他貪名的原因主要是想證明給奶奶(雖然奶奶未必知道他以前乾的事,他也未必想讓奶奶知道)。

奶奶走了,他要徹底干票大的,然後醫生才騙他希望他去自首,他自首也不是醫生的話起作用,而是關聖帝君和擲筊的九次啟示。

《周處除三害》的爆紅,給了內地電影「一個教訓」

最後,我倒覺得《周處除三宮》這電影沒有現在網友吹的那麼好,畢竟什麼吊打春節檔,橫掃內地電影都來了,它某種程度正好填補了春節檔電影乏味的空白,但最主要問題還是它是當前內地電影的空缺。

雖然有網友說如果這是部內地電影,在主角是殺手和邪教殺人立項都通不過這點。

我覺得這確實也是事實,內地的條條框框確實太多了點,這是客觀存在的,在審這點標準是真的不公平。比較簡單的道理就是去年曹保平的《涉過憤怒的海》和《堅如磐石》,真的是被刪得亂七八糟的。

為了上映妥協太多,重拍,刪減,最終搞出了很多問題,你說電影本身有問題,但這種「審查標準」不一確實也很影響電影質量,這是事實。

《周處除三害》確實是部不錯的類型片,各方面都兼顧到了,因為審的關係,還是我們市場很缺乏的電影。導演的前作《江湖》,他獲獎的作品,影片裡面的敘事結構,畫面音樂和象徵隱喻等這些都有呈現。

《周處除三害》里不僅延續深化了這些,還在主題上翻新。還有《江湖》里的劉德華飾演的洪仁就,在周處開篇葬禮的花環上出現了(桂林仔吃盒飯那裡)也算一個聯動。周處就是導演拍了江湖沉寂後再醒悟的對人生的感悟:一個人的價值到底在哪裡?戒掉貪嗔痴,找到自我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