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年的電影市場比去年強億些。
而且讓人沒想到的是,在商業片方面,國產片竟然比國外片還強億些——在應引盡引的情況下,2023年票房榜前10名均是國產片。我從未設想過有一天,在商業片領域,國外片會在國產片面前如此潰不成軍。
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國產片已經全面碾壓國外片了?那倒也不是。商業片屬於流行文化,一般是最關注最廣大群眾之關注的。這樣的局面意味著,國產片比國外片更知道最廣大的中國觀眾想要什麼。國外片那套「個人英雄主義+we are family」的公式簡直就跟春節晚會包餃砸一樣令人生厭。
但是國產片也不要得意太早。今年的票房榜前10名,有一些國產片可不是靠實力拚上去的。
它們是靠「營銷」。這裡的「營銷」,既包括話題炒作、預告騙這種或許合法但不道德的方式,也包括偷票房這種既不合法也不道德的方式。
而且商業片也不是電影的全部——不然今年這十部電影就都應該是國產片了。從「電影」這兩個字來看,國產片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老規矩,今年盤點的作品還是分成兩個部分:「最佳電影與限定劇」,九個類型十部(比往年少一個類型);「最佳ip」,一個。我的評價標準,可以看前幾年的年終盤點。
順便貼一下今年的統計數據。
最佳電影與限定劇
1
科幻 / 奇幻(sci-fi / fantasy)
《流浪地球2》(中國大陸)
入圍作品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中國大陸)
《挑戰》
(俄羅斯)
《拾荒者統治》
(美國)
幻想電影好多年都沒有過這種需要單獨寫點啥歸納總結這一年的時候了。因為很長一段時間,國內沒有幾部上得了檯面的,而國外又都是漫改之類的,在「最佳ip」部分寫了就行了。所以我只好勉強撿出來那麼幾部,湊合說說。
但可喜的是今年情況有一點變化——變化不大,但是有一點。
一是中國幻想超神發揮,科幻電影有《流浪地球2》,奇幻電影有《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科幻劇有《三體》(是騰訊的不是b站的)。
二是外國幻想多點開花,原創作品有《月球叛軍:火之女》(扎克·施耐德仿「星戰」全新力作)、《ai創世者》(套科幻皮怒斥美國反恐戰爭),ip續作有《飢餓遊戲:鳴鳥與蛇之歌》(大反派起源故事)、《哥斯拉-1.0》(與傳奇影業「怪獸宇宙」無關,講述二戰後的日本發現哥斯拉,人生從0到-1)、《龍與地下城》(就是好玩兒),還有一些相當高概念的劇集如《拾荒者統治》(一個神秘的行星,充滿謎題)、《屍體》(四個時代出現同一具屍體,四個警探分頭解密)。
三是一些不是很「純」但比較有特色的科幻,如喜劇科幻《小鎮幽浮》(外星人關注孤老問題)、《賽博朋克村莊》(精蘇狂喜的俄式腦洞),還有一部勉強可算科幻的《挑戰》——俄羅斯人搶在湯姆·克魯斯前面,拍出了人類首部太空中的故事長片。
然後我們重點來說說幾部入圍作品以及最佳作品。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中國大陸)本應於2020年上映,然而由於出品公司北京文化遭遇財務造假、陰陽合同、資金短缺等一系列風波【1】,電影項目被迫中止,這一等就是三年。不過好在製作足夠精良、娛樂性足夠好,本片在三年後仍不算落伍。本片最大的意義在於,「中國傳統文化素材+好萊塢故事結構+現代工業流程與技術」的組合第一次獲得了真正的成功,之前追光動畫的《白蛇》可算是一次「准成功」,因為動畫和真人還是有差別的。雖然圍繞本片產生了一些爭議,比如「太西方、不中國」,但事實在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誕生這樣的爭議,並不能否定探索本身的價值。
本片確實融合了很多西方元素,比如這一幕更像油畫,不那麼「中國」
《挑戰》(俄羅斯)與《地心引力》有點像,在科技方面並無幻想,只是想像了一種極端小概率災難事件,姑且也可算作科幻吧。本片有著俄羅斯人特有的冗長,不過壯麗的太空實拍可以彌補一切。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為了拍電影把導演和女主演發射到了太空中,並且找來真正的宇航員出鏡。cgi技術再逼真,也不及實拍所帶來震撼的萬分之一。
故事的主線更加意味深長:一個走不出過去陰影的女醫生,被一個劍走偏鋒的航天官員,送上陳舊的空間站,挽救一個病危的宇航員。這就是當代俄羅斯特有的與中國主旋律(愚公移山)、美國主旋律(美國隊長)都不同的俄式主旋律:背負著過去活著,不擇手段地活著。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艙段(上)與中國天宮二號(下)對比
《拾荒者統治》(美國)有一點2020年《環形物語》的味道,表面上看是人類在異世界的歷險,骨子裡是那種很內斂的、關注人類本身的科幻。所以我有點不太理解為什麼前者今年在國內很火,而後者當年在國內基本沒有聲音。
本劇的劇作層次十分豐富。
首先你可以看到一個想像力十分豐富的異星世界,它有點像《湮滅》,奇異、美麗也冷酷無情。人類的飛船墜落在這裡,這裡有許多奇怪的生物可供人類利用,也有可怕的存在準備利用人類(不僅僅是捕食)。
接著,這個世界就像蓋亞一樣,與居民有更深層次的互動。它可以讓機器人產生意識,也會被人類的慾望影響。
最後,人類真正的敵人,既不是異世界,也不是機器人,只有自己。自己的不甘、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妄自尊大。因此在異世界的旅程,也是心靈的旅程。也許這兩年,大家都需要一些撫慰吧。
《流浪地球2》(中國大陸)是最佳,而且是當之無愧的最佳,今年沒有哪部外國科幻片可以拍著胸脯說,拍得比它好看。特效與國際接軌了,世界觀設計更是無出其右,現在「流浪地球」ip在中國的地位就相當於「星戰」ip在美國的地位,讚揚的話在當時的影評【影評】《流浪地球2》:可以喜歡,可以討厭,但別雙標里說了很多,不再贅述。故事塞得太滿並且明顯割裂為兩個故事(兩次危機),算是一個小問題,無傷大雅。
更重要的是,「流浪地球」ip傳遞了中國式的價值觀。這種價值觀其實與主旋律無關,它純粹是中國人的一種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就像美國人的「星戰」或漫威依賴救世主去解決宇宙難題,中國人也有自己的方式,而俄羅斯人——我們前文說過——也有自己的方式。
這些價值觀無所謂高低好壞,只有適合不適合。當然,有的人會因為種種原因,有自己的好惡。對此我只能說:要麼改變環境,要麼改變自己。
2
動作 / 冒險(action / adventure)
《驚天營救2》(美國)
入圍作品
《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
(美國)
《東北警察故事2》
(中國大陸)
《gt賽車:極速狂飆》
(美國 / 日本)
今年動作片普遍都是一副「可供打發時間」的樣子,有一兩段驚艷的動作設計已屬難得,指望有什麼驚人的動作設計或有深度的故事那是不可能的。《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驚天營救2》《伸冤人3》《疾速追殺4》(這部我們後面說)《東北警察故事2》《gt賽車:極速狂飆》《怒潮》(少見的話語黑幫片)基本都是這個水平。
故事沒什麼好說的,我們一筆帶過,主要說動作本身吧,幾部入圍作品在動作方面還算是各有千秋的。
《碟中諜7:致命清算(上)》(美國)劇本有點像ai寫的,而且這個故事也真就是關於ai的,有點諷刺。它的看點是通過砸錢+玩命+實拍,堆出了摩托車、火車滿天飛的大場面。
《東北警察故事2》(中國大陸)的故事講究一個「直」,動作場面也不整虛的,通過專業的動作設計+接地氣的真打,在餐館、廁所甚至小汽車裡開打,打出了過去港片中隨處可打、隨手可用、以命搏命的爽感。希望主演謝苗能火,他這個團隊的演員都很能打。
這段車內用車鑰匙和蘋果充電線打架的戲甚至不是謝苗參與的
《gt賽車:極速狂飆》(美國 / 日本)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體育傳記片,講述了英國平民少年jann mardenborough熱血逐夢,通過玩gt賽車電子遊戲,被gt賽車學院挖掘,成為職業賽車手的真實勵志傳奇故事。電影從情節來說中規中矩,只能算是爽片,因為它有著令人血脈噴張的體育動作場面。
《驚天營救2》(美國)劇情直接承接前作,講述了「錘哥」克里斯·海姆斯沃斯飾演的精銳僱傭兵,自印度營救任務重傷歸來後,又接了另一個喬治亞營救任務,一路殺出重圍。電影通過複雜調度+隱性剪輯,延續並超越了前作的經典偽長鏡頭,一個完整長鏡頭涵蓋了:
監獄暴亂——
追車逃亡——
以及火車搏殺——
直升機在火車頂降落是實拍
……等多個場景,總時長達21分鐘,絕對是動作片愛好者的年度盛宴了。
3
歷史 / 傳記(historical / biopic)
《奧本海默》(美國 / 英國)
我實在是很喜歡《奧本海默》,我喜歡它的很多方面,參見影評。
我喜歡電影所構建的世俗神話,讓我得以體驗奧本海默的英雄旅程:啟程(加入「曼哈頓計劃」)、啟蒙(「三位一體」核試驗成功)、歸來(邪惡的法西斯政權被消滅,世界獲得了和平)。
我喜歡電影討論核技術的道德關切,看奧本海默擔憂這種驚人的力量,與自己的理念鬥爭,也與世界的理念鬥爭。
我喜歡看電影又親手打破前半段構建起來的世俗神話,展示奧本海默被政府吊銷許可並毀譽。他經歷了悲劇性的動蕩,帶著遺憾重歸平靜。
但我最喜歡的是什麼呢?
我最喜歡的其實和奧本海默無關,是電影刻畫美國形象的方式。
電影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個情節是,是與奧本海默無關的一個情節(不過可為奧本海默後來的遭遇做一個註腳):當美國官員們討論讓日本哪個城市吃核彈時,一個官員隨口建議不要炸京都,因為他和老婆曾經去那度假,覺得那裡很不錯。
他說這話時給人的感覺,這就好像是他今天出門時心情特別好,所以決定不踩死門口的一窩螞蟻。
這窩螞蟻確實是作惡多端,但如此在談笑間灰飛煙滅,端的是讓人心底發涼。
京都也好、奧本海默也罷,一個是人口過百萬、歷史逾千年的文化名城,一個是比肩普羅米修斯的原子彈之父,但他們都是螞蟻。幾個美國官員就可以一句話讓他們生、一句話叫他們死。並且他們對這種斷人生死的力量,絲毫沒有敬畏之心,彷彿他們真的是「上帝」的選民,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諾蘭安插這段情節顯然是「別有用心」,足以體現他對美國歷史與現實的思考。電影結尾表達了對核力量將要毀滅人類的憂慮,但實際上呢?在此我要化用《三體》里的一句話:
「核彈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4
劇情(drama)
《留校聯盟》(美國)
《墜落的審判》(法國)
今年的劇情片多了一個名額,因為戰爭片太拉胯(以雷德利·斯科特的《拿破崙》為首),被我取消了評選。畢竟,我們從來不缺優秀的劇情片。
《留校聯盟》是一部適合在冬季假日的夜晚,一個人在溫暖的房間里,端著杯熱奶茶(或者冰可樂),靜靜觀賞的電影。
故事發生在1970年的美國新英格蘭。在風景如畫的小鎮上,坐落著預科學校巴頓學院。
這裡匯聚了諸多權貴子弟,他們在這裡划水刷一個學歷,日後便可進入常春藤名校。
保羅是這裡的歷史老師,他看不慣這些潛規則遊戲,因此也不受歡迎,學生、老師、校長都覺得他僵化保守、死氣沉沉。
在1970年聖誕假期來臨之際,校長和老師串通,讓保羅留在學校監督無法回家的學生。幾天後,只有一個學生留了下來——15歲的安格斯,聰明、成績不錯,但是行為乖張,總是在被開除的邊緣試探。
一起留下的還有學校廚師長瑪麗,忠於職守、言辭犀利,她的兒子是巴頓學院的優秀學生,但是已經在越南陣亡。
這三個孤獨失意者組成了一個奇怪的聖誕家庭,在新英格蘭大雪紛飛的聖誕與新年假期里,分享著自己的不幸經歷,並互相治癒創傷。
《留校聯盟》是導演亞歷山大·佩恩與演員保羅·吉亞瑪提自2004年《杯酒人生》之後再次合作,演繹「loser & loner」的故事。額外說一句,保羅·吉亞瑪提很適合演這種傲嬌角色,而飾演男孩安格斯的多米尼克·塞薩的銀幕首秀也格外精彩,將青春期男孩混雜著魯莽、羞澀、憤世嫉俗的性格演繹得十分立體。
儘管電影套著1970年的皮,但是其所反映的問題是一直存在的,例如三人的悲劇分別是由階級、家庭、戰爭所帶來的。電影志不在針砭時弊,對社會問題點到為止,沒有過度大發議論,而是側重於角色的感受,描繪他們面對悲劇時的無力如何讓他們選擇了與世隔絕;而他們的相似又如何讓他們彼此接近。
冬日的新英格蘭小鎮略顯陰鬱,但雪後的雲層也無法阻擋陽光的散射。這番圖景搭配以時而犀利的台詞、時而令人忍俊不禁的冷幽默,整部電影就像是為觀眾精心熬制的聖誕冰淇淋,冰冷但可口。
三人的互助是短暫的,正如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雪過天晴時,老師保羅為了幫助學生安格斯,最終還是走出校門,走上了屬於自己的孤獨之路。他看似還是一事無成的孤獨一人,但經過這個假期,他已經不是一事無成,也不再孤獨了。
人年輕時都想改變世界,但到了,自己最有價值的遺產,可能只是那些於細微之處留下的善意。
看來我錯了,這部電影並非只適合一個人看。在悠揚的醉鄉民謠中,它或許更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墜落的審判》片長達151分鐘,但觀看起來其實並沒有預想的那樣漫長,這主要得益於本片是以類似懸疑片的形式展開的。
一家三口——妻子、丈夫以及因事故導致視力障礙的兒子——來到法國偏遠山區的別墅生活了一年。到了冬天,兒子在別墅外發現丈夫墜亡,警方隨即展開了對妻子涉嫌命案的調查。這是意外、自殺還是謀殺?懸念籠罩著全片。
案件也在社會上引發轟動,因為妻子是來自德國的著名作家,丈夫是來自法國的文學教授,群眾都對吃瓜喜聞樂見。
一年後,妻子出庭受審。檢方從回顧案發現場以及案發當天的情況入手,逐漸開始大肆想像和「誅心」,指出妻子與丈夫之間有著強烈的恨意。於是一場「墜落的審判」,擴大化為一場萬眾矚目的「家庭的審判」。
檢方翻出丈夫留下的一段錄音證據,讓夫妻之間圍繞家庭角色、兒子事故、夫妻忠誠等問題的激烈矛盾呈現在大眾面前。這時案情似乎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妻子在這個家庭中的表現能否經得起大眾的審視。
所以我們前面說,本片類似於懸疑片,但它並不關注「她是不是兇手」「她做了什麼」,而是關注案件背後的家庭矛盾,以及大眾對這種矛盾的審視和想像。
當人的一舉一動都放在顯微鏡下觀察時,沒人經得起這種「審判」。
5
恐怖 / 驚悚(horror / thriller)
《祭屋出租》(泰國)
入圍作品
《電鋸驚魂10》
(美國 / 墨西哥)
《感恩節》
(美國)
《厄舍府的崩塌》
(美國)
《最後生還者》
(美國 / 加拿大)
今年恐怖片花樣繁多,創意也夠,不過整體情況與動作片類似,超神的比較少。先簡單歸納總結一下:
鬼怪題材:《祭屋出租》《當邪惡潛伏時》《修女2》《死亡修女》《鬼玩人崛起》《回應我》《附身》;
變態題材:《電鋸驚魂10》《感恩節》;
喪屍題材:《最後生還者》;
政治題材:《伯爵》;
驚悚片:《無處逢生》《紙人回魂》;
喜劇恐怖片:《絕對殺手》《幽靈鬼屋》;
科幻恐怖片:《孤立無援》;
藝術恐怖片:《博很恐懼》;
復古風格:哥特風格的《得墨忒耳號的最後航程》《厄舍府的崩塌》,80年代風格的《致命錄像帶85》《鬼作秀》(第四季),90年代風格的《雞皮疙瘩》。
其中,「電鋸驚魂」ip也算是如雷貫耳了,恐怖片愛好者至少看過其中1-2部,如今這個ip已經拍到了第10部。《電鋸驚魂10》(美國 / 墨西哥)設定在第一部和第二部之間,故對路人觀眾也較友好。即使不考慮本片與ip其他作品的聯繫,它本身也算是比較好的反殺爽片:一群騙子騙到連環殺手「豎鋸」頭上,結果一個接一個被極有創意地虐殺(這也是本片的意義所在),觀眾看起來毫無心理負擔。不過本系列的價值觀一直不算太正,經常出現好人惡報、壞人善終的情形,本片也不例外,所以可能會給觀眾帶來額外的情緒上的「困擾」。
《感恩節》(美國)導演伊萊·羅斯曾執導《人皮客棧》,也是一位恐怖片大師了。本片講述了在馬薩諸塞州普利茅斯鎮,一場感恩節「黑色星期五」大甩賣由於組織不善、消費者狂熱和流氓鬧事,演變成流血事件,導致多人死傷。一年後,一個連環殺手懷揣著對事件責任人的怨恨,對小鎮居民展開了血腥屠殺。本片殺手的身份和動機都比較無趣,最大的看點是電影開場的「購物大逃殺」,以及後面殺手的一些比較有「創意」的屠殺手段。電影也對消費主義和感恩節對原住民的荒誕性做了一些批判。總體而言,這是一部讓你的時間物有所值的電影。
《厄舍府的崩塌》(美國)改編自美國著名作家愛倫·坡同名短篇小說,但也融合了愛倫·坡其他經典作品,以便構成一部8集體量的劇集。這是一部關於作惡多端的厄舍家族被邪神上門討債,成員接連發瘋慘死的爽劇。與《電鋸驚魂10》類似,觀眾可以毫無心理負擔。此外,故事完美融合諸多愛倫·坡作品元素,瀰漫著哥特式的華麗恐怖,也影射了現實中美國普渡製藥的薩克勒家族。反思現實(人類和制度)部分較為白左式無力,享受幻想部分帶來的以惡制惡和感官刺激就好了。
全劇高潮:詭異的天降屍雨
《最後生還者》(美國 / 加拿大)改編自頑皮狗於2013年推出的playstation平台同名遊戲,講述了一種真菌入侵了人類文明,把大部分人類變成了散布感染的真菌喪屍。二十年後,人類苟延殘喘,美國四分五裂,倖存者一邊對抗喪屍,一邊自相殘殺。二十年前在浩劫中喪女的喬爾如今是走私犯,在獨裁政權「聯邦救災署」(fedra)管轄的波士頓生活。他為了完成地下反抗組織「火螢」(firefly)首領瑪琳的託付,帶著14歲少女艾莉一同踏出城市,向西穿越滿目瘡痍的美國大地,將其送到鹽湖城,據信如此便可拯救人類。
遊戲當年大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故事和影像。劇集作為一種完全排除了遊戲性的媒介,完美繼承了遊戲在上述領域的優點:
震撼的喪屍之潮大場面:
風景如畫的末日荒野:
以及本已心如死水的老喬爾,與虎頭虎腦的艾莉之間,細膩的情感交互。
劇集場景(上)復刻了遊戲經典場景(下)
《祭屋出租》(泰國)是一部驚喜之作,為這個榜單帶來了一些新鮮活力。一家三口本來住別墅,後來因經濟問題搬到公寓,並將原住處出租給一位年邁的退休醫生及其女兒。房子出租後,妻子接獲鄰居投訴,別墅每到半夜都會傳來奇怪的聲音,丈夫也開始出現詭異的行為,女兒更遭受一股邪惡力量的威脅。
本片出彩地方在於,比較少一驚一乍(jump scare),而是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反常、親近之人的陌生,營造懸疑與恐怖氛圍,讓恐懼一點一點地滲入你的皮膚之下。所以整部電影前半段的氛圍營造階段,看的時候渾身雞皮疙瘩一陣一陣的,此起彼伏、酥酥麻麻,十分過癮。後半段開始解密,氛圍淡去,高潮也比較俗套,但結局沒有故意噁心人(恐怖片喜歡搞這套),所以總體來說讓人很滿意。
6
偵探 / 懸疑(detective / suspense)
《網路迷蹤2》(美國)
現如今,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懸疑片都是越來越難拍了,偵探(本格)片更是難上加難,因為能用的套路越來越少,觀眾的見識卻越來越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分故事選擇弱化懸疑和偵探,側重於描寫犯罪和社會,這些作品被歸入「社會派」,比如今年華語口碑第一劇《漫長的季節》。不過,社會派看似不用費腦子,實則更難寫。寫懸疑和偵探也許可以紙上談兵(如柯南),寫犯罪和社會可不能閉門造車。今年也有大量的閉門造車的失敗案例,對社會的認知好比幼稚園小朋友,在此就不提了。
另一部分故事繼續主攻懸疑和偵探,試圖在老模式中走出一些新路,比如2018年《網路謎蹤》和今年它的續集《網路謎蹤2》。它們在劇情上沒有聯繫,但都是採用「偽電腦桌面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信息智能時代的懸疑故事。不論是懸念的產生,還是懸念的破解,都是以信息與智能為基礎的,這樣看著就非常新奇,甚至可以學到東西。
本片除了有一系列劇情上該有的懸念和反轉以外,還系統地描寫了這個時代如何真正讓人們做到「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在前作中,工程師父親在本地尋找失蹤的女兒,還只是半依靠信息智能技術;到了本作中,身在美國的「z世代」小姑娘尋找去哥倫比亞旅遊失蹤的母親,她幾乎獨坐家中完全依靠信息智能技術就實現了這一點,過程令人瞠目結舌。前作中的反派基本沒怎麼使用信息智能技術,而本作中的反派也是利用信息智能技術的高手。
看完本片你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信息智能時代的諸多令人矛盾困惑之處:
技術可以提供海量信息,卻讓人的認識更加片面(電影的許多反轉都建立於此);
技術可以提供客觀事實,卻讓人更難看清真相;
技術可以拉近人的距離,卻讓人的關係更加疏遠。
技術能幫我們達成幾乎一切目的;而我們自身的一切——身份、人生與故事——也都任人索取。
這些是這部懸疑電影在懸疑之餘,帶給我們的一點小小的社會派震撼。
7
愛情(romance)
《過往人生》(美國 / 韓國)
《過往人生》這部愛情片,是我在三天的旅途奔波中斷斷續續看完的。
好巧不巧,電影本身也分為了三段。
更巧的是,我這次旅途是為了參加婚禮。
說回電影。《過往人生》英文原名為「past lives」,直譯為「前世」。因為電影反覆提到的一個概念是,今生的「因緣」(in-yun)來自前世。那為什麼不用「因緣」作為片名呢?我猜是英文太拗口不好推廣。
這個概念是電影的美籍韓裔導演——席琳·宋,在向西方觀眾講故事時,向裡面添加的異域東方情調。也許西方人比較吃這套,對他們來說,用神秘的東方哲學去解釋人生與愛情的奧秘,比較新奇。
電影的出品方a24這些年也很關注多元化議題,特別是亞裔題材,出了《別告訴她》《米納里》《瞬息全宇宙》等等。
不過就《過往人生》而言,如果是東亞人看這個故事,剝掉那層文化濾鏡,可能會覺得它有點瑣碎無聊——好像a24的亞裔題材都有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已經是西方公司中做得最好的了。
前面說過,電影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2000年,韓國首爾,12歲的小男孩海勝與小女孩娜英本是青梅竹馬,但就在這一年娜英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他們的關係最終止於分岔路口的一聲再見。
第二部分,2012年,美國紐約,24歲的娜英已改名諾拉,是剛來紐約逐夢的作家;韓國首爾,24歲的海勝服兵役後繼續上大學。兩人在網上重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即未挑明、也沒結果的跨國「網戀」後,再次斷了聯繫。諾拉遇到了同為作家的猶太年輕人亞瑟,兩人很快確立了戀愛關係。
第三部分,2024年,美國紐約,36歲的海勝在與女友分手後突然來訪,讓36歲的諾拉和丈夫亞瑟有些不知所措。三人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
不少觀眾在這一幕已經腳摳出三室一廳了
瑣碎是真的,而且這個瑣碎的故事也非常簡單——並沒有任何戲劇性的狗血,完全沒有。情緒化的地方也僅有一幕,在結尾時出現,其餘時刻皆是東亞式的隱忍。於是,在那瑣碎和隱忍之下,反倒是一些讓人有共鳴的真實浮現出來。
作為美籍韓裔女性導演,席琳·宋無疑將自己的經歷及思考投射到了女主角諾拉身上;在她的視角來看,兩個男人,分別代表著她不同的追求。海勝既是她的青梅竹馬,也寄託著她的思鄉之情;亞瑟既是她的現實生活,也寄託著她的移民夢想。
兩個男人也不是工具人,也有自己完整的故事。海勝執著於自己的「白月光」,羨慕亞瑟與諾拉終成眷屬;亞瑟介懷於自己只是恰巧在對的時間出現在了對的地方,羨慕海勝與妻子十二年的青梅竹馬。
三個人最後通過略顯尷尬但又平心靜氣的交流,通過將一切解釋為「因緣」,完成了對過去的割捨與釋懷,走向新的人生。
我得再強調一遍,大概這種解釋也就是西方人比較吃,東亞人可能耳朵都聽得起繭子了——誰失戀的時候不來一句「有緣無分」?
但這個故事還是很漂亮的——它並不會漂亮到在你內心深處掀起驚濤駭浪,它只會在你記憶地平線的盡頭泛起遠遠的、小小的漣漪,那是昨日時光的迴響。
8
動畫(animation)
《男孩、鼴鼠、狐狸和馬》(英國 / 美國)
今年動畫片佳作不少,不過可惜有些高分作品如《機器人之夢》《農民》《琳達想吃雞肉》沒有資源,所以也只能在有資源的作品裡評選了。
像國外的《蜘蛛俠:縱橫宇宙》《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忍者神龜:變種大亂斗》等屬於行活,沒什麼特別好說的。
值得一說的是中國動畫,今年誕生了《深海》《長安三萬里》《茶啊二中》等佳作,可以說年年有進步,但在劇本上總是差那麼一口氣。
所以今年沒什麼選擇了,只好挑一部去年年底上線的動畫片湊一下。當然這部也是不錯的,根據英國畫家查理·麥克西的同名治癒系繪本改編的手繪動畫:《男孩、鼴鼠、狐狸和馬》。
動畫不長,只有32分鐘,故事也十分簡單:一個男孩在冬季的荒野中迷路了。
他先後認識了鼴鼠、狐狸和馬,大家一起幫他尋找回家的路。
在回家的旅途中,各有殘缺的他們治癒了彼此,也領悟了關於人生與生活的真諦。
這個故事在成年人看來可能過於小兒科和雞湯,它可能也確實更適合作為一部兒童動畫來看。不過,反過來說,為什麼一定要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評價它呢?用短暫的32分鐘,逃脫成年人的煩惱,沉浸在本片濃烈的手繪風格編織的夢幻世界裡,不也很好嗎?
9
紀錄(documentary)
《革命之間》
(羅馬尼亞 / 克羅埃西亞 / 卡達 / 伊朗)
20世紀70年代,共產主義思潮在中東影響深遠,大量中東留學生前往東歐留學。這部紀錄片就講述了一個這樣大背景下的故事:
伊朗女孩扎赫拉來到羅馬尼亞學醫,她認識了一個叫瑪利亞的本地同學。1978年,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前夕,扎赫拉懷著推翻君主制的希望回國,二人再也沒能相見。
接下來的十年,二人書信傳情,交流她們對政治、社會、人生,和對彼此模糊的別樣情感的看法,直到1989年,蘇東劇變席捲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在羅馬尼亞走到盡頭。
瑪利亞再也沒能收到扎赫拉的回信,餘下的時光中,留給她的只有漸漸淡去的歷史剪影。
整部電影都通過兩個女聲讀信,並配以歷史影像的形式展開。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信件其實並不是完全真實的,而是根據秘密警察的檔案重建的。可以說,這部電影有點模糊了紀錄片與故事片的邊界。
電影通過這種創作方式,敏銳地捕捉到了伊朗、羅馬尼亞兩國歷史進程的相似性:他們都經歷了一個糟糕的政權,都發動了一場革命,但這場革命沒能解決問題,反而又帶來了更多無窮無盡的問題。而女性視角,又補足了女性在這段歷史中所受的壓迫。
這個故事講得非常簡單,有點過於簡單了,其實本不足以成為最佳紀錄片。但本片所提供的小國女性視角是很稀缺的,值得關注。兩場革命之間,是兩個國家的辛酸史,也是兩個國家女人的辛酸史。
最佳ip
「星戰」ip仍在延續!其主打的「正史」(canon)今年有三部劇集:《曼達洛人》(第三季)(9.0)、《異等小隊》(第二季)(8.3)、《阿索卡》(7.4),「傳說」(legends)有一部劇集:《幻境》(第二季)(7.1)。
《曼達洛人》
(第三季)
《異等小隊》
(第二季)
《阿索卡》
《幻境》
(第二季)
正史的幾個故事在不同的時空中展開:
異等小隊的克隆人們在新一季繼續探尋克隆人戰爭結束後自己存在的意義,逐漸走上反抗帝國的道路;
曼達洛人丁·賈林在新一季繼續在新共和國的邊疆帶娃,順便復興了毀於克隆人戰爭和帝國統治的曼達洛文明;
前絕地武士阿索卡在經歷了漫長的克隆人戰爭和反抗帝國戰爭後,需要在新共和國中面對自己的過去——過去的敵人,以及最讓她難以忘懷的,她那墮入歧途的師父。
銀河系裡鮮有人知道她的師父正是令整個銀河系最恐懼的存在:達斯·維達。
星戰一直保持著數量不多但穩定的產品輸出,保持著不低的產品質量,每年還能產生一兩部「神作」。相比之下,漫威和dc今年都被罵得狗血淋頭,我們後面會說到。
究其原因,漫威或dc這兩年大肆鋪開故事線,套用的卻都是一樣的模板,路人與粉絲均不滿意;而星戰專註於挖掘已有故事線,討好粉絲。
這會導致星戰作品間有很強的連續性,觀看門檻很高。比如,觀眾看漫威《復仇者聯盟》或dc《正義聯盟》,不看前面的故事也完全可以理解;而要看《阿索卡》,理解角色的行為,得把星戰前傳三部曲、《克隆人戰爭》(足足七季!)、《義軍崛起》(又是四季!)全部補完。
路人不會喜歡這樣,但是粉絲會狂喜,因為他們長久以來對這個ip傾注的感情有了回報。
一個ip到底是該討好路人還是粉絲?就像美國大選一樣,這是一個關於平衡的永恆難題。但有一點很關鍵:任何新鮮的東西都會讓人疲倦,最後能依靠的只有忠誠。
入圍ip:疾速追殺
「疾速追殺」是一個新生的小ip,但是潛力無限。它的首部電影於2014年上映,儘管只是一部製作成本僅2000萬美元的低成本動作片,全球票房卻達到8608萬美元。【2】究其原因,基努·李維斯的瀟洒演繹、乾淨利落的暴力美學、不加剪輯的老派打鬥、武俠神韻的殺手世界,為這道看上去不起眼的小菜賦予了多層次的風味。
它今年有兩部作品:電影《疾速追殺4》(7.3)、劇集《大陸酒店》(7.4)。
《疾速追殺4》
《大陸酒店》
「疾速追殺」的電影系列一直遵循著一條循序漸進的主線:
第一部講述歸隱的殺手約翰·威克,為了給亡妻的愛犬報仇而重出江湖,為觀眾揭開殺手世界的一角;
第二部講述昔日的幽靈找上門來,約翰·威克為了了結宿怨,得罪了殺手世界的統治集團「高桌會」;
第三部講述約翰·威克勉強擺脫了高桌會的追殺;
第四部講述約翰·威克與高桌會的新領導人「侯爵」展開最終對決,香港演員甄子丹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劇集則講述了約翰·威克的重要盟友溫斯頓·斯科特年輕時候的故事。殺手世界的重要機構——紐約大陸酒店在20世紀70年代經歷了一次權力更迭,溫斯頓·斯科特自此成為了酒店的新主人。
應當說今年的電影和劇集的表現都中規中矩,這一點從二者都不到8分的評分就可以看出來。總體而言兩部作品還是能給觀眾提供一些刺激,問題就是基努·李維斯年紀大了有點打不動,劇集則有點灌水——3集,每集90分鐘,相當於3部電影,中間那部「電影」幾乎完全沒有打戲,這個ip中發生這樣的事是絕對不可接受的。
ip的東家獅門影業已經決定進一步拓展這個殺手世界,明年還會有新電影上映,讓我們拭目以待。
入圍ip:行屍走肉
今年「行屍走肉」有三部劇集:《達里爾·迪克森》(第一季)(8.2)、《死城》(第一季)(6.6)、《行屍之懼》(第八季)(5.8)。
三張海報還都挺好看的。
《死城》
(第一季)
《達里爾·迪克森》
(第一季)
《行屍之懼》
(第八季)
自2022年《行屍走肉》(第十一季)為母劇划上了一個略為潦草的句號後,主創團隊今年馬不停蹄地推出了劇中幾位人氣角色的獨立故事。顯然,原來的故事由於人物眾多已經變得尾大不掉,所以趕快結束掉,把人氣角色抽出來接著賣錢才是正道,這才有了《死城》和《達里爾·迪克森》。
《死城》講述在《行屍走肉》(第七季)中結下殺夫血仇的瑪姬和尼根不得不從一直生活的喬治亞州,合作來到紐約曼哈頓,尋找瑪姬被綁架的兒子,而綁架者正是改邪歸正的尼根的老部下。這是該劇在美國農村晃悠了十多年以來,第一次將視角瞄準了後末日時代的大都會:被海水包圍的曼哈頓島、被喪屍填滿的壓抑街巷,和在摩天大樓間艱難求生的活人。氛圍塑造得很好,可惜故事講得無聊又老套。
《達里爾·迪克森》則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在2010年《行屍走肉》(第一季)就出現的老角色,13年來人氣不減,又迎來了全新的故事。他陰差陽錯地來到後末日時代的法國,機緣巧合之下護送被稱為「救世主」的男孩穿越整個國家,同時努力尋找回家的路。這個設定很像今年另一部廣受好評的遊戲改編喪屍劇《最後生還者》,不過故事則別有一番風味:破敗的埃菲爾鐵塔、演奏樂器的藝術喪屍、手持冷兵器的修女戰士、似乎擁有神秘力量的「救世主」男孩、穿越末日法國的荒原之旅……觀眾得以深入了解這個孤獨的角色,一個外冷內熱、永遠靠得住的大叔,從不會缺少魅力。
入圍作品:漫威 & dc
今年根本就不應該提漫威和dc,只是考慮到它們群眾基礎太好,不提多少有些缺乏職業禮貌。所以這裡簡單地提及一下它們的作品,再做一個總結性吐槽(分開吐槽都浪費時間)。
漫威方面。
索尼影業有一部《蜘蛛俠:縱橫宇宙》(8.5),藝術表現力很強大,不過故事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然後是漫威影業的mcu。它的第四階段始於2021年《黑寡婦》,終於2022年《黑豹2》;第五階段始於2023年《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由於編劇和演員罷工(現均已結束)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還不清楚它會在2024或2025年以哪部作品結束。
今年的電影包括《蟻人與黃蜂女:量子狂潮》(5.8)、《銀河護衛隊3》(8.4)、《驚奇隊長2》(5.4),劇集包括《秘密入侵》(5.0)、《我是格魯特》(第二季)(7.7)、《洛基》(第二季)(9.0)、《假如》(第二季)(7.4)。
其中唯有《銀河護衛隊3》、《洛基》(第二季)和《假如》(第二季)表現亮眼,其中《洛基》更是超神發揮,堪稱第四、五階段所有作品中的最佳。這個在2011年《雷神》中登場的自命不凡、詭計多端,還帶點小滑稽的反派,經過了12年中6部電影、2季劇集,終於領會了「成神」的真正意義(回顧洛基的一生請看【影視集子】不要說漫威電影宇宙沒有反派:我心目中的mcu九大經典反派)。
dc方面。
dc影業的dceu有《雷霆沙贊!眾神之怒》(5.4)、《閃電俠》(7.7)、《藍甲蟲》(4.6)、《海王2》(6.8)。其中僅有《閃電俠》《海王2》還算可以娛樂一下。不過dceu很快又要被拋棄,由「銀護」導演詹姆斯·古恩主導的新系列dcu即將取代它,有一批老演員會留用(不包括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可能更多),但故事是全新的。其第一部電影將是2025年的《超人:傳承》。
除了dceu之外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劇集和動畫,沒什麼可說的,不看也罷。
漫改作品近年都逐漸走入死胡同,漫威影業和dc影業乃至其母公司都經歷了領導層更迭,dc影業還改組為dc工作室,幹掉那些只會追求規模和短期商業利益的「商業鬼才」,力圖讓更懂「內容」和「粉絲」的創意型人才掌權。【3】這種戰略的調整即使有效,其最初步的效果也要過至少3年才能顯現,讓我們拭目以待。
結語
今年比較忙,看書看電影變少了。似乎注意力也沒有以前那麼集中,總是不由自主地想去刷短視頻。人在疲憊的時候確實不想思考,只想整一些奶頭樂兒。
我一琢磨,這不就是中年危機前兆嗎。頓時驚出一身冷汗,趕緊把手機扔了。過了一會兒又撿起來,如此循環往複。
唯一感到慶幸的是,腦子裡總還是能冒出新想法,把這個號繼續寫下去,以此來彰顯自己總還是能夠實現「獨立之思考」的(於是刷起短視頻來也更有底氣了)。
今年想得差不多了,明年再接著想吧。
那麼,新年快樂,2024再見。
參考
【2】電影票房預告片,「1億美元成本,《疾速追殺4》全球票房出爐,甄子丹好萊塢絕地反擊」,百家號,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1520250625397090&wfr=spider&for=pc
【3】一起拍電影,「『滾導』詹姆斯·古恩入職dc,「打工人」晉陞聯合ceo」,36氪,https://36kr.com/p/1976999895509638
開啟2024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