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辣評 | 「偶像批發」行不通了

近日,一個文娛領域的熱搜引發全網熱議——某娛樂公司股價暴跌近80%。如果說股價波動是資本市場的常態,那為何偏偏該公司引發如此大的關注和討論?這不單是因為其坐擁多位知名偶像藝人,與此同時,其流水線造星模式一直以來也是被詬病的一大積弊。眼下,曾被視為「藝人經紀第一股」的該公司,在資本市場的階段性遇冷,值得整個行業警惕和反思——「偶像批發」模式行不通了!

追溯該公司的發展,與韓流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而其中最首要的一條,便是引入「練習生模式」批量生產唱跳男團女團藝人。看似「可複製」「標準化」的造星模式自然引得追求快速變現的資本入局。與該公司同步,一批偶像藝人公司如雨後春筍,在市場高歌猛進。

可也正是公司的急速裂變,加之對藝人、粉絲的瘋狂壓榨,迅速暴露出這一整條產業鏈上的諸多問題:

首先是「養成系」偶像模式在資本入局後更是加速複製、批量生產,由此產生了供大於求的局面。可流水線的操作模式下,不僅練習生從外形到藝能可謂千人一面,就連歌曲、表演等所謂作品也是「工業味兒」十足。難怪有網友調侃,偶像練習生太多,粉絲都不夠用了——是為供需失衡;

其次是一整套體系以「快速變現」為核心目的,因而在訓練期,更注重外形打造、唱跳訓練的速成,以使藝人被快速投放市場。這就導致不少練習生一夜成名後,由於缺失文化素養與藝德藝能的沉澱,不僅業務能力頻頻遭遇質疑,不少還因名利誘惑快速迷失以致負面新聞纏身甚至「塌房」。而能被聚光燈打亮的偶像終究是少數,加之偶像舞台生命期短暫,大量腰部、尾部練習生在激烈的競爭中,轉而滑坡至直播帶貨平台,造成資源的錯配與浪費——是為生態失衡;

更進一步,這批資本流水線打造的藝人,因缺乏過硬綜合素養與優質作品立身,通常難以贏得更廣泛大眾的認同與喜愛。而要維持商業價值高位運行,不得不在粉絲圈層加倍攫取。做數據、買熱搜、爭番位互撕等不良飯圈文化滋生,加劇了大眾對這類藝人的惡感,社會價值負面影響日彰,粉絲為給心儀練習生投票而大量購買贊助商奶產品留票倒奶的荒唐行徑,直接將這種「粉絲供養」的畸形生態暴露無遺——是為價值失衡。

凡此種種最終造成了產業的不可持續。可以說,當前「藝人經紀第一股」所遭遇的市場震蕩,只是整個行業亟待轉型變革的縮影。大眾日益提高的文娛欣賞與消費需求,使得其他以「練習生」起家的公司同樣面臨考驗。誠然,通過造星獲取商業利益是正常市場行為,但也應尊重藝術創作與人才培養規律。歸根結底,偶像藝人既是公司的所謂「核心資產」,也是需要服務人民、為人表率的公眾人物。如果一味竭澤而漁,最終只會反噬自身。我們由衷希望這些造星公司能夠及時轉型,沉下心來培養真正有德行有藝能的優質偶像,讓商業發展與社會期待同行共進。

  作者:黃啟哲

文:黃啟哲圖:網頁截圖編輯:傅璐

轉載此文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