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5》有個段子連夜躥上熱搜。
魯豫調侃關於自己的網路謠言。
網友說她太瘦,猜她吃得少,傳著傳著就成了「傳說」。
——「魯豫一天只吃三粒米」。
魯豫想找個辦法澄清。
發微博嗎,力度好像不夠。
發律師函嗎?
哦,現在沒人信這玩意兒。
話畢。
台下響起一陣心照不宣的爆笑。
為什麼沒人信?
為什麼沒人信會好笑?
為什麼笑完不夠,還會在熱搜上持續玩梗、討論、吐槽?
用現在的話來說,這是妥妥的「地獄笑話」。
不僅因為好笑。
更因為除了笑,我們似乎找不到更好的姿態,去面對笑聲背後的沉默和無奈。
前兩天有一則新聞,堪稱這段子的「現實完整版」。
起初Sir也覺得好笑:
某地舉辦「廉潔文化主題」徵文,一篇叫做《我的縣長父親》的文章榮獲一等獎。
迅速引髮網友一片群嘲。
不少人直接拿名場面說事,說電影走進現實。
很快,嘲諷被打臉。
當理智的網友們認真審視稿件原文。
發現文中這位縣長叫於志明,14歲就投身革命,1955年,年僅26歲的他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位人民選舉的禹城縣縣長。
58年他因反對浮誇風、共產風被降職降薪;三年困難時期,於家窮得揭不開鍋,大哥出去要飯;於志明餓到腿一按一個坑,仍選擇信守承諾給烈士家屬匯錢;改革開放後,兒子、侄子的工作,他從來不打所謂的招呼,更不會主動安排……
怎麼看,都是焦裕祿式的好乾部。
但登上熱搜時,大家都在說這是現實版袁華。
讀過文章的人越來越多。
尤其是發現該縣長已於1988年去世,文章作者也只是一位已經退休的普通花甲老人。
那些網友尷尬了,大規模道歉。
可反轉又又又來了。
德州作協當初看到網友群情激憤,已經把獲獎信息刪除了。
直接引發了第二波輿情。
像話嗎
憑什麼刪啊
因為一時的梗就刪文太可悲
為什麼刪?
憑什麼刪?
《我的縣長父親》是不符合徵文主題?還是不符合評獎標準?
如果評委一致認為符合,不是「做賊心虛」,為什麼要刪文了事?
甚至有人直接發文質問:
刪文,怕是有貓膩。
在《中國新聞周刊》的一則採訪中,德州文聯做了解釋:
德州作協屬民間組織,徵文活動評選本身合規。
德州作協之後也作出回應,稱刪文是「不想引起關注」。
對。
的確是怕了。
於是,在信與不信,怕與不怕之間,輿論逐漸撕裂出一張魔幻的大網。
網住每一個人。
它暗中改變著所有人在公共領域的表達。
這網的第一層,叫「看客化」。
當熱搜爆出,網友吃瓜追熱點的同時,總會有一個常見現象:
等反轉。
娛樂新聞如此。
社會新聞也如此。
甚至在涉及國家大事、國際熱點的新聞下,依然是這樣。
而這個詞背後,既是不少人上當吃虧後的預設: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事後有被打臉的可能性。
也是對某種刺激的期待。
當反轉,不再是一種意外,而成為一種預期的時候。
無疑帶來了兩層含義。
1、第一時間不跟風,不表態,等待更多的信息再下判斷,這是被過去新聞折騰過的網友們素質在逐漸提高的表現。
2、這些輿論場上的複雜事件,也逐漸被網友們高高掛起,逐漸成為看客們的精神養料。
換句話說:
我們變得越來越「理智」的同時,其實也越來越難以投入其中,把事當事。
越來越習慣於,把輿論中的新聞事件。
當戲看。
當事人的每個動作、每條線索,都相當於長篇作品裡的一個「戲劇高潮」。
牽引出更多的情緒、更多的爆點。
所以在《我的縣長父親》出現時。
網友的第一反應不是文章本身,而是電影《夏洛特煩惱》的情節。
甚至都不先問是不是,對不對,對著標題,必須要先過過嘴癮。
還用沈騰當嘴替:
他那是比學習的嗎
那是拼爹呢
可能有人會說。
不也有理智的時候么?
但往往,還沒有定論的時候,才是輿論最群魔亂舞的時候。
抓語病,扒黑料,扣帽子……或者發展到發私信辱罵,評論區網暴,乃至線下干擾。
何至於此?
這張網的第二層,「娛樂化」。
許多事件對於公眾就是一場「戲」,而且是爽戲、狗血戲。
缺少紮實的細節、充分的背景......
全是戲劇性的情緒爆破:
誰好像出事了。
誰反轉了。
誰又被錘死了。
為什麼德州文聯會說出「不想引起關注」這樣無奈的話?
因為大多數人都懂:
當下的社會輿論,已經擁有了改變事實(扭曲真相)的能力。
卻越來越少人能意識到:
過程,也是「事實」的一部分。
這才是這張網最絕望的一層。
我們很難再真正地參與「輿論」。
因為失語,所以調侃。
無從判斷,乾脆擺爛。
最終只能分出兩個你死我活的陣營:
信,不信。
錯,沒錯。
挺TA,踩TA。
在鋪天蓋地的信息流中甘當鴕鳥,埋頭搖擺著屁股的方向。
有沒有辦法改變呢?
在這個註定滑坡的過程中,普通人能做什麼?
前幾天羅翔和余華有一場對談。
Sir認為值得每個人去看看。
今天只截取其中一段。
或許,它能幫助我們理解現實中不那麼好笑的那部分沉默。
羅翔再次搬出他最喜歡的名言之一,出自哲學家愛比克泰德:
很多人經常聽我引用愛比克泰德說的
我們登上並非我們所選擇的舞台
演出並非我們所選擇的劇本
很多東西不是你能夠選的
但是問題是
當這隻看不見的手賦予你一個劇本
你就必須要把它演好
Sir最近也看見許多年輕人,引用這句話安慰自己。
可這段話里全是遺憾嗎?
此時余華插話了。
他基於自己的寫作與人生經驗,對此作出了補充:
在時代與命運的劇場中。
即使我們不能決定劇情,也一定要把自己的台詞說好。
因為有的時候,台詞會改變劇情。
既然劇情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那麼台詞是我們自己決定的
就是我們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
我們命運到了什麼關口說什麼話
所以我覺得
一個人想和一個時代保持好關係的話
把自己的台詞說好就夠了
因為有的時候台詞會改變劇情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李尋歡不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