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案件的背後都是一段人生,每次法槌的敲響都見證公平正義,每位法院幹警的辛勞都為了人民群眾的滿滿司法獲得感。一次審判、一次執行、一次接訪,一份文書、一場會議、一回調研……法院幹警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悟,都彙編成滿載人生五味、世間百態,蘊含工作體會、處事哲學的司法札記。福建高院新媒體「我手寫我心」欄目,邀請福建法院幹警用緊接地氣、有煙火氣的文字回顧心路歷程、記錄辦案日常、分享「秘籍」「寶典」,講述司法好故事,傳遞法治正能量。
在這裡,與你分享閩法人的時光碎片與獨家記憶,歡迎與我們共同碰撞思想、切磋交流!
今天分享羅源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蘭麗群的辦案故事。
《一場跨越生命的調解》
當法官,什麼時候最有成就感?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於我而言,此前認為是在刑事審判懲惡揚善的法槌起落間。但現在,我的回答是看見當事人冰釋前嫌、握手言歡時,是真正案結事了人和時。而這轉變源於一場跨越生命的調解。
我從事刑事審判工作20餘年,習慣了黑白分明、乾脆利落的刑事斷案風格。實施院庭長辦案責任制後,我成為民事審判團隊的一員,開始辦理家長里短、紛紛擾擾的各類民事糾紛。有時對婆婆媽媽、吵吵鬧鬧的案件審理過程還有些不適應。這不,又接了這麼一起稀奇的案件。
一場沒有贏家的訴訟
2021年,男子李平與同事徐麗確認了戀愛關係。2022年7月,因雙方家庭、工作等各種因素,兩人約定暫時分開。徐麗稱如果李平能通過編製考試並被單位錄取成為正式員工後,再考慮複合。遺憾的是,李平並未被招錄單位錄取。李平對徐麗一往情深,多次找過徐麗,徐麗起初態度有些猶豫,但最終拒絕了李平的複合請求。2023年2月,李平在同事處得知徐麗屏蔽了他並公開宣稱有了新男友,隨即深夜前往徐麗住處。在致電徐麗尋求見面被拒後,李平最終選擇在徐麗住處的消防應急通道跳樓自殺,後經搶救無效身亡。
2023年7月,李平父母以侵害生命權為由將徐麗告上了法庭,請求判令徐麗賠償各項損失共計35萬元。
剛接到卷宗,書記員就向我講述了案件背後的故事:「這個案件年初在我們當地鬧得沸沸揚揚。聽說李平父母去徐麗工作地方和家裡鬧了幾次,也在網路上發了很多難聽的話。徐麗單位領導多次出面調和但都沒成功,她的生活很受影響。」本地縣城不大,些許風吹草動都能掀起滿城風雨,而這樣的一起因情自殺案不管其中案情如何,身為一方當事人的徐麗都無法避免身陷輿論的漩渦。在初步了解案情並查閱類案後,我意識到「要想真正讓這起糾紛化解,調解也許是更好的選擇。」
一次劍拔弩張的庭審
儘力促成調解的思路是定了,但面對怨結重重的雙方,怎麼調?我茫然無緒,抱著進一步探究案情的好奇,我決定先單獨接觸一下被告方,試探其對前男友的感情深度,試圖打開調解的鑰匙。
「這件事跟我沒什麼關係,我接了他要求見面的電話後,只是覺得在深夜見面不合適,拒絕了他的要求,而且他當時情緒平穩,跟我說沒事,並沒說什麼其他的……我覺得我沒做錯什麼,我不應該賠償,不同意調解。」出乎意料,與被告徐麗的溝通一點都不順利。整個交談過程中,她始終帶著戒備,不願意向我們敞開心扉,對於賠償也非常抵觸。
而原告一方堅持要求賠償35萬元,一分不讓。
在這種情況下,我決定先開一次庭,讓雙方在法庭上正面碰撞,聽聽誰更有道理。
「她在戀愛中一直對我兒子進行精神和經濟上的控制,還經常在微信聊天里跟我兒子說我這個母親的壞話,慫恿我兒子若結婚就離開我們,是她導致了我兒子自殺……」庭審中,原告的情緒很激動,反覆提及一些與案件審理關聯性不大的聊天記錄,並加之自己的猜測推理。但我並未制止,原告壓抑許久的情緒如果能夠通過庭審抒發出來,或許更有利於推動案件的調解。
然而庭審中,被告徐麗並未出庭,而是全權委託了代理律師。
「從現有證據來看,被告與原告兒子之間的死亡不存在因果關係,也不具有過錯……」被告代理律師從侵權的構成要件出發逐一陳述。「原告兒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其死亡雖然令人遺憾,但並不意味著被告就要為此承擔法律責任……」
一場庭審下來,我能感受到原告失獨的痛苦。我原以為她會在庭審中「撒潑」,但她的表現比我想像的好,我及時肯定了原告在庭審中克制的態度。庭審結束後沒多久,原告代理律師就向我們表達了將賠償金額降到10萬元的調解意願。
但被告代理律師偷偷告訴我,徐麗只願意補償5000元。根據上次與被告的接觸,我沒有立刻聯繫被告來做調解工作,而是改變了思路,通過她的律師做工作。
「逝者已逝,生者還將繼續面對今後的生活。希望雙方在庭後能考慮通過進一步的調解,促成本案了結。」我表達了自己的態度。對於這種當事人對抗性特彆強、矛盾特別尖銳的糾紛,我們不能操之過急,需要適當地「冷處理」,給被告方一定的時間冷靜考慮。
「5萬元,她最多願意補償5萬元。」國慶假期結束後的第一天,我接到了被告代理律師的回電,律師告訴我這是她能儘力爭取的最大結果。
「雙方的差距只有5萬元,應該還有戲,是時候趁熱打鐵,讓雙方當事人見見面!」我交代書記員馬上安排時間,通知雙方當事人都到庭,再做一次調解。
一趟真心碰撞的見面
儘管已做足了一定準備工作,但對這個案件的調解我還是沒有很大把握。原告願意再讓步嗎?「如果原告不同意退讓,可以……」老庭長也在給我出謀劃策。
考慮到原告對被告恨意難消,我徵求其代理律師意見後,決定先採取「背靠背」調解法。在跟雙方當事人接觸前,我先召集了雙方的代理律師,徵求了一下兩位代理律師的意見,發現他們都非常願意促成調解。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我把原告安頓在另一間調解室內稍作休息,先與被告開始溝通。
溝通過程中,我仔細觀察被告的神態、動作,注意到她從上次的漠然、無所謂到這次眼神中流露出些許期盼、渴望,便讓書記員送來一杯水。應該是我上次的接觸起了作用,被告對我們的戒備明顯放鬆了許多,也更願意跟我們交流了。
「我非常理解你的難處,也知道你最近承受了很多無端非議。我想李平的死也是你不願意看見的。但原告就這一個獨子,辛苦撫養成人。他卻因與你的感情糾紛而跳樓自殺,失獨老人的痛苦可想而知,將來他們的生活怎麼過?」
「能否考慮看在之前你與李平也曾情投意合的美好經歷上,再適當提高些補償費用,作為對老人家的心理慰藉呢?」
「我聽說,你最近的生活還因此受到了一定程度影響,被迫辭去工作到外地謀生。如果今天能調解成功,我們也會努力做原告工作,不再干擾你的生活,讓你們各自繼續好好生活。」
……
調解室內,我坐在被告身旁,換位思考,與她推心置腹地進行了長達1個小時的交流溝通。
面對仍深陷喪子之痛的原告,我覺得耐心傾聽才是治癒傷口的良藥。調解時懂得傾聽,很多時候比會說更重要。在溝通過程中,原告將失子之痛向我傾盤倒出。見她情緒比較激動,我便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握住她的手,安撫她的情緒。原告一臉認真的懇求,跟我說:「法官,我要見見被告,當面把話問清楚。」見她的情緒已逐漸緩和,我決定讓她們「面對面」調解。
「你怎麼那麼狠心?李平死後,沒見你上門來見我們一面。事情過了這麼久,我到你們單位鬧過嗎?正是考慮到你年輕,以後的路還長,也不想對你提出過分要求,我們就是想看到你的態度!」
「阿姨,我是想去看你們的,但我害怕……這段時間,我也和你們一樣痛苦。李平走了,我今後永遠也邁不過心裡這個坎了……」被告一開口,淚水就奪眶而出,壓抑的情緒一泄而發。原來,她並不是冷漠,而是不敢也不想面對這段讓她傷心的往事。
這一次見面,雙方都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情緒。心裡的話都當面說開了,兩顆因這場悲劇而疏離的心逐漸靠近,調解看到了希望。
「逝者無法生還,但你們的生活還得繼續,我想他在九泉之下也不願意看見你們對簿公堂……」見狀,我以情為線,拉住雙方的手握在一起。
最終,雙方放下怨結。歷時兩月之久的調解工作,在經歷了4個小時的「拉鋸戰」後,終於划上了圓滿的句號。我和法官助理、書記員都忘了錯過午餐的飢餓,如釋重負,莫名歡喜,都覺得這班加的值!
這起案件雖已塵埃落定,卻讓我對法官職業生涯有了新的感悟。很多人與我一樣,奔波在審判台前、調解桌旁、執行路上……是什麼讓他們「青絲白髮一瞬間」「衣帶漸寬終不悔」?我想,是對法官職業的尊崇,是對人民群眾的熱愛,是對公平正義的追尋。如果說判決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的刻度尺,那麼調解則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的溫度計。每個法官要以「如我在訴」的意識認真對待每一起案件,秉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辦」的態度,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用心辦案、用情化解。那些看似「燙手」難解的案件,都有化解的可能,難題也終將一個個迎刃而解。
(該案人物名均為化名)
【來源:福建高院】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