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的春晚口碑不一,要同時滿足老中青三代中國人的口味與審美,從來就不是一件易事,2024龍年春晚交上了一張怎樣的答卷呢?
今年的春晚還不錯
催淚是一個技術活,回憶卻是永恆的絕招。央視少兒頻道主持人鞠萍姐姐月亮姐姐小鹿姐姐董浩叔叔金龜子領銜的《看動畫片的我們長大了》歌曲串燒,一首首經典的動畫片歌曲,讓許多人瞬間破防,感動得一起演唱起來。
《海爾兄弟》《舒克貝塔》《小貓釣魚》《哪吒鬧海》《神筆馬良》《大鬧天宮》《葫蘆兄弟》《黑貓警長》妥妥掀起了一把回憶殺,那個我們還是孩童的年代,那個我們還不懂得世俗圓滑的歲月,那個電子產品依舊很遙遠的年代,是這些製作並不精美但誠意滿滿的動畫片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童年真好,但是,我們只能通過動畫片來感懷,這一刻,我們彷佛回到童年。
自從加入了分會場環節,春晚也成了國內各大城市爭奇鬥豔的舞台。微博關鍵詞「西安分會場贏麻了」登上熱搜,「……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全民齊誦唐朝頂流詩人李白的《將進酒》,豪放洒脫蕩氣迴腸,將長安城中的浪漫具象化,激發出無數中華兒女滿滿的自豪感。去年爆火的電影《長安三萬里》登陸春晚西安分會場,古都長安的恢弘景象、中華文化數千年的悠悠歷史、唐代詩人的才氣風骨,嘆一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魔術師劉謙是春晚常客,可是他也讓一眾大牌春晚主持人先後成了「托兒」。從早年和董卿幾次搭檔,帶給了觀眾精彩的演出,卻不想韓寒卻突然發文抨擊劉謙的魔術是一場騙局,而董卿也被韓寒指控是「托兒」。而今年的春晚上,與劉謙搭檔的主持人尼格買提,卻以另一種方式解構了「托兒」。劉謙帶領觀眾做了一個紙牌魔術,在經過一系列操作後,最後手中僅剩的兩半撲克牌可以合成完整花色的一張牌,但在台上幾位跟著做的嘉賓中,尼格買提的牌似乎沒有對上。也許大家就是想看他們熟悉的小尼「汗流浹背」。
當然,歌舞類節目一直是春晚的亮點。單依純與海拉阿木的演唱的「不如見一面,哪怕是一眼。這世間太多的難免虧欠,你是我穿過思念的箭……」在唯美的背景與教科書級打光的映襯下,身穿墨綠色長裙的單依純宛如「佳人在水一方」,網友們都驚呼,單依純不如我們見一面吧。
走紅網路許久的青年越劇演員陳麗君和李雲霄與與多位京劇、評劇、潮劇等劇種的青年演員全情投入,共同呈現新時代戲曲百花園奼紫嫣紅的繁榮景象。陳麗君雖為女兒身,但是她瀟洒而不油膩的詮釋多位小生形象,搭檔李雲霄嫵媚不低俗的表演,從而讓這對黃金越劇搭檔突破傳統喜劇小眾化的傳播,在年輕人中擁有大量擁躉。陳麗君「國民老公」的稱號不脛而走。
春晚里的深圳元素
今年除夕,共有4首「深圳出品」音樂作品登上央視春晚。其中,《枕著光的她》為原創新作,將由任素汐獨唱約3分鐘,為春晚首發。另3首歌曲系經傳播推廣,2023年已在網路廣受歡迎的歌曲,分別為《我的紙飛機》《年少的你啊》《我會等》,將以串燒的形式,由春晚導演組擇定演員進行表演。此外,歌曲《綻放》亮相央視特別欄目《春晚倒計時》。
同時,「深圳出品」原創舞劇《詠春》選段首次登陸央視春晚,與《枕著光的她》一併成為了講述深圳故事、廣東故事、大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深圳之光」,彰顯了深圳文藝新年新氣象的昂揚姿態。
除了文藝新年新氣象,深圳人踏實肯乾的特區精神也為人所稱道。一批不平凡的普通人收到了現場觀看央視春晚的邀請函,其中就包括在深圳街頭彈鋼琴的建築工人老易。老易,來深圳打工20多年,期間他的雙手握過鐵鍬、攪拌過水泥。一次偶然的機會,頭戴安全帽、身穿工裝的老易在深圳街頭彈奏鋼琴的這段視頻迅速走紅網路,他也成為了人群的焦點。深圳擁有40幾年發展奇蹟,除了國家政策的扶持,也離不開無數普通勞動者的奮鬥和付出,「來了就是深圳人」,這句話一直都不是口號。
春晚總會有深圳的痕迹。在2019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在蓮花山的市民中心廣場舉行,43座樓宇光影變幻,流光溢彩的都市新夜景和都市追夢人的一張張笑臉呈現出一派喜氣洋洋、歡樂吉祥的過年氛圍,也凸顯了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窗口城市的無限精彩與活力。
2024年,春晚唯一一個非省會城市分會場——喀什會場,也有深圳建設者的貢獻。2010年新一輪援疆工作開展以來,深圳作為19個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計劃單列市,對口支援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和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13年來一批批深圳人憑著拓荒、奉獻、創新的精神奔赴援疆前線。行走在今天的喀什,不僅能看到街巷之間透露著濃濃的西域風情,還總能發現一個個熟悉的深圳企業、深圳品牌的身影。更有網友稱,喀什有個「深圳城」。
春晚現場,更彰顯了深圳的「科技元素」。2023年的春晚上,華為、騰訊、洲明科技等企業和機構攜4k、8k、三維菁彩聲、裸眼3d等前沿科技及應用亮相晚會,為觀眾帶來一場奇妙震撼的視聽盛宴。
在上世紀80、90年代,央視春節聯歡晚會是屬於中國人過年的必備「文藝大餐」,一家老小圍坐在電視機前面,一邊吃著年夜飯,一邊觀看春晚,這是娛樂方式單一純粹的那個年代特殊的回憶。
那些年我們看過的春晚
央視春晚起源還要追溯到1979年,當年以「迎新春文藝晚會」為主題,用茶座和交誼舞的形式舉行。春晚正式舉辦則在1983年,這一年沒有安排正式的主持人,只有劉曉慶、馬季、姜昆、王景愚幾位名氣較高的藝術工作者主持。而當紅的李谷一老師在1983年春晚上一口氣演唱了8首歌,馬季老先生一連說三個相聲,這兩個記錄恐怕後人無法企及。
但是就是這樣一場連演員帶工作人員一共才60多人的晚會,一場需要演員自行準備服裝的晚會,一場首次以直播方式呈現的晚會,一場只有500塊預算和600平米空間的晚會,卻創造了收視率60%的奇蹟。
為什麼我們喜歡看春晚?
春晚開辦40餘年來陪著大家守歲、歡笑、感動以及回味。陪伴我們過除夕的人也許已經散了、走了,也許舊人換成了新人,但是春晚每一年都不會缺席。回想歷年的春晚,值得銘記的瞬間太多太多,春晚的高收視率和廣泛影響力,也使得各地的明星爭相在此亮相、展現技藝。
1986年,來自於中國台灣地區的費翔在春晚上唱響《冬天的一把火》《故鄉的雲》,高大帥氣的混血歌手成為幾代人的初代偶像,習慣了含蓄表達的億萬觀眾一下子醍醐灌頂,領悟到原來情歌和鄉愁可以這樣熱情奔放地表達。用現在的話術就是,費翔是當年的頂流,而春晚為其提供了迅速打開知名度唯一的舞台。多年以後,看過費翔初次登台演出的觀眾多數都為人父母,他們仍舊會帶著孩子重溫那段奔放的演出,驚艷了歲月的偶像,跨越了年齡界限。
1993年,出生於北京的香港歌手梁雁翎帶來《像霧像雨又像風》,那一年,和梁雁翎一同出現在春晚舞台的有郭富城、蘇芮、王傑等知名歌手,梁雁翎等人的港星氣質通過春晚的舞台一下子打動了大批歌迷,那句「你對我像霧像雨又像風,來來去去只留下一場空」,時尚嫵媚卻又不低俗演繹,傳遞了香港這座國際大城市獨具的魅力。
2000年千禧年春晚,因為「龍禧千年」的緣故,當年的春晚主持人多達10幾位,陣容空前。章子怡擔任開場嘉賓,香港偶像派歌手謝霆鋒與「國民初戀」董潔一起牽手走到舞台時時驚艷了全場,《今生永相伴》彷佛是兩位「新人」的婚禮歌曲,甜美的董潔和帥氣的謝霆鋒是世紀婚禮的最好詮釋,時間在那一刻停留。「人生總要走好,我與你今生共相伴。如果擁有一瞬間,寧願放棄我孤單,幸福慢慢體會,真情融化真情感。」謝霆鋒也憑藉這首歌曲進一步打開了內地的演藝市場,提升了在內地的人氣。
2010年春晚,「小虎隊」組合重聚,喚醒了80後的青春記憶。在1980年代末,只有磁帶機、紙質海報的年代,蘇有朋、吳奇隆和陳志朋組成的「小虎隊」成為萬千少男少女的偶像。多年後他們三人同台再次演唱《愛》《蝴蝶飛呀》《青蘋果樂園》這三首當年炙手可熱的歌曲時,無論是「把你的心、我的心串一串,串一株幸運草、串一個同心圓」還是「跟著我盡情搖擺,跟著我不要傷懷,跟著我散發光彩,照亮天空的陰暗」,歌詞隨著韻律飄遠,青春的歲月雖然逝去,但是感動依舊常在。
為什麼春晚的影響力如此廣?
這是時代給予的契機。1977年,全國的電視機不到20萬台。1978年中國引進的第一條彩電生產線於1982年竣工投產,標誌著中國電視產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八十年代後期「彩電熱」空前火爆,中國的電視機擁有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1987年,中國的電視機生產量正式超過了日本,達到了近2000萬台,成為世界第一。
80、90年代,電視作為社會信息的主要傳播媒介,承載了社會普世價值的傳遞和大眾審美的引導的雙重作用,造星能力非同一般。1984年,名不見經傳的張明敏通過《我的中國心》打開了祖國內地的音樂市場,如日中天的劉德華現身1995年春晚現場時引發全場歡呼,1991年台灣歌手姜育恆演唱《再回首》的影響力以至於多年後依然沿用在了電視劇《繁花》插曲中,范曉萱與謝曉東在1998年春晚上又唱又跳演繹《健康歌》宣洩著時尚活力,兩大天后王菲與那英攜手演唱那首《相約1998》成為世紀神曲,李敏浩憑藉韓版《情非得已》成為首位登上春晚的韓國藝人。
語言類節目成為每一年春晚的開胃菜,作為中國觀眾在春晚最期待類型的節目,嬉笑怒罵間無不是時代的印記。從相聲為喜劇主流的時代,到1983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嚴順開表演的《阿q的獨白》,首次運用了「小品」這一表演形式。很多演員都因參演春晚相聲和小品,從各自領域的老演員變成了「喜劇新勢力」。朱時茂陳佩斯的經典小品《吃麵條》《警察與小偷》,黃宏宋丹丹的《超生游擊隊》《手拉手》《秧歌情》《婚禮》,牛群馮鞏的相聲作品《小偷公司》《冒號》《滅鼠軼事》《假話世家》,「黃金鐵三角」趙本山高秀敏范偉的《賣拐》《賣車》《心病》《送水工》。從50後、60後的喜劇演員到70後、80後、90後喜劇演員沈騰、馬麗、小瀋陽、岳雲鵬、賈玲等人的崛起,「想死你們了」「你太有才了」每年的春晚就是流行語和金句走紅的平台。
舞蹈類節目輸出的是東方美學與中華文化,春節聯歡晚會上的舞者們,用肢體演繹動人的故事。從楊麗萍的舞劇《孔雀》、黃豆豆領舞的《醉鼓》到2005年爆紅的《千手觀音》,再到近幾年的《只此青綠》,舞蹈類節目在春晚中承載了營造美學意境的功能。《小城雨巷》帶觀眾走進了如夢似幻的煙雨江南,《敦煌·飛天》再現了敦煌壁畫中的飛天女神,《練兵舞》生動表現了英姿颯爽的紅色娘子軍戰士們。
為什麼我們還會看春晚?
春晚伴隨幾代人走入21世紀第24個年頭,民眾了解信息的方式和渠道更加多元化,從最初的收音機、黑白電視機、彩色電視機、4k電視、到現在的智能手機,我們已經不需要打開電視就能獲取資訊。也許我們的電視機已經常年不會開幾回,但是到了除夕這一天,我們多半都會打開電視機將遙控器選到央視一套,哪怕春晚在大部分時間淪為背景聲,也是中國人春節的符號化印記。
美國人擁有「超級碗」,巴西人擁有狂歡節,中國人有春晚,它是維繫著中華民族感情紐帶。春晚不僅是中國普通人團聚的「文藝大餐」,也是家國情懷的真實寫照。
中國人重親情,春晚訴說出小家的「團聚」:除夕這一天,作為以家庭為單位的共同活動,春晚為千家萬戶營造出一個闔家歡聚、共享天倫的獨特文化空間。中國人重家國情,春晚表達了家國的「團圓」:《鄉戀》《我的中國心》《故鄉的雲》等傳唱至今的經典曲目,傳遞出無數海內外遊子對故鄉故土的眷戀。中國人重中華情,春晚更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團結」:56個民族載歌載舞,港澳台歌手同唱一首歌,全球華僑華人天涯共此時,四海為一家,無論身處何地,當《難忘今宵》的歌聲響起,「共祝願祖國好」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983年的春晚,觀眾通過「電話點播」「有獎猜燈謎」來參與春晚互動,到了千禧年之後,觀眾的互動方式向多元化擴散,電視機里放著春晚節目,手機上搶著紅包發著祝福簡訊,春晚不再是除夕守歲唯一的消遣娛樂,哪怕年輕人越來越少駐足在電視機前守著春晚,但是觀眾總會通過各種方式找到春晚的影子。電視回放、微博熱搜、短視頻,哪怕一個表情包,一個老梗,只要這一年的春晚讓你留下一個印記,就是難忘的。
春晚 難忘今宵
春晚將國家的宏大敘事與百姓的生活瑣事巧妙結合,過去一年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外交等領域的重要事件都在此有了縮影。即使春晚不再有造星能力,春晚的影響力依舊無人可及。
即使唱了快40年的李谷一老師不再出現在春晚現場,不再親自演唱那首《難忘今宵》,但是,春晚這一刻,依舊難忘,依舊回味。漸漸淡出的歌手、笑星雖然無法阻礙身體的衰老,但是他們留給觀眾的美好記憶,永不過時。春晚就像時光膠囊,平時不曾注意,但是一經打開就裝載著滿滿回憶,又像陳年老酒,越品越回味,釀藏著最深處的情感。
作者丨楊穎,深圳衛視直新聞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