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嚴肅文學,需要下一部《繁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瞳商業,作者 | 沈拂衣,編輯 | 楚青舟

暌違已久的嚴肅文學改編劇,不知不覺,又回到觀眾視野。

《繁花》轟轟烈烈中收官。人們早已明白,《繁花》絕不是中年版《小時代》,也並非上海版《了不起的蓋茨比》。

首播1-4集時,輿論是貶大過於褒的,人們關心「像不像90年代的上海」,更像是王家衛加了回憶濾鏡的一座空中樓閣。

再往後幾集,就是王導的統治區了,夾雜商戰中,鋪墊一男四女的感情線,暗裡著迷,浮花浪蕊,bgm氛圍給足。

它的確是遙遠黃浦江畔時光的倒影與迴響,故事雖老,人與人的情義依然足以喚起共鳴。

當然,對於書粉來說,一開始就是「弗搭界」(沒關係)的,借個名頭,糅合金宇澄其他4本書,另起爐灶再講個故事。這種改編法如果放在網文ip上頭,原著粉早吵翻了天。

《繁花》屬於什麼呢?嚴肅文學,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改編儘管「不像」,但劇集有獨一份的藝術腔調,有精工打磨的電影質感,觀眾又怎能不瘋狂?目前騰訊站內熱度已突破31000,進入爆款俱樂部,要知道去年一整年,也只有3部劇破30000。

「原著'不響',我們可以去補白,相輔相成。」

「『不響』是改編的密碼,創作者只講想講的,講得好的。」

以上都是王家衛的想法。是不是給嚴肅文學的改編指了條明路?

這一次,市場風向,確確實實地變了。

嚴肅文學回春:熟悉的ip拿出新配方

曾幾何時,嚴肅文學改編劇不可勝數,八九十年代的《鐘鼓樓》《抉擇》《南方有嘉木》,零幾年的《少年天子》《激情燃燒的歲月》《塵埃落定》《長恨歌》。

可以說,嚴肅文學原著的肌理足夠紮實,作品影視化的口碑基本上是不俗的。

【左:《少年天子》    右:《長恨歌》】

和網文擁有晉江起點等多座「富礦」同理,嚴肅文學同樣有專屬的「特供區」——

首先是已有盛名的現當代文學作家,尤其像莫言、余華這類網民更親切熟悉的;

其次是以茅盾文學獎為代表的一眾知名文學獎。尤其是茅獎,彷彿天選之子,前8屆的38部小說已改編24部之多,13萬字以上的長篇顯然留足了敘事空間,題材也多關注現實;

最後是《小說月報》《人民文學》等主流文學期刊雜誌,通常篇幅更短,適合改編為電影。

隨著網路文學興起,都市加劇內卷,人們的生活壓力迫切需要一個排遣渠道,相比於網上林林總總的「多巴胺文學」,基調大多沉悶凝重的嚴肅文學確實「打不過」,只好進入冬眠般的沉寂期。

偶有一兩部打破沉寂的劇作,如《平凡的世界》(2015)《白鹿原》(2017),就像水面浮冰,而春日卻未到來。

這幾年嚴肅文學的回春,是伴隨著現實主義題材的回暖而來。

當網文ip的金漆招牌開始褪色,都市劇困於「性緣腦」與各種狗血情節,古裝劇遇上「限古令」,流量明星屢遭輿論反噬,情節注水、同質化嚴重之外,缺乏底層和現實關懷是更要命的問題。

劇集市場開始渴求更具現實底色、審美差異的作品。檸萌影業主打的「溫暖現實主義」創作風格,豆瓣這類更有現實色彩的網文網站,開始乘著這陣風而行。

千禧年左右的嚴肅文學改編劇,更偏向更早期歷史,如《秦淮悲歌》是明末清初,《少年天子》是清代,《長恨歌》是民國,《塵埃落定》是解放前。

而近幾年市場更側重當代性與話題性,通過歷史變革的整體敘事框架,來書寫個體生活變遷,涵蓋不同階層、背景人物,典型如《大江大河》(2018)中宋運輝、雷東寶、楊巡分別映照出國企、鄉村、個體經濟的時代斷面,《繁花》《人世間》《人生之路》也有類似的處理。

新一波嚴肅文學改編劇也更主動、巧妙地找尋著與當下觀眾心理的結合點。

畢竟,現在早已不是電視台播什麼,觀眾看什麼的時代,像作家陳源斌《秋菊傳奇》改編成《幸福到萬家》,就很能迎合時下熱點,一開場何幸福(趙麗穎飾)初入萬家莊,就挑戰農村鬧婚陋俗,成功引發熱議。

這波現實主義的創作,也誕生了一些破圈之作。《山海情》《覺醒年代》,不止播放熱度高,觀眾討論、二創的熱度也高,還出現了「陳喬年」、「水花」等廣受矚目的角色,熱依扎、張晚意等年輕演員憑藉劇集獲獎或走紅。

《人世間》,則可說是近幾年最成功的嚴肅文學改編劇,在央一最高收視率破3,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146.45億。網民們對周家兄弟姐妹、「六小君子」等人物的命運都十分關切,同時更理解父輩們的那段艱辛歲月。

嚴肅文學ip改編,在一些方面確實還是能打的。

首先,良好的讀者基礎,受眾思想更成熟,不易出現原著粉之爭。

其次,版權比網文也更具性價比,少了些被資本抬升的水分。

再次,作者也能理解認同編劇的「操刀」,如梁曉聲、阿來、金宇澄都曾表達過對編劇的支持,避免網文作者和編劇掐架的戲碼。

此外還有高質量創作團隊的加入。像《大江大河》導演是孔笙;《龍城》《心居》由滕華濤監製或執導;待播劇中,《主角》據說由張藝謀執導,《北上》由《幸福到萬家》的編劇趙東苓執筆。

叫好容易叫座難?改編劇的千古難題

但是,依託嚴肅文學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影視作品卻並不易。

文學作品的人物心理刻畫有深度,有豐富的環境氛圍,場景細節繁密,支線較多,價值觀思考多元複雜,改編就不得不考慮如何演繹、取捨。

如《繁花》作者金宇澄所說:「一本書的文字變成『聲光電』立體演繹,必須得變,這也是為什麼改自一部小說的影視更引人期待的原因。」

正因嚴肅文學改編難,前期投資不小,籌備耗時長,就跟名家手作一樣,註定無法「批量製造」。

《白鹿原》從立項到拍攝歷時10年,編劇申捷聲稱看了上百本資料,「下筆時手不至於哆嗦」。北京一未文化正籌備王蒙《這邊風景》的改編,一年內已「六易其稿」。《繁花》面向社會徵集老物件來1∶1搭建場景,「慢工出細活」,一拍三年。

製作層面的難題還在其次,嚴肅文學改編劇要「雅俗共賞」,是有些開局難度的。看慣了短視頻的觀眾對「多巴胺文學」改編劇尚且開始脫敏,又怎麼去靜下心欣賞這種多少有些沉悶的劇集呢?

結果就是,要麼整個熱度上不去,要麼台播數據不錯而網播差強人意,甚至口碑都遭遇滑鐵盧。

但是,如果因此判定「嚴肅文學改編劇沒人看」,還為時尚早。

細究之下,熱度不夠看似是題材時代陳舊,原作太有深度,導致觀眾難以共鳴,其實本質上還是拍得不行。

這個鍋,原作不背。

拿去年幾部劇來說,《人生之路》《熟年》《龍城》豆瓣評分都在6點幾。《人生之路》是熱度與分數最高的一部,bug也顯而易見。

這部劇改編自路遙中篇小說《人生》,背景是80年代初的陝西山村,陳曉飾演的高加林作為鄉村讀書人的寫照,嚮往著知識改變命運,卻接連受挫——高考被冒名頂替、因母親放棄復讀、教師編製被村支書兒子奪走。這部劇台播數據尚可,央一破2,網播卻一般,愛奇藝熱度不到9000。

這種渴望擺脫某種處境,卻總是路途多阻的感覺,難道觀眾找不到共鳴嗎?肯定不是。

問題出在哪呢?

網友們吐槽這部劇妝造離譜,「美黑版李沁」;吐槽場景讓人齣戲,農村人騎著城市都難得的二八大杠狂飆,柏油路空調外機穿幫鏡頭比比皆是;吐槽編劇把淳樸鄉土劇,改成爛俗青春布爾喬亞偶像劇。

創作團隊號稱六年打磨,編劇自稱努力「將上海融入劇中」,力氣都沒用到關鍵處。

《熟年》《龍城》被批的原因也不外乎如此。嚴肅文學ip本就不是一塊「免死金牌」,觀眾更會因為對原著的認可而期待高,但凡改編不當,口碑跌落就會更加嚴重。

嚴肅文學的改編劇,至少也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是故事。搭建合理情節邏輯,加強戲劇衝突。

如《人世間》編劇王海鴒所言,「電視劇需要這些一唱三嘆,一波三折,無巧不成書的東西。《人世間》的文學性有了,在技術上我要加強它的戲劇性。」

《繁花》原著是《清明上河圖》那樣密密織就的世情圖,如果完全按著原著拍,很可能失之於散漫,劇版以阿寶、汪小姐、玲子、李李在商場與情場的糾葛,雙線並行,情感暗潮流動,來塑造人物形象與關係張力。

其次是細節,無論是場景還原程度,還是人物形象與情節細節的雕琢。

《繁花》被一些人詬病的原因,就是穿搭、置景「不像90年代的上海」。對比《人世間》,後者時代特徵會更容易被觀眾感知到。劇組搭建了總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的光字片社區,還有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的道具庫。

屋檐下的冰溜子、陳舊老屋中的招貼畫、報紙糊的牆面、陶瓷缸、暖瓶、炕琴、收音機……而涉及人物的細節也要符合時代背景,例如周秉昆那條「代代相傳」的毛褲,就是物資匱乏一代成長的佐證。

最關鍵的是劇集傳遞的價值觀。

王海鴒在《人間世》的改編中,接踵而至的人世苦難底色之上,增加了一絲溫暖明亮的色調。

而《繁花》則是在上世紀外貿、股市等背景之中,通過黃河路上種種人物的命運跌宕,彷彿叩問著我們,機遇是什麼?人這一生,命運該如何抉擇?

正如梁曉聲先生所說:「於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

《繁花》之後,壓力給到他們

嚴肅文學ip改編,如同需要精細打磨的玉石,工藝難度不小。目前影視公司中,新麗傳媒和正午陽光是這個賽道的兩大龍頭。

新麗傳媒在現實向劇集方面已打造不少爆款好劇,如《父母愛情》《人世間》這樣口碑熱度齊飛的年代生活劇,《我的前半生》這類全網熱議的都市生活劇。

資料顯示,後續新麗在嚴肅文學ip改編劇這塊也將持續發力,《塵埃落定》《張居正》《千里江山圖》等茅獎作品有概率成為新一批精品劇。新麗善於在家國情思、中國式家庭等情感層面引動觀眾共鳴,對於嚴肅文學ip的社會口碑塑造是一大助力。

正午陽光這幾年劇作質感有所下滑,除了《開端》《喬家的兒女》之外,《歡樂頌》系列狗尾續貂,《歡迎光臨》魔幻門童虛假寫實,《相逢時節》高概念的「血親復仇」劇卻拍得無聊無趣,其他主旋律作品總有些束手束腳的寡淡味。

手頭的嚴肅文學改編劇不多,《艱難的製造》因為主演緣故,已涼,如今太過保守的正午拍攝《大江大河3》,能否挽救岌岌可危的口碑?對正午而言,急需與嚴肅文學ip改編劇互相成就。

更讓人期待的是新勢力的加入,聯手愛奇藝出品《城中之城》的興格傳媒,即將推出《北上》的啟蒙影業,拍出年代大劇《父輩的榮耀》的新湃傳媒,曾打造過濃郁地域色彩的《裝台》、接下來操刀《主角》的貳零壹陸,都有機會為嚴肅文學ip劇注入新鮮血液,不同影視公司拍攝風格的嘗試,也將豐富此類劇集的藝術表達。

而愛優騰三大平台,對嚴肅文學ip布局最多的,當屬桃廠。《大江大河》(2018)《叛逆者》(2021)《風吹半夏》《人世間》(2022)《人生之路》《龍城》《熟年》(2023),可以看到桃廠在這塊試驗田的「精耕細作」是有清晰脈絡的,可惜去年在品控上有失水準。

預計今年播出的《北上》,由茅獎徐則臣同名作品改編,講述運河沿岸一群少年的成長,聯結運河文化與時代發展,切入點還是有些新意。

未來片單里同類的是張忌《南貨店》,以一間隸屬於國營供銷社系統的南貨店為背景,打開上世紀70-90年代的江南城鎮圖景。

可以看出,桃廠力求打造特色「小人物故事」,更新穎、更具成長指向、更著力於群像塑造,「一北一南」角度討巧,容易與時下年輕人產生共鳴,不過還需看最終呈現的效果。

另外,桃廠也將延續在鄉土類型劇中的探索,不僅有續作《大江大河3》,並簽約了莫言的《豐乳肥臀》。

賈平凹《高興》也在去年的招商片單中,講清風寨村民劉高興進城收破爛的經歷,目測串聯起的人物故事和社會風貌會有看點。

主人公劉高興樂觀、機智的特質,應該會讓這部作品的基調更溫暖,兼顧喜劇效果,對應時下「心累」的社會心理,反饋或許不會太差。

騰訊此前在嚴肅文學ip上的投入並不多,儘管2015年就有《平凡的世界》,但這幾年就只有《我是余歡水》勉強撐下場面。

不過鵝廠近來頗有奮起直追的勢頭。除了開年紅的《繁花》,儲備片單里可以看到《風禾盡起張居正》《千里江山圖》這兩部茅獎作品改編劇,走歷史情懷與縱深路線。

此外還有2021年就宣布要影視化的余華《文城》,關注時代下飄零的個體命運,以及講述秦腔名伶憶秦娥一生沉浮跌宕際遇的《主角》——接下來這套打法是「文化范」,

深挖歷史人物、文物、傳統文化題材,也貼合大家對於中華文化的認同感。

總的說來,平台與影視公司在嚴肅文學ip領域的探索,還需做好ip選品開發,加深與時代、社會心理的聯結,把控細節質感,用特色化、精品化的作品來發聲。

畢竟,「內容為王」的時代已到來,大家說過很多遍了。

我們這個時代,還需要嚴肅文學和改編劇嗎?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浮躁的泛娛樂時代,人心卻彷彿四野來風,迷茫無依。娛樂的盡頭是無盡空虛,「奶頭樂」、短視頻給不了我們的思考和方向,嚴肅文學可以。

透過那些人情冷暖、人世沉浮、光陰流轉,我們的心也隨之跌宕、感慨、沉澱。

知來處,知去向,嚴肅文學真正回歸的那時,也是人心的復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