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29歲母親託孤赴死,被害前她把2歲孩子的照片放在了胸口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面,很多人都是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巔峰的,並且本來自己的出身就不是很好,但是自己後天再不努力。那麼自己的人生就掌握在別人的手中了,但是在那個時候,一個女人的奉獻是非誠啊喂大的,今天我們所要講的就是著名的烈士江竹筠。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並且他的家裡看也不是非常的有錢,但是從小在父母離婚的情況下長大,自然他的心裏面會有陰影,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她八九歲時就當上童工,在紡織廠里織襪子,因為人還沒有機器高,老闆就為她特製了一個高腳凳。
11歲,江竹筠進了重慶的一所教會辦的孤兒院,邊做工邊讀書,1943年,重慶,23歲的江姐接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任務——與在中央信託局工作,但實際身份是地下情報者的彭詠梧假扮夫妻,以掩護他的身份,在外人看來,這對小夫妻般配恩愛;但他們很長時間都是「假夫妻、真同志」。
就這樣兩人產生了感情,1945年,組織批准他們結婚,不久後兩人生下了一個兒子,江竹筠為其取名為彭雲,1947年年底,人民解放戰爭進入關鍵階段。11月,夫妻倆即將離開重慶,到下川東組織武裝起義。
儘管百般難捨,但他們絕不可能把只有一歲多的兒子帶在身邊,臨行前,江竹筠用一條美製毛毯,給兒子做了一件大衣和一頂帽子,一家三口走進了照相館,留下了這張唯一的合影,幾十天後,1948年1月16日,彭詠梧在戰鬥中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犧牲時,他才只有33歲。
1948年2月,回到重慶的江竹筠,見到了久別的兒子,她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裡,哭個不停,然而,讓何理立驚訝的是,擦乾眼淚的江竹筠,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決定:她下定決心重返下川東,到丈夫犧牲的地方繼續戰鬥。
因為她是彭詠梧的妻子,特務們都認為,這個失了丈夫、帶著孩子,只有29歲的年輕女子,一定掌握很多關鍵情報,一定是個突破口,電影《烈火中永生》還原了江姐受盡酷刑的歷史。
作為一個革命者,江姐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作為一位母親,她最放心不下、日夜思念的,就是兒子彭雲,江竹筠在赴死之前還寫下了一封託孤遺書,是寫給安弟(江竹筠的表弟譚竹安)當時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籤做筆,用棉花灰製成墨水,寫下這封遺書,「信里滿載著江姐作為一名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思念之情。」而這封遺書保存在重慶三峽博物館。
1949年11月14日,特務通知江竹筠「轉移」,江竹筠清楚,最後的時刻到了,她脫下囚衣,換上被捕時穿的藍色旗袍,把她最寶貝的兒子的照片,放在自己溫暖的胸口。她是一位堅強的戰士,更是一個好妻子和好母親,最後為了革命事業又捨棄了她難捨的一切。