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的賀歲片時代,早就過去了

新舊交替之際,無人知道的角落,馮小剛導演又開始作妖了。

洋洋洒洒一大篇,又是節能環保,又是俄烏巴以,像極了飯局上酒足飯飽的一類人,無論國際局勢,還是村頭廁所沒紙,不知所云、兜兜轉轉,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話題:懷才不遇,指天罵地。

「心裡陰暗最終反噬的還是自己,恨別人不死不如把自己活好。」

「隨和點,人得有朋友,不能逮誰跟誰掐,得跟全村全公司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交朋友而不是為敵。」

【1】

按我們對馮導的理解,一般情況下,像這樣發一篇小作文來表達「敞亮」、倡導「善良」,努力顯得通透,可處處又都是陰陽怪氣,基本只有一個原因,電影撲街了。

當年《我不是潘金蓮》上映反響不好,他認為是萬達不排片,就這麼叭叭一篇《潘金蓮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酸得人天靈蓋冒冷氣。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馮導大破防,且整封信內容之陳腐,思維之落後,態度之傲慢,本不富裕的路人緣,更雪上加霜。

相比之下,當時王思聰的回應還真的算乾脆利落:

「只准你們排片擠走別人,不允許我們對你片的不看好而降低排片?」

「講道理,沒人跟錢過不去,如果你這電影票房好,我們也一定會按照程序化的流程增加排片。」

末尾還加一個微笑臉表情,諷刺拉滿。就是不知道馮導那輩人,是不是真的認為這是表達善意。

王思聰嘲馮小剛,「作為一個導演,用拿得出手的作品說話,豈不是更好?」

可以看成是華誼和萬達的互撕,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年輕人對馮小剛的不信任:你不行了。

馮小剛雖然是老炮,遇到真資本也是無計可施醜態百出。

說實話,在我看來,無論是做演員還是做導演,馮小剛都還是很能拿得出手的。

《我不是潘金蓮》票房不利,但評價沒那麼差。之後他們遇上了小崔,胖冰從此淪為素人,但馮小剛都還能有《芳華》這樣的作品。票房14億多,豆瓣7.7,觀眾絕對是認可的。

做導演、做演員的,平時再怎麼作妖,只要作品過硬就沒什麼人真計較。

馮小剛現在的尷尬正在於,他已經很久沒有一部真正能打的作品了。張藝謀也一直被罵,但他實在能拍,只要有一部能打的就好,何況他不止一部。

反觀馮小剛,《芳華》之後幾乎全軍覆沒。

《非誠勿擾》2009上映就拿了15億票房,馮小剛滿以為同系列能延續輝煌,結果全是狗尾續貂。

「賀歲片」這個概念從成龍的《紅番區》開始,但馮小剛的電影絕對是賀歲喜劇的代表。他的那些電影乘著時代的東風,也確實可圈可點,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甲方乙方》《沒完沒了》《不見不散》《一聲嘆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幾乎無往不利。直到《非誠勿擾》,大家都還非常認可。

而馮小剛,可能就是把這種認可,看成了理所當然。

賣得好,是他自己好;

賣得差,是觀眾垃圾。

馮導可能想不到,有一天他+葛優+舒淇的組合也會賣不動票房。那可是葛優,那可是舒淇。

在我這個普通觀眾看來,大家不是對演員和導演有意見,也不是虞書欣路人緣多差,是大家根本對這個故事就不感興趣。

我都不懂為什麼還得來個第三部,它不是第二部就已經廢掉了嗎?

《老炮》票房挺好,口碑已經不太行,但馮導依舊誤會大家都喜歡看他這種京圈老男人指點江山的德行。

《北轍南轅》打著都市勵志劇的旗號,結果處處踩到普通人的雷點。

北京的打工人一天通勤4小時,日常加班到深夜,老破小里暖氣都不怎麼好使,還得跟人合租。

到了馮導的劇里,大家都輕輕鬆鬆能拿出幾十萬上百萬,說創業就創業,除了開趴梯喝大酒什麼正事都沒有。

大颯蜜到處撒錢,見面就送洗衣機,幾個人湊一起不費什麼事就開個飯店。

這個世界上肯定有人活得這麼輕鬆自在,但你非得跟我說,這就是北京打工人的生活,觀眾只能覺得你在侮辱人。

被迫看你們有錢人一邊炫富,一邊教打工人「看淡名利」,完了還要起立鼓掌?

【2】

去年末、今年初最能打的喜劇,應該就是《年會不能停》,票房一路看漲,豆瓣評分8.1,是相當不錯的成績了。

原創的本土故事、尤其還是喜劇,這有多難搞,觀眾都明白。

儘管豆瓣里還有123星的中差評,尤其是認為壞事似乎就只是奸臣做下的,大boss清清白白只是被蒙蔽了雙眼,這諷刺還是太弱。

但在絕大部分的過程中,電影還是做到了和普通人共鳴,種種包袱完美再現當下痛點,只要經歷過職場都能立刻領會其中辛辣酸楚。

電影中間點名的一段,網友笑稱「死亡筆記」,這種「錯位感」是傳統曲藝舞台上常見的包袱,大家鍾愛的很多春晚經典作品都有。

非常傳統,非常親切,非常難寫。它必須和現實磨合非常好,才能讓人信服,笑得心照不宣。

因此電影雖然老梗密集,卻還是好評不斷,畢竟這年頭能真心實意笑出來,還要啥自行車。確實是對齊了喜劇過審顆粒度,打通了職場底層邏輯。

這邊的喜劇,已經進化到了吃下一萬個打工人的黑色幽默,那邊馮導還執著於「二女爭侍一夫」無聊意淫,就算是葛大爺和舒淇也不能忍。比當年用潘金蓮的口吻陰陽的時候,更無聊、更落伍、更不合時宜。

這樣的故事,是任何畫面、色彩、流量、概念,都無法掩蓋的本質問題。看出來是很用心的,但就是不想看了。

很難想像當年馮導也有《大腕》這樣嘲諷拉滿的作品,還有《手機》的現實主義,幾十年後的當下仍然看得心驚肉跳。

可是馮導大概真的不懂如今的觀眾愛看什麼了,他顯然也沒有想要了解觀眾真正的口味是什麼。

跟不上民眾的步伐,乾脆就自絕於人民。「電影垃圾是觀眾垃圾」,這種邏輯堪比粉圈「不喜歡我家愛豆的全是無腦黑」,完美閉環。

當年他頗能共情普通人。

「好夢一日游」里把現實社會的種種虛偽、矯情,用十分荒誕的形式串聯起來,無數台詞至今仍然是觀眾津津樂道的熱梗。

《大腕》和《甲方乙方》的很多台詞,都在20年後成為直擊痛點的金句,馮小剛是有(過)才華的。

可如今他已經躋身於當時夢想的那個階層,好夢已經成真了,還想要假裝關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再怎麼試圖溫情脈脈,都顯得傲慢疏離,胡不食肉糜。

到如今的份上,大概也只有曾經欣賞過馮導電影的人,比如我,還會在意他的大破防,看到他的心有不甘。

他又不是李安,就算電影失利,人們還是很信任導演本人。何況李安的溫和熨帖,是他永遠不會有的。畢竟他的妻子信奉「反正我們家這是男的,吃虧的不是我們」。

電影上的才華已經看到頭了,如果再不罵罵人,就真的完全無人問津。

好比《甲方乙方》里的女明星,表面厭煩了貴圈的一切,實則一旦沒人關注就慌得一批。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 」

這些年來,越來越能夠體會這段話的現實。

個人的輝煌永遠只是暫時,時代的東風眷顧你和拋棄你都不會提前告知,所謂奮進搏擊,其實是常年的警醒與妥協。

當你無法理解現實又不願改變的時候,屬於你的時代也早已遠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