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最佳?到底誰在誇《三大隊》?

監製陳思誠,導演戴墨,編劇張冀。

演員陣容:張譯、李晨、魏晨、曹炳琨、王驍、張子賢、楊新鳴……

故事改編自曾刷爆朋友圈的紀實文學《請轉告局長,三大隊的任務完成了》。

光看以上信息,我早已將《三大隊》列入年度必看片單。

昨天電影正式上映,豆瓣開分7.8,今天已上漲至7.9分。

但比起這些數字,更打動我的是一篇篇來自觀眾的「小作文」。

放眼望去,沒有「刺激」「炸裂」等字眼,而是充滿真情實感的字字句句。

有人直言「《三大隊》是今年看過的最好看的電影,沒有之一」,有人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淚腺,有人沒哭但品出了人生的百感五味,有人因為一首歌想起了爸媽,有人帶爸媽看完電影全家化身自來水……

看得更仔細點,你會發現,在不同的視角下,《三大隊》展現了不同的魅力,都引發了強烈的情緒共振

它難得地無差別地打動了不同職業、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觀眾,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破圈之作。

怎麼做到的?

或許答案就在每位觀眾的感受里。

01 誰在誇《三大隊》

《三大隊》的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本身極具戲劇張力。

12年前的一個雨夜,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姦殺案。

三大隊作為屢破大案的警隊楷模,肩負起案件的偵查工作。

隊長程兵(張譯 飾)立下軍令狀:五天偵破此案。

然而,一場意外讓三大隊全員的人生發生巨變。

他們因「故意傷害罪」被判入獄,再度聚首已物是人非。

蔡彬(曹炳琨 飾)賣起文玩,盤上手串,過上了真·佛系生活;

馬振坤(王驍 飾)與妻子一起經營大排檔,日子算是安樂;

廖健(張子賢 飾)做保險業務,兒子是他的同事;

隊里最年輕的徐一舟(魏晨 飾)則成了訓狗師;

程兵的生活同樣經歷天翻地覆,從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三大隊隊長跌入人生谷底。

他心裡有個解不開的結:嫌疑人之一王二勇依然逍遙法外,受害人屍骨未寒。

於是——

12年,7個省,跨越11785公里。

程兵帶領三大隊走上一段漫長的追兇之路。

過程中,隊友們逐個放下。

而程兵帶著他的執念從意氣風發走到兩鬢斑白。

他用12年時間把自己打磨成一顆子彈,在12年後的朗朗日光下擊穿罪惡,也擊中了大銀幕下無數觀眾的心……

《三大隊》的成功,首先在於立住了程兵這個人

有網友說,當許多影視作品都在告訴大家不要執著於過去,「向前看,別回頭」的時候,「程兵這樣一個活在過去的人,卻是今年我最喜歡的角色。」

的確,程兵是今年大銀幕上最獨特的「孤勇者」。

為了追兇,他率領三大隊一路前行,深入湖南、四川、遼寧、廣東、雲南、廣西、貴州。

同時,他也駐守過去。當隊友們為了各自的牽絆選擇離開時,只有程兵始終堅持走完這一條似乎看不到盡頭的人生逆旅。

最真實的一點是,影片並沒有渲染程兵的強大不屈,相反,用細節點出了他的傷痕纍纍與搖搖欲墜

前者,溶在他與前同事楊劍濤(李晨 飾)的酒杯之中。

從青年到華髮,兩次對飲,看似彈指一瞬,雙方卻已活出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運的無常與殘忍肉眼可見。

後者,化作他劃遍通訊錄也沒能發出的一條簡訊。

短短五個字「我追不動了」,寄託著一顆千瘡百孔卻無處安放的心。

越是書寫程兵的平凡,越彰顯他踽踽獨行的不易,也就越能得見一個人堅定「我執」、挺直脊樑的珍貴。

當我們習慣了順應社會的步伐,程兵卻試圖與命運掰手腕。

這何嘗不是一種樸素的英雄主義?

「我執」不只是為自己,而是為追逐公理正義永不言棄的信念,是平凡中見偉大的具象化。

紮實鮮活的群像塑造,是《三大隊》改編的一個亮點。

它不斷推動敘事,也為故事注入了溫度和厚度。

追兇路上,三大隊的兄弟們開出租,干排檔,當網吧網管,做小區保安……一路排查,用最「土」的方式做最細緻的偵查。

不需要多煽情的技巧,程兵一個眼神,隊員各司其職、全速出擊的動作,就體現了三大隊合作無間的默契。

我尤其喜歡他們搗毀人口販賣團伙的那場戲。

有佔據地形捋清樓內情況的,有負責制服守衛的狼犬的,有打配合入內查探的,有留在原地偵查的……

一聲「動」,是兄弟之間互為後背的信任,也是刻在骨子裡不滅的血性。

影片在塑造人物上同樣舉重若輕,一個個小細節、小閑筆,便賦予了每個人獨特的性情和完整的弧光。

看似油滑實則通透的蔡彬,充滿少年氣的徐一舟,勇猛也細膩的馬振坤,總是蹭煙抽的廖健。

每個人都有著漂亮動人的謝幕。

回過頭看才發現,無論是火車站的驀然回首、絢爛煙花下的呼喊,還是沙灘上的揮別、河水裡的勸解,這些告別早已被埋進命運的草蛇灰線。

或許個體總被命運磋磨,但這份情誼不會隨時間流逝。

他們都曾為程兵點亮一段路,助推他走向最後的征程。

好電影常出神曲,在《三大隊》身上又得到了驗證。

這幾天,我的朋友圈幾乎被兩首歌刷屏。

一首是《少年壯志不言愁》——作為八十年代大爆電視劇《便衣警察》的主題曲,它無疑勾起了父母們的懷舊情懷

影片里每次出現這首歌,都伴著厚重的情緒氤氳。

從女兒為父親程兵點歌的驕傲,到三大隊重聚後的迷茫與堅定,再到尾聲程兵完成任務後的感慨萬千……每一句歌詞都是戲中人的未盡之言。

片尾主題曲《人間道》則將觀眾們牢牢「按」在座椅上。

同樣由劉歡演唱,它與《少年壯志不言愁》形成互文。

沒一個「難」字,卻訴盡人生難處,但緊接著一句句「我要」又唱出了信念的不改與希望的重建。

我很喜歡這句「我要天上落的雨又回到天上」。

聯繫程兵的女兒叫「小雨點」,既點出「惡人還需犟人磨」的執著,也象徵對世間所有純善的守護。

當然,最能感悟《人間道》悠長意蘊的,莫過於現實中的警察群體

他們對電影的評價也直戳我心。

三大隊作為普通人的血肉感和懲惡揚善的堅定信念,都深深打動了這些特殊的觀眾。

一句「感同身受」,更道破真實的力量

事實上,這也是《三大隊》能夠俘獲不同觀眾群體、達到普遍共情的關鍵——

02真實喚起共情

一個追兇12載的故事,光看題眼,就能想像出各種風雲變幻、驚心動魄。

但監製陳思誠和導演戴墨選擇反套路行事,「唯真不破,以情動人」

沒有炫技和煽情,甚至沒有聚焦於犯罪類型,而是以真實、真誠為底色,圍繞人物的精神內核踏實地敘事、立人。

追緝和抓捕的過程固然驚險,但更戳心的是大案背後的人生。

《三大隊》不僅體現了時間的長度與地域的轉換,還用那些普普通通的日常、那些生活給予人的痕迹,堆疊了光陰的厚度。

看著程兵不斷改變的狀態,我們彷彿觸摸到了流逝的時間,也漸漸懂得他駐守過去的艱難。

固然不夠爽文,但生活的煙火和真摯的情感,遠比犯罪奇觀和大道理台詞更讓人內心撼動,也會帶來綿長的後勁兒。

《三大隊》講人被時代、命運裹挾,也講人對正義與信念的堅守。

影片里有句台詞讓我印象深刻:「沒有誰能活在真空里。」

它既是程兵一路追捕王二勇的憑仗,也點出了他在追兇之路上必將面對的困境。

這一筆,越品越是感慨。

渺小如我們,要如何在「真空」里追上12年,還堅持與命運纏鬥?

《三大隊》沒有給程兵加太多光環,沒有試圖把他從人塑造成神。

而是以最平實的手法,以個體的追問、普通人的求索,鍛造了平凡又震撼的力量。

讓我們自然而然地燃起一種相信、一股期待:

相信黑夜裡總會有人點亮一盞燈,期待「這人間所有道都在青天下」。

另一個非常高級的處理,是影片最後十分鐘。

程兵用12年的步履維艱和累累傷痕,換來了真兇的伏法。

子彈穿膛而出,他終於可以說出那句:「三大隊任務完成!」 

無需再多的言語,命運的重量、人性的極致,都凝在這句話里了。

當程兵一個人走出警局後,有個細節:

他的眼前出現人群,耳邊有了聲音,這象徵著他得以離開「真空」,真正回到了「人間」。

編劇張冀透露,劇本最後的一句話是:

「程兵覺得今天的陽光很好,他決定在街上多走一會兒。」

電影將漫長的歲月濃縮成了一個長鏡頭。

程兵慢慢向前走去,一路上三大隊的隊友們紛紛與他打招呼,他欣慰地笑了……

最後,他走到一個丁字路口。

背後的小巷有他最熟悉卻回不去的歸屬,前方則是人潮洶湧,車水馬龍。

程兵一個人站在那裡,鏡頭慢慢拉遠,他變得越來越小,逐漸成為這個熱鬧世界的一份子,又或者是時代巨輪下的一粒塵埃……

這一幕給予了我靈魂一擊。

它可貴的是,有無數種解讀方式

可以是失去目標不知何去何從的悲涼,可以是融入人間天地遼闊的新生,可以是輕舟已過萬重山的釋然,可以是陽光朗朗下的不悔……

一個完全反傳統反「大團圓」式的結局,看似戛然而止,實則意蘊悠長,勝過萬語千言。

它帶來的衝擊與思考,註定會讓很多人銘記於心,並不時回想。

我想,這才是《三大隊》最大的後勁兒。

從強烈的情感共振到深刻的神來之筆,《三大隊》帶來不少驚喜。

它沒有給出刻板答案,而是展示選擇的力量,也讓觀眾自己選擇。

真實的表達,真誠的創作,自然能夠贏取觀眾的真心。

在這個雪花飄舞的季節,能在大銀幕上見證命運的齒輪轉動,感受豐沛的情感,並從中汲取一股力量,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平凡的幸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