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 | 普安:盡銳出戰抒寫時代華章

2021年普安縣地區生產總值112.1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0.1%。第一產業增加值24.26億元,同比增長7.3%;第二產業增加值37.54億元,同比增長12.9%;第三產業增加值50.35億元,同期增長9.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6788元、11708元,是2016年末的1.5倍、1.6倍,年均增長9%、10%,普安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五年艱辛前行譜寫為民樂章,五年櫛風沐雨鑄就輝煌篇章。

過去的五年,是普安盡銳出戰攻克貧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民生福祉實現大提升的五年;是普安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破解棚改難題、提振發展信心的五年;是普安在困境中穩住局面、在艱難中贏取突破的五年。

五年來,普安廣大幹部群眾迎難而上、破局突圍、真抓實幹、開拓創新,開創了普安跨越發展的新局面,譜寫了一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時代壯歌。

脫貧攻堅奪取全勝

小康建設步伐越行越穩

「太高興了,做夢都沒有想過會過上這樣的好日子。」家住普安縣高棉鄉的陳昌瓊一家2018年搬到了茶源街道,如今,陳昌瓊在新家旁邊做起了水果生意,生活越來越好。

五年來,普安縣全面完成「十三五」搬遷任務,35399名群眾融入城鎮成為「新市民」。

五年間,普安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責任和第一民生工程,96個前沿攻堅隊、1863名駐村幹部任務在村、吃住在村、工作在村,7422名幹部真情幫扶,上下同心、盡銳出戰,攻克了一個個難關,撕掉了千百年來絕對貧困的標籤,8.26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4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縣順利摘帽。聚焦「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持續打好「四場硬仗」,累計投入超200億元。公益性崗位等保障2萬餘人(次)就業,以茶產業為主導的脫貧攻堅產業覆蓋帶動11萬群眾增收,引導5.2萬人(次)穩定就業。

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加快補齊,通村路、通組路、串戶路實現全覆蓋,光纖、4G網路和動力電村村通,集中式供水普及率達98%以上,農危改、老舊房整治19321棟,131個衛生室建成投用。行路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上學難、就醫難等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普安萬畝茶園一角。唐波 攝

三產融合成果豐碩

經濟發展基礎越做越大

翻開普安過去五年產業發展的成績單,可以看到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新興產業茁壯成長。

這五年,普安農業高效化發展步伐明顯加快。

「以前,靠茶葉根本吃不飽;現在,管好茶山,想不富都不行。」普安縣茶源街道茶農岑治龍說。

近年來,普安縣依託萬畝茶山和「普安紅」等茶品牌優勢,將茶產業作為支撐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來抓,引資建設了黔西南州內最大的茶葉集散交流中心,以「人均一畝茶」為目標,擴大茶園面積,提高茶葉產值,增加群眾收入。

如今,萬畝茶園帶動效應明顯,實現了「三個轉變」,新植茶園7.8萬畝、總面積達18.3萬畝,普安紅茶普安四球茶獲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引進正山堂、習普公司、浙茶集團、金恪集團等全國知名茶企,借梯登高、借道出山、借船出海,中國紅茶聯盟在普安成立,普安紅集團成功組建,「普安紅」品牌越叫越響,連續7年(2015——2021)榮膺「中國茶葉百強縣(全國重點產茶縣)」。

此外,普安積極發揮壩區示範帶動作用,新建高標準農田7.89萬畝,構建了茶產業「一園兩區三帶」、烤煙「一廊兩區三基四核」發展格局。煙葉收購穩定在12萬擔以上,上等煙比例穩定在70%以上,煙農戶均收入達7.5萬元。普安天麻、普安薄殼核桃、普安白芨獲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普安盤江烏雞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藉助東西部協作機遇,積極穩妥推進長毛兔產業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全覆蓋,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達40家,宏鑫茶業成為全州唯一一家榮膺第七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這五年,普安工業支柱產業進一步明晰。

堅持挖潛與拓展並重,牢牢抓住「工業強縣」這個「牛鼻子」,破解普白森林公園、16個自然保護區礦權壓覆困境,煤礦生產礦井機械化、輔助智能化率達100%,露天煤礦前期工作有序推進,煤炭產業發展形勢不斷好轉,煤炭過站量達321.87萬噸。中電(普安)電廠建成運營,橫衝梁子風力發電場、樓下黔光照光伏等11個新能源發電項目建成投用,累計發電量達180億度。

布局建成青山循環經濟、白沙石材、東城區小微產業園區,引進27家企業入駐。

這五年,普安縣商貿旅遊成績顯著。

持續推進以茶促旅、以旅興茶,發展節點旅遊。新增普安茶文化生態旅遊景區(AAAA級),茶神谷入選「國家森林康養基地」,盤水、茶源街道被授予「省森林鄉鎮」,白石村被授予「省森林村寨」,盤水社區小關嶺、溫泉路被授予「省森林人家」。商貿物流累計投資13.31億元,構建起縣鄉村三級物流快速通道,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

普安縣城新景。唐波 攝

城鄉顏值品位俱增

基礎設施配套越織越密

五年間,普安按照縣城注重品質,鄉鎮注重特色,村寨兼顧功能的要求,縣城區做大做強,城鎮品質提檔升級,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雙輪驅動」。

看城鄉面貌,這是普安煥發新顏的五年。

五年來,普安縣圍繞「棚改六條」全力推進城市面貌重塑提升,走出了一條市場化運營的棚改自求平衡模式,瓦廠片區推進成效明顯,完成7個棚改項目,完成回遷安置1335戶,改造老舊小區、背街小巷15個,普安大道、南山路建成通車,縣城路網、管網完善升級,新老城區加速融合,金橋百匯、普天大道、城市印象等商圈基本形成,趕集經濟、夜市經濟、步行街經濟逐漸激活。

茶源、九峰街道產城融合,發展勢頭向好,「一城兩區」格局基本成型。青山、高棉、新店等特色小城鎮建設邁出堅定步伐,城鎮化率達48.7%。

基礎建設,這是普安大力發展的五年。

率先在全州邁入高鐵時代,G320、S216、S313等一批重要幹道擴建通車,納晴高速、普興一級公路(一期)大力推進,新建公路1111.99公里,總里程達2426.39公里,形成「高速出縣、油路到鄉、公路通村」的交通網路格局。五嘎沖、白水水庫紮實推進,大灣、荒田、三岔河水庫建成投用,甲金水庫、南山水廠建成,縣城供水管網全線貫通,縣城飲水難題歷史性解決。新改建農村電網3167.74千米、變壓器1103台、4G基站535個、5G基站153個。

盛世普安服飾有限公司生產場景。唐波 攝

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惠民利民答卷越答越好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五年來,普安縣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用力保障改善民生,凝心聚力辦好民生實事。

這五年,是普安群眾生活變化最大的五年,是普安百姓得實惠最多的五年。

社會保障水平更高。農低保、城低保標準分別從每月294元、532元提高到379元、635元,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7.35%和94.37%。新增城鎮就業人數2.2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3.28萬人,失業率控制在5%以下。

教育事業穩步提升。投入3.97億元,新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170所,公辦幼兒園鄉鎮全覆蓋,基本消除小學、初中大班額現象。舉辦了第一屆校園足球聯賽,全縣182所學校實現足球課程、活動全覆蓋。高標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普十五」驗收、職校中職強基項目評審,盤水一小教學樓(一期)建成啟用,高考本科上線率逐年提升。

健康普安加快推進。建成縣醫院新院區,縣中醫院實現整體搬遷,標準化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覆蓋,分級診療制度不斷健全,縣域內就診率達94.51%,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

文體事業百花齊放。「布依族小打音樂」「苗族採花節」等8個省級非遺項目獲批,再添「中國茶文化之鄉」「普安紅—中華文化名茶」「全國十大魅力茶鄉」等招牌,成功舉辦「茶源普安·快樂足球」系列活動、「攜茶」七城十館一中心聯銷首發儀式,「貴州綠茶」第一采系列活動,央視、新華社等國家級主流媒體多次刊播宣傳普安,充分展現普安新風貌。

其他事業全面發展。成功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全省雙擁模範縣、全省文明縣城。

亮點

質量更高

五年來,普安縣統籌發展質量、生活質量、工作質量全面提升。著力處理好數量與質量、效益與質量、速度與質量的關係。堅持產業興縣、實業富民,綜合實力實現新跨越;發展紅利惠及普安人民,讓人民群眾生活更加富裕、生活品質不斷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幹部精氣神明顯提升,不斷提高了工作質量和成效。

環境更優

自然生態、經濟生態、政治生態持續鞏固向好。五年來,普安縣倍加珍惜、悉心呵護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以「貴人服務」為標準,打造「好乾部、好辦事、好形象、好環境」的營商環境,營造活力迸發的經濟生態;不斷轉變作風,持續鞏固團結和諧、公正用權、幹事創業、遵紀守法的良好局面,新風正氣持續上揚。

動能更強

產業發展動能、城鄉融合發展動能、改革創新動能齊頭並進、迭代升級。煤炭等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發展優勢,三次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從「一煤獨大」向「多點支撐」轉變;全力推動鄉村振興,著力將茶產業打造為鄉村振興支柱產業,不斷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推進「供給側」「放管服」「減稅降費」改革,不斷提升彰顯普安經濟發展活力。

底網更牢

過去的五年,普安縣民生保障、安全穩定、社會治理全面加強。堅持從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入手,落細落小、多辦實事,加快構建更加完善的就業、教育、醫療、民政等保障體系;統籌做好發展與安全的關係,既「有守」更彰顯「有為」,建立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系;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切實加強民主法治建設,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生態。

短板更少

過去的五年,普安縣短板不斷補齊、難題不斷破解、瓶頸不斷突破。加快補齊「水、電、路、房、訊、寨」等基礎設施短板;全力破解棚改、債務等發展難題;夯實、奠定發展基礎,為普安未來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平台。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